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插C:康德先验统觉之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全文约4300字)

演绎是一个法律概念,事实拥有和合法拥有是两种不同的拥有,事实拥有是可以经验证实的,它不需要合法性证明就能确认;合法拥有需要援引法律依据证明拥有的合法性权利。

经验的普遍性必然性来源知性范畴,而知性范畴的综合统一又需要先验自我的纯粹统觉的统一为根基。

 一、先验演绎中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的区分和关系

先验演绎就是要层层追溯经验之可能性的先天根据,它包括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部分。

“主观演绎”是通过说明形成知识的主观条件,进一步揭示知识的先天条件,说明知识之最高的先验根据。“主观演绎”讨论是知识的先天条件,这是寻求根据的上升的路。

“客观演绎”就是从意识范围内的最高的先验根据出发,通过范畴和对象的关系证明范畴对于经验的客观有效性。“客观演绎”讨论的是认识对象的先天条件,这是规整经验的下降的路

由于我们是要接着讨论灵魂心理学问题的,所以这里重点讨论主观演绎部门,以说明“先验自我”在知识、意识范围内的最高先验根据性。

二、对象概念的形成

如果我们能够证明一个对象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被思维,那就有了对范畴的一个充分的演绎,以及对范畴的客观有效性的辩护。“但由于在这样一种思维中被调动起来的不只是唯一的思维能力,亦即知性,而知性本身作为一种应当与客体发生关系的认识能力,同样也需要为这种关系的可能性作出一个阐明: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构成经验可能性的先天基础的主观来源不是按照经验性的性状、而是按照其先验的性状加以考虑。”(《纯粹理性批判》A97

知性范畴的“自发性”和感性直观的“接受性”相联结才能使知识成为可能。“于是这种自发性就是在一切知识中必然出现的三重综合的基础。……于是这三重综合就对知识的三种主观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指导,而这三个来源本身就使知性、并通过知性而使作为知性的一个经验性的产物的所有经验成为可能。”(A97-98

通过知性的三重综合作用,康德最终将知性的先验综合性统一性的先验根据归结到了“先验自我”的源始统觉或先验分析性统一。

1. 直观中领会的综合

这是从纯粹感性直观的空间形式出发的知性综合。例如,我对面前个这个杯子有了大小、颜色、形状等各种感性杂多,这里面就有一个“何以会”将这感性杂多感性材料归属于“同一个杯子”的先验知性综合问题。

“现在,为了从这种杂多中形成直观的统一性(如在空间中表象的那样),就有必要首先将这杂多性贯通起来,然后对之加以总括,我把这种行动称之为领会的综合,因为它是针对直观的,直观虽然提供了一种杂多,但却没有一个伴随出现的综合,它就永远不能将这种杂多作为一个这样的、并且是包含在一个表象中的杂多产生出来”。

“领会的综合”是知性将感性材料杂多“综合”为“一个表象”的知性自发性。没有这种“领会”的知性的综合,我们就有可能发生感性杂多的遗漏问题

这是“知觉表象”何以在感性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2. 想像中再生的综合

这是从纯粹感性直观的时间形式出发的知性综合。它所涉及的是内感觉中前后相继的表象“何以会”是同一个对象的表象这个问题。

例如,从经验性的角度看,同一个东西岁月的洗礼,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之形成不同的表象(每一表象都是通过领会的综合而形成的当下同一性表象),但是我们总还是能够在经验上认出这还是同一个东西。

这种时间的杂多表象何以是同一个对象呢?康德以“想像中再生的综合”来进行解答,但似乎为了避免心理学的指摘,康德并没有用回忆、记忆这样的词汇。例如,这个杯子以前是完整无损的,几天后这个杯子掉了一块瓷或杯沿上出现了一个小缺口,但期间有个时间差的两个杯子表象,我仍然能简直表象为“同一个对象”。

这就是康德的“想像中再生的综合”所要表达的意思。“先验想象力”使得经验性记忆、回忆得以可能。

没有这种“想像中再生的”综合,我们既有可能发生回忆或记忆中的“遗忘”问题。

当然,“领会的综合与再生的综合不可分割地联结着的。”(A102

3. 概念中认定的综合

这种从纯粹感性直观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相统一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更高程度的综合。

“假如意识到我们在思的东西恰好正是我们在前一瞬间所所思的东西,那么一切在表象系列中的再生就都会是白费力气了。”(A103)这就是“综合统一的意识”。

“概念”德语词Begriff的字面意思就是“抓住、把握”的意思,所以概念中认定的综合就是将前面提到的空间综合和时间综合“综合把握”在一起的综合。

“因为就是这样的一个意识,把杂多逐步地,先是把直观到的东西,然后也把再生出来的东西,都结合在一个表象中。

对于这个将直观表象和再生表象“综合统一”的“统一表象”,它已非感性表象意义上的表象了,而是一个“抽象表象”了。

这个“统一表象”乃是“知识或认定”意义的对象,不是现象意义上感性对象,“那么,当人们谈论一个与知识相应、因而也和知识有别的对象时,他们是什么意思呢?很容易看出,这种对象必须只被作为一般等于X的某物来思考,因为我们在我们的知识之外毕竟没有任何我们可以置于这个知识的对面与之相应的东西。”(A104

啥意思嘛,康德在这神神叨叨的。

简单说来,无论是“直观中领会的综合”的杯子,还是“想像中再生的综合”的杯子,它总是具体的“这一个”杯子,我们尚能通过“这一个杯子的感性形象”来经验性体认。而“概念中认定的综合”的杯子,就不再这一个或那一个杯子的具体形象了,而是“杯子一般性”的“抽象形象或一般形象”了。

