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层架构,世界粉墨登场,科斯摩斯捉襟见肘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上篇混沌已开,人神和谐,“世界”强势归来提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科斯摩斯世界概念,是对诸天体和谐秩序的一个总称谓。一方面,它是一个空间有限性概念,另一方面,它又贯彻着“物质实体充盈性原则”,而不考虑纯粹虚空和神。

一、世界不等义于宇宙,二者相关但不等同,点到为止

从自然哲学的角度讲,毕达哥拉学派所谓的“世界”在外延上是不同于我们当代人所谓的“世界”的。而且,后世,特别是在中国科学界中,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中所讲的“宇宙”或“宇宙论”,在概念上根本就不是“宇宙”(universe),而是“世界”(κοσμος/cosmos),简直驴头不对马嘴!

如柏拉图从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借来的、标示恒星体运行周期的cosmic year”概念,明明是“世界年”,可学界偏偏要翻译成 “宇宙年”,再如cosmologycosmologony概念,明明是“世界学”、“世界演化学”,可学界硬生生地翻译成 “宇宙学”、“宇宙演化学”。这要么是“古希腊复古情结”在作祟,要么是“华夏复古情结”在作祟。因这个问题牵涉学术交流史,暂且按下不表,后面有专篇论述。

当下,如果你跟别人说世界学、世界演化学,别人肯定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或许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吧。“洼者若平”嘛。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理解了“世界”(κοσμος/cosmos)的本义即“秩序”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来看看世界的结构或层次是什么样的,以加深对世界概念的理解。

二、菲罗劳斯的诸天体世界模型

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在天文学方面的意见也并非都是协同一致或连贯如一的。我们这里是打算以菲罗劳斯的天文学说为例,以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菲罗劳斯(Philolaus)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重要的数理学派代表,艾修斯的《哲学家意见集成》中详细介绍了他的世界论模型学说。为便于理解,后人将其天文学学说做成了图形,如下

摘自汪子嵩《希腊哲学史·1·p353》。特别说明一下,在本人目前所能查阅到古希腊文资料里,还没有后世的宇宙术语,最高概念只有παν(宇宙)这个概念,当然,这要等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斯多亚学派及以后才有可能。后世的universe”(宇宙)概念要等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卢克来修时才有可能。

另外,介绍菲罗劳斯天体学说的材料,主要查阅自人民出版社汪子嵩《希腊哲学史·1·p352-362》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姚介厚《西方哲学史·二卷·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上·p184-191》。这两部著作中的有关文献又摘引自艾修斯的《哲学家意见集成》。以示有依有据,特此说明

1,诸同心圆圆心区:中心火团

在所有的图形中,古希腊人对圆形似乎具有宗教般的热忱,他们认为圆形最完满、最神圣。菲罗劳斯亦不例外,所以他的天体系统学说亦以同心圆的形式来展示。

可以说,古希腊天文学者除毕达哥拉斯学派外,基本都主张地球和人类处于世界或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火心说”虽然是个例外,但起码最接近科学,就连哥白尼自己都承认说自己是因为看了有关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有关著作才提出“日心说”的

当然,“日心说”也不尽正确,因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嘛,没有外围边际,哪来的圆心!?但“日心说”毕竟是人类认识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提升过程中不可缺少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亦不能否定。

亚里士多德解释说,中心乃是某种最初的、第一的和最可贵的东西。按照菲罗劳斯的说法,中心火团稳居诸同心圆中心。这个中心犹如重心场核心,支撑着整个天体系统,亦犹如“整个天体的火炉、宙斯之家、诸神的母亲、自然的祭坛、支持者和尺度”。其他天体皆围绕各自的圆形轨道围绕中心火团周期性地旋转。

2,科斯摩斯区:十大天体构成的运行区

从中心火团向外,依次排开,分别是对地、地球、月球、太阳、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恒星(天)群这十大天体。中心火团和奥林帕斯区之间的区域就是科斯摩斯区域,即世界区域。他也和毕达哥拉斯本人一样,坚持“地球是圆形”的观点。恒星天群,我们可以想象为银河星中众多的恒星体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地”这个天体纯粹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为满足“十”这个完满数字的需要而臆造的,并批评他们这样做“不是寻求理论和原因去解释观察到的东西”,而是强求“事实去符合他们自己既定的学说和意见”。

