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何谓“然”——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中“自然”概念源流考(篇二)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二、何谓“然”

我们再来考察“然”字,“然”字在现有文献还查不到甲骨文写法,最早只能追溯到金文和小篆写法,作为会意字,“然”字描述的是一种事态,由火、肉、犬三元素构成,其下四点水为“火”的变形,“肉”被烤在火上,“犬”待在火旁,会意为人带着猎犬在火堆上烤肉吃这样一种自得的状态;如果强行将“犬”也视作在“火”上,“然”也可理解为在火上烤狗肉吃,只不过就狗或犬作为人类较早驯化的动物并被誉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而言,“烤狗肉吃”这听起来在心理上有些难以接受,而且孤身一人烤肉吃给人的感觉也比较荒凉,倒不如让这只犬待在身旁来的惬意甚或人道些。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由于“肉”和“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具有形近性,所以“然”字也可解读为月下燃气篝火,猎犬蹲在火堆旁、陪伴在主人身边。这种月夜火明的意境即安全又温馨,引人遐想,故“然”又有“照耀”之意,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然目之绮,裂鼻之馨”。由“照耀”之光明又转引出“明白、清楚”之义,如《淮南子·览冥》说:“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大意是说,磁石为什么会吸铁、向日葵为什么会向阳等问题,即使聪明智慧的人,恐怕也不能搞的清楚明白。

  “然”不同于纯粹的“点燃、燃烧”,它是一种意境,所以后来又有了其他的字态,如燃、嘫等。

总而言之,“然”的本义为携犬火上烤肉或携犬月下篝火这种事态,扩而广之,引申为万事万物之状貌,用于词尾表示事物的状态,如飘飘然、悻悻然、凄然、潸然等等。无论是携犬火上烤肉还是携犬月下篝火,这种状态显然为人所肯定、所赞许,故“然”又有“如此”、“是这样”、“是那样”之有所肯定的期许义,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期许、然诺是对某种事态、状态的期许、然诺,如《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再如《战国策·燕策》中“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隙。秦、赵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以为然”的意思就是认同别人所叙述的事态,不认可就是“不以为然”。能“以为然”,原因就在于所作描述切合事实,所以“然”又有“适宜、和合”之义,如《淮南子·原道训》中“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相然”即相互融洽、适宜和合之义。

另外,由于“然”的本义描述的是一种不假人为、自在本来的事物状态,这种状态是事物在自身存在中呈现出来的,所以“然”又有“形成、发生”的动态义,如《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第五十九》:“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再如《汉书·贾谊传》:“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已然”意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将然”意为将欲发生的事情。

据说“然”还有“主宰”之义。“然物”即“主宰万物”《古代汉语词典》解释“然物”词条时说:“主宰万物。”[1]其引用的证据是战国晚期道家著作《鹖冠子·度万》中“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一句。但“然”是否真有主宰之义,我们持怀疑态度,《鹖冠子·度万》的完整表述是“所谓天者,非是苍苍之气之谓天也,所谓地者,非是膞膞之土之谓地也。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所谓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乱者也。”“然物”与“均物”对举,“均物”即和谐万物、各有尺度。从天生地长的角度看,“然物”为“生发万物”义应该更合理些,文中又有“夫生生而倍其本,则德专己知无道”可佐此义。另外,北宋陆佃在注解“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这句话时,解读为“言天者君道也,可天下之物而莫之胜也”。

显然,在陆佃看来,“然物”即“可物”,而“可”有允诺、能够、值得、适合、表转折、表强调等多种意义,但却没有“主宰”意义。退一步讲,如果“然物”真有“主宰”之义的话,那么鹖冠子就难以以道家身份自居了。因为道家鼻祖《老子·第五十一章》就明确指出道本身具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种玄德。老子说“长而不宰”,同为道家身份且年代相距并不遥远的鹖冠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讲“主宰万物”,那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了。故“然物”即“然诺万物”,如《史记·游侠列传》:“而布衣之徒,设取于然诺,千里诵义。”再如《后汉书·申屠刚传》:“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


[1]《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P1226

    {转发关注,天天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