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ZY和DF的关系

 mynotebook 2022-07-28 发布于湖南

一、疆域广阔、地域复杂、管理难度大

中国作为一个超级人口大国,疆域广阔,靠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成本,会是天文数字,远超收益。因此发展出通过中间机构(省市县),来代为“间接”管理基层组织(乡镇、街道)。既然是“间接”管理,必然有“制定目标”、“监督检查考核”、“激励惩处”等措施。

二、运动型政治

那如果地方不听中央的该怎么办?老百姓的直觉是撸掉算了,但是具体内部怎么处理,你说撸掉,但是人家就是不下来,你派人过去赶下来?对,这个就是关键点了,你派人过去,被打了咋办?没人敢过去,那边就成了法外之地。古代不少时候,地方豪强就是这么干,你ZY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派军队?你可能还打不过我地方武装呢....

综上,一是军权,二是财权(人事权),两权在手,地方就没闹不起来了....这是非和平时代的做法,和平时代呢?主要靠“恩威并施”,但基本都是“文治”。书中介绍,当代一大“文治”特点,就是“运动型”政治活动,如我们在基层看到多套牌子一套人马,“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平时都按照“日常”活动执行任务,“特殊时期”,放下手头工作,马上集中力量和资源,主攻某一块。比如夏天长江中下游的抗洪抢险,各大ZZ会议前的维持稳定工作。

对基层来说,无疑会加大工作量,放下手头熟悉的日常工作,奔赴另外一个目标,重新来过。但对ZY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树立权威的机会,让基层干部知道“政策出自何处”,团结上下,凝结一心。

运动型政治产生的基础,既有我国领土广茂,幅员辽阔的原因,必须强化中央集权,否则地方一乱,天下其他不安分的地方可能心怀鬼胎,而民众对ZF最基础的诉求,就是生活稳定。所以才有稳定压倒一切的说法。

运动型政治的好处,特别是在国家大事,比如古代的赈灾、防洪、战事时,体现国家意志,集中所有力量和资源,能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御敌于国门外。又比如此次疫情,举国之力,13亿人齐聚一心,发出的力量另世人侧目。

但书中也说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人为影响因素太多,可能会朝令夕改,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我个人认为,作为民主典范的美国,尚且有奥巴马8年医改,被川普帝推翻的情况,没有任何一个制度可以一直完美无缺的运行,适应任何一个时代。任何制度必然有其优势和缺陷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政府上下级谈判、基层共谋

因为考核官员是按照上级制定的指标来判断,形成了“唯上级”的情况。比如某全国性机构按照预测制定一个目标,逐步分解给每个省份,省份又分解给市县,市县又分解到基层,当唯上时,考核激励制度导致每次分解都会“逐层加码”,最后使得基层“不堪重负”,甚至发生之前的“亩产万斤”事件。

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制度的一大问题点,书中讨论了下级单位针对这种情况,做出的应对方法,一是频繁与上级协商沟通,讨论目标的合理性,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与上级谈判,反馈具体情况。当然,由于上级不是具体实施人,只能通过下级反馈,或检查组/监督机构来判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这导致无法“100%”的按实际情况来判断,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上下级的谈判。另外一点,如果地方FB的话,可能会贿赂检查组,以蒙混过关。

如果说这个是国内制度的一大顽疾,我不这么认为,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私人监狱行业游说当地立法机构,对某一项犯罪予以重判,所有程序完全合法合理,合乎正常。但最后的结果是,3000多名青少年被送到私立监狱收押。

其实这个毛病也常出现在企业中,无论国企私企,上级领导一定会给下级制定各种考核目标。譬如笔者之前待的私企,有过之而无不及,任何工作必须以完成业绩为目标。而且与上述惊人的相似,当笔者当了一个小领导后,发现实际上来自我上级领导的指标,可能只有100,但再往上一层,可能设置的目标只有90。为什么私企也“层层加码”?因为有竞争,向上晋升的岗位稀缺,大家都想“出人头地”,那么当中自己团队的业绩出众,就更容易获得上级领导的赏识。请问,这个唯上级论,也是国内的传统毛病么?不一定吧?想必在大部分企业,无论国内国外,都有这个问题。