“乌拉诺斯”即天,“代表月球以下环绕地球的乌拉诺斯”。显然,这里的天,不是毕达哥拉斯本人所说的“科斯摩斯”即代表整体性和谐秩序的世界概念。菲罗劳斯所谓的天就是普通人所认识的天,直观地说就是特指头顶苍莽之天,这个“天”只不过是科斯摩斯区域的一块特定区域而已,因它和人的关系更紧密些,故特此强调一下下而已。

所以,在菲罗劳斯这里,乌拉诺斯是隶属于科斯摩斯的。论证如下:乌拉诺斯隶属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区域,地球和月球都隶属于科斯摩斯,所以,乌拉诺斯也应该隶属科斯摩斯。菲罗劳斯说,“这个区域(即科斯摩斯)和代表月球以下环绕地球的乌拉诺斯,是变化和生成的发源地”。这是在将整体和部分并列,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应该直接说“科斯摩斯区域是变化和生成的发源地”才比较合理。

3,奥林帕斯区(Olympus):纯粹之火素

“环绕天体的最高领域,那里的元素的纯度是最纯的,他将他们称作奥林帕斯(Olympus)。”语焉不详,难以解读。不过据上图的“边缘火圈”提示,这里最纯的元素应该是“火”。实际上,我们从Olympus这个词也能推出是纯火这个元素,因为这个词的本义即“光之初”或“光之处”,在神话传说中,Olympus乃是众神宫殿之所在。但需注意,菲罗劳斯可能是从Olympus的本义中引申火这种纯粹元素的。否则,众神在,宫殿在,那还能纯粹吗?是多,就不是一了。

毕达哥拉斯学派包括菲罗劳斯之所以强调火元素的重要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火中有热,热能为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动力,否则事物便会陷于停滞乃至消亡。

4,边缘火圈:火和气的混合

奥林帕斯区作为最纯粹火元素存在的区域,并非一个封闭区域,在它的最外延区域火元素逐渐变的不那么纯粹,形成视觉可见的“边缘火圈”。这个边缘火圈类似于包含有众多恒星群的银河系的边缘晕圈,并逐渐和银河系外无限的嘘气相融合,成为火和气的混合体。简单来说,边缘火圈属于从纯粹火元素的连续性量变发展到无限嘘气的质变过程。

5,无限嘘气或普纽玛:虚无形,气之本体

普纽玛乃是对pneuma”的音译,其本义即为“无限嘘气”。

”作为动词,意为从口中缓缓的吐气,例如想让大家安静下来,我们通常把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声音,力度没有“吹”那么大。“吹”为合拢嘴用力出气,如吹灭蜡烛,有时候因“吹”的太大,而被骂“欠揍”、“吹牛”。

“嘘气”,不是“没气”,不是巴门尼德讲的“非存在”,也不是德谟克利特讲的“虚空”,而是无固定形状的气元素。所以,普纽玛这个概念应该理解为米利都学派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和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的统一体,它具有唯物主义因素

而且,这个普纽玛作为物质性存在,不要和后来斯多亚学派的理智性“火和气混合体”普纽玛相混淆。更不要和后来作为基督教圣灵论一个概念的普纽玛相混淆,如“pneuma akatharton”(不洁的灵魂)。 

“无限”在这里还没有空间无极限、至大无外的意思,它只是在强调嘘嘘流动的普纽玛在现象上的无具体限定、无具体形状。无限和有限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一对哲学范畴

无限就是无定性、无定限,但具有可规定性、可定性、可限定性,有限就是规定性、限定性、有定形性。无限和有限都是对物质而言的,特别是针对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和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而说的。

所以,普纽玛作为“无限”嘘气,不要把它想得那么复杂。

无限嘘气和中国古代气一元论具有相通之处,如张载在《正蒙太和篇第一》中讲“无形”和“客形”的关系时说: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言简意赅,兹不赘述。

το παν之预现

我们从菲罗劳斯的天体系统图以及从对他的天文学说的解读中可以看出,科斯摩斯即世界还是一个相当有限性的概念,但其所含蕴的“和谐秩序”的世界本义还是保存着的,只是科斯摩斯在由形容词转变到至大无外的名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只能在下篇文章中再继续探讨比科斯摩斯(cosmos)更高级的的概念“το παν/pan/潘”了,这个概念是“世界”向“宇宙(vniuerfo)”转化的中间环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