分享

辛弃疾在赣江边写下的两首词,一首千古传唱,一首鲜为人知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宋孝宗淳熙二年( 1175 年) ,因为政府对茶税进行改革,触动了茶行从业人员的利益,于是在湖北茶商在赖文政带领下起兵反抗朝廷,起初只有数百人,由于政府军围剿不力,他们转战江西、湖南,势力越来越强。

南宋朝廷启用北归但一直坐冷板凳的辛弃疾。辛弃疾文武双全,从1175年7月到任赣州之后,在各级官员的配合下,短短三个月也就是10月份,基本上就把赖文政率领的荼商叛乱平息了。

10月份后辛弃疾就常常往返于江西、湖南、湖北之间,督促当地街门官员处理一些盐商军的善后问题,巩固剿灭成果。

1175年11月,曾经在协助他围剿盐商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赣州太守陈季陵,要调离赣州去九江担任司马。

他为陈季陵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送行词《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来安慰他。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陈季陵是赣州太守,也是协助辛弃疾围剿茶商军的重要官员之一,更是辛弃疾的最得力助手和好朋友。

这首词上阕是写好朋友的别离之情,即是:黄昏时刻,暮色四合,赣江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渡口系着一孤零零小舟,帆收船定。还记得你我之前那些快乐的事,如同水光山色美的不可方物,如今你却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已,并非现实。

下阕是劝勉与激励好朋友陈季陵,告诉他不要为那些俗事小事而烦恼,事已至此,你要坦然接受面对,就算心中烦闷也不抵用只会徒增忧伤,只有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地停在江边的凄凉景色,给送别的宴会涂上了一层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离别气氛;

他和陈季陵有过一段相处的美好时光,令人回味不已,这段看似快乐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是以乐景写哀,更增加离人的悲哀而已。

陈季陵太守因为得罪了朝廷里的人,被罢职心里遭到打击,神志颓丧,所以辛弃疾劝陈季陵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他鼓励陈季陵振作起来,足见辛弃疾对老朋友的用心良苦和一片惋惜之情。

淳熙二年至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被朝廷任命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的职务后,办公地点就在赣州,辛弃疾是长期驻扎扎赣州。

赣州是他工作生活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的熟悉地方,也是他剿灭赖文政茶商军,建功立业的地方。

江南西路提点刑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纪律监察委员会(监察局)三个部门的职能相加在一起,可以说,权力还是比较大。

辛弃疾为了彻底扑灭茶商军之余孽,他经常巡回往返于湖南、江西南昌等地。

万安造口(今万安县沙坪镇皂口村),造口古代也称皂口,是赣州去往吉安、南昌的必经之地,也是赣州通往吉安、南昌的一个重要驿站。

据《万安县志)记载,造口距离万安西南六十里,位于赣江西岸,古代来来往往的朝廷官员和商贾之人,到了造口驿是必须休息的地方,一般都在那里打尖、喝茶、住宿,所以经常往返于湖南、南昌、吉安等地的辛弃疾,对于造口驿自然是熟悉不过的一个地方。

1176年秋天,辛弃疾又一次经过造口驿的时候,在熟悉的造口驿站里,他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赣江水,回想起四十七年前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驿被迫弃船登陆,逃往赣州的情景。

他联想到南宋时期的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就忧伤满怀,更为无法实现自己恢复大好河山的统一志愿而悲愤不已;

他也想到自己南归后的遭遇,更是愁上心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特别是深山里传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于是辛弃疾的笔下,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辛弃疾的思绪总是波澜起伏,绵延不绝,笔下的词一气呵成,欣然写下一首千古传唱之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全词44个字,字字见真情,句句有分量。

赣州郁孤台是赣州城内的制高点,登上郁孤合,可俯瞰全城。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啊,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是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出来的一声声鹧鸪的悲鸣之声。

辛弃疾在万安造口看着奔流不息的赣江水,也会想起在赣州每次登郁孤台上遥望滔滔不绝向北而去的赣江水的情景,郁孤台不高,就海拔100多米,能看见整个赣州,但看不到北方沦陷的国土。

这时候的辛弃疾年富力强,但对于未来时局还是比较悲观的,什么时候才能北伐中原,收复故土,难道真的看不到那一天了吗?

人就是这样,劝慰别人很容易,但是无法安慰自己,这就是辛弃疾同一时期、同写赣江却词风截然不同的原因吧。

- END -

朱元璋早年乞讨时写下一诗,大气磅礴,境界高远,读来让人振奋

朱敦儒晚年花酒为伴,写下一首旷达词,读完令人豁然开朗

他是绝食殉国的南宋孤臣,逃亡中写一首桃花诗,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他诗红人不红,一首送别诗妙语连珠,道尽离愁别恨,令人叫绝

关注长风文史

每天学习古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