这个“一般形象X”乃是超越了事物具体感性形象的“共相”,它只能是一个意识对象,是将所有同类别的感性形象在“意识”中统一起来的X(对象),“所以对象使之成为必要的那种统一性就不可能是任何别的东西,而只是在对表象的杂多的综合中意识的形式统一性。于是,我们就说:我们认识对象,是在我们于直观杂多中产出了综合统一性的时候”(A105

“现象是能够给予我们的唯一的对象,而凡是在现象中直接与对象相关的就叫作直观。但现在,这些现象不是自在之物本身,而仅仅是一些表象,而这些表象又有自己的对象,所以这一对象则不再能够被我们所直观,因而可以被称之为非经验性的、即先验的的对象,等于X”(A109

对象概念不是感性直观的现象对象,而是对表象的进一步表象,是由个别表象上升一般表象的“先验的表象,等于X”,它已非感性直观意义上的表象对象,而是知性意识意义上的“概念对象”

所以我们知识中“对象概念或先验主体X”的“综合统一性”的根据乃在于“意识的形式统一性”。

这样,康德也就为知性的综合统一找到了最高的根据——先验主体或先验自我的分析性的统一。

 三、经验之可能性的先天根据:先验统觉

 对象概念作为等于X的“一般某物”,实际上就是斯宾诺莎所谓的“一般形象”。

康德直接将先验对象X等同于普遍必然性概念,这里显然有一个跳跃,不象斯宾诺莎那样借助于“理性”将“一般形象”上升为必然性的“真观念”。

 

斯宾诺莎知识图

 所以康德这里的演绎是很别扭的、生硬的。但他毕竟是将这个先验对象理解为概念了。

对象概念是在意识中所保有的“一般物X”持久有效性,例如杯子、太阳、河流、树木、水果等抽象概念。对象概念已经超出了感性直观的限制,而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意义上的理性“概念”——即在感觉、知觉、表象基础上形成的抽象性概念。

对象概念作为理性意识中的一般物X的“形式统一性”,实质上是在“意识中的综合统一”,这显然不同于知性对感性直观杂多中的综合统一。

对象概念的统一性、必然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康德认为是由于“意识统一性”,是超越“经验性意识”的“意识本身”。

“一切必然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以某种先验的条件为基础的。所以,在对我们一切直观的杂多的综合中,因而也在一般客体的概念的综合中,乃至于在一切经验对象的综合中,都必须找到意识统一性的某种先验基础,舍此便不不可能在我们的直观上思维任何一个对象:因为这对象只不过是这个某物,其概念表达着这样一种综合的必然性。”(A106

“现在,这个本源的先验条件不是别的,正是先验的统觉。对意识本身的意识……”(A107)先验的统觉即是对经验性意识本身的意识,对经验性统觉的统觉。

“现在,我要把这种纯粹的、本源的和不变的意识称之为先验统觉”(A107)相应地,由先验统觉所形成的先验对象其“概念表达着这样一种综合的必然性”。

“有关这种先验对象(它实际上是在我们的一切知识中是永远等同于X)的纯粹概念,就是一般说来我们能够在我们的一切经验性概念中带来与一个对象的关系、即带来客观实在性的东西。”(A109)这个先验对象概念根本不包含任何确定的感性直观,它只是由意识的必然统一性即“先验统觉”带来的知识对象之形成的先天必然可能性。

四、先验统觉的先验分析的统一与先验综合的统一

先验统觉的先天功能是综合的逻辑机能,它要说明的是知性范畴何以能够综合统一感性直观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的科学知识,所以说,“先验统觉”乃是形成一切客观有效性知识的先天主观条件,属于意识范围内的最高的先验根据。

康德后来在BB132中将“先验统觉”总结为一个先天分析问题:“我思”(Ich denke),必须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以表明“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这种“自我意识的先验的统一”的先天最高根据性。

但是,“先验统觉”作为本源的、纯粹的统觉属于“自发性”的逻辑综合统一机能,我们在通常的意识中并不能意识到“先验统觉是分析统一(自身同一性)”,而只有在上述先验演绎中的“主观演绎”中才能批判性认出先验统觉。而在上述三种统一性综合中,我们已经是在先验的综合统一的基底上开展工作了。

或者说,“只有在自我意识能够把所有我的表象综合为一个统一体的情况下,我才能意识到所有这些表象都是我的。因此,因此,综合在先、并高于分析。”(赵敦华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P311

也就是说,从自我意识逻辑机能的纯粹统觉的本源性来说,先验统觉的分析统一是逻辑性在先;从自我意识之所以能够意识到先验统觉而言,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在认识论上在先。

总之,先验统觉、纯粹统觉、先验主体、先验我思、先验自我,这些称谓“名异而实同”,都是指称的先验自我意识的本源的综合统一。但是,无论如何,康德都没有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意义上将自我意识称之为“精神实体”,否则就会陷入“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陷阱,因为“实体”是一个知性范畴,而知性范畴只能作经验性运用,而不能作先验性运用,而先验自我、先验主体恰恰就是先验性的东西,实体范畴在这里是无效的。

所以,先验自我作为纯粹的“我思”或“我在”,它只能被认为是纯粹的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本身,它是不可认知的,因为我们没有对它的经验性直观。实际上,自我或主体只不过是我们一个理性理念而已,万不可认作实体。

何以如此,灵魂论哪里再讲吧。

作者简介: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