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2目的性概念的明白发挥就是理念;客观性只是一个外壳,这里面却隐藏着概念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正文约1100字)

1.在有限目的的活动中,目的和手段/客体、主观性和客观性会陷入无穷的进展中——坏的无限。

有限目的的活动是相对的,它不断扬弃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同时又不断创造出新的主观与客观的对立。这就是说,在有限的目的活动里充满着矛盾,因而不能使主客的对立得到扬弃。

黑格尔的思路是,要将依于我们的、外在性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强行扭转到客体自身内在的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将客体自身设定为潜在的概念。

2.在主体退隐幕后,并任由“客观事物彼此相互消耗,互相扬弃”,但却自发完成了主体预设的主观目的之“理性的机巧”中,黑格尔已经基本完成了由有限的主观性外在目的向客观事物“内在目的”的铺垫。

在“理性的机巧”冥冥之中起作用的“已完成的目的”中,片面的主观性被扬弃了(主体的主观性不再起主导作用),同样,“当前的客观独立性和主观性相对立的假象”也被扬弃了(因为主体已退隐幕后,让客观事物之间自动地相互消耗和扬弃)。这就由主观性的主导地位转变到客观性的主导地位上来了。

3.由于我们泰然处之地让客观事物自身作主,目的性概念也就“建立其自身为客体的自在存在着的本质了”。也就是说,“事实上客体就是潜在的概念,当概念作为目的,实现其自身于客体时,这也不过是客体自身的内在性质的显现罢了”。

由于客体自身就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的内在本性或概念,则客体自身的内在本性或概念就是其本质性的目的,当客体的客观性存在符合其内在本性或概念时,其客观性符合其概念的真理也就实现了。

如此看来,目的性阶段以前的机械性和化学性阶段的客体间漠不相关的、非本质的独立性的假象也就消逝了;同样,“已完成的目的”阶段的主观目的形式与客体内容之间的对立也就消逝了。

4.通过由外在目的论向内在目的论过程的转变,“目的这一概念的性质一般便确立起来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自在存在着的统一,现在被设定为自为存在着的统一了。这就是理念”。

§213“理念是自在自为存在着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从理念的高度看概念和客观性的关系,“客观性好像只是一个外壳,这里面却隐藏着概念”。理念即是无限的目的概念本身,“在有限事物的范围内,我们不能看见或体察出,目的是真正达到了的。无限的目的的实现这一看法的好处只在于去掉一种错觉:即人们总以为目的好象没有实现似的。善,绝对的善,永恒地在世界上完成其自身,其结果是,善或不善用不着等待我们去实现它,它就已经自在并自为地在世界上实现其自身了”。

当然,这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所特有的对待真理的看法。“扬弃的错误或异在,本身即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因为真理作为真理,只是由于它自身造成它自己的结果。

{转发并关注,每天必定有点小进步!} 

微信号:zhongyiqixi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