至于共谋问题,书中作者讲述一个案例,某市下面多个县,分别完成某个环保指标,但有的县完成的好,有的县完成的不行。在最后汇报时,市局会综合研究后,重新给各个县打分,这个分数有可能跟实际分数相差较大。

这么一看,其实企业里面也有类似的事情,比如某部门虽然上季度效益不好,但是之前业绩优良,统计年底排名时,也要稍微“照顾”下,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四、逆向软预算

这个词比较拗口,但放在企业里面,其实非常常见,就是:无加班工资!

企业压榨底层的一个法宝,就是加大劳动强度,尽可能多的榨取剩余价值。但在ZF单位里面,则是通过层层下达任务,且不提供足够的资源,一切以基层单位“自己想办法”,所以会出现基层组织各类“创收”的情况发生。上级单位难道不能提供足够资源吗?从企业角度来看,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是每个企业管理层都毕生追逐的。ZF也类似,相同资源条件下的两个市,一个市通过强压各种任务,“压榨”下层机构,比如做“村村通”工程,上级仅提供水泥的钱,其他一切由基层想法办。如果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市完成了所有“村村通”工程,但是另外一个市拖拖拉拉,没怎么完成,想必在省ZF一层,肯定会另眼看重第一个市,毕竟谁都想手下的兵将“能干”。

但问题呢?不能无限制向下压制呀,工人受不了了,会离职跑掉。底层老百姓受不了了,会上F。因此基层ZF人员的能力显现之处,就体现在既能在有限资源下,高效优秀的完成上级的任务,又能避免底下的“员工”闹事。哈哈,像企业吧?

并且,效率优秀的管理层(市)会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这何尝不诱人呢?

五、村庄选举

2006年结束近2000年的国税,是一个重大标志事件。在此之前,地方ZF依靠乡一级的干部征税(财政基础),所以对乡管理较多,上级管理如果与下级民众的意志产生冲突,往往会激化矛盾。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镇ZF不在直接管理乡干部,而是推动民众选举,做到自治。自治可以部分提供申诉、解决矛盾的渠道(选举,少数服从多数),镇ZF作为监管机构,保证选举的公正公平即可,无需像以前一样,担心选举出来的是“刺头”,不利于自己管理下属乡村。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这一组织不断缩小或合并,另外笔者观察到的一个点,现在乡里的小学绝大部分都取消了,全部放到镇,或者县城里,可能后续的人基本都需要在县城里安家落户,乡村仅省下老者。

六、总结

通读全文,对国内ZZ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从管理角度,并非想当然的中央政策一下达,地方立马“闻风而动”,而是存在大量的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并且很有可能中央被地方“说服”,改变政策。

另外就是感叹国内管理之不易,13亿人,既有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村,也有富裕的东南沿海,还有荒凉的西藏新疆需要转移支付,各地风俗不同,就拿环保来讲,江南地区和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东北,又完全不一样,政策上不可能做到每个地方都完完全全100%的照顾到,并且“一地一策”,这个工作量太大,即使做出这样的决策,落实到地方执行,地方官员的素质、能力、意愿等等,又不是中央可以决定的。某个村的干部可能思路开阔,执行到位,但另外一个村说,我们这边经济落后,再抓环保,生活水平又得降下去,老百姓可不管你什么政策,你让我吃不饱饭,你就别想进我们村的地盘!

读罢之后,尤其感叹基层管理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注意这些制度下产生的弊病,对它们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地方出现的问题,哪些可能是中央政策问题,哪些可能是地方执行问题,或者说是中间的省市一级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

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好的观察国内基层政治的书,力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