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马克思对蒲鲁东“构成价值”的批判——《哲学的贫困》解读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马恩全集·第4卷·哲学的贫困》,第一版1958年P71-198.

六、马克思对蒲鲁东“构成价值”的批判

第二节 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

蒲鲁东说:“价值是经济大厦的基石”(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上卷》P72),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两幅面孔,二者的“二律背反”催生出高一级的第三种概念即构成价值。

作为产品比例的价值,换言之,即构成价值,必然包含同等的效用与交换能力,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离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允许我作个通俗的比喻,那么,通过价值的构成过程,产品就好比食物被人类的养生本能所发现,经过消化器官的吸收,进入人体总的循环体系,按照一定的比例变成肌肉、骨骼和体液等等,从而赋予人体以生命、力量和美。”(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上卷》P102)

马克思说道:

“蒲鲁东先生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全部发现——“构成价值”是什么呢?只要承认某种产品的效用,劳动就是它的价值的源泉。劳动 的尺度是时间。产品的相对价值由生产这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确定。价格是产品的相对价值的货币表现。最后,产品的构成价值不过是体现在产品中的劳动时间所构成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蒲鲁东在政治经济学中“伟大发现”,其实不过是老生常谈,可被蒲鲁东搞得“废话连篇”。

蒲鲁东自以为“构成价值”是自己的伟大发现,殊不知大卫·李嘉图早已在1817年“严峻地总括了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典型的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李嘉图按照“商品的相对价值完全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这一原则建立起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李嘉图认为:“我们把劳动看做是物品价值的基础,而把生产物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看做确定互相交换的商品数量时所依据的标准;但是我们也不想否认,商品的市场价格偶而也会暂时脱离商品的这个最初的和自然的价格的。”李嘉图还指出:工资和利润的增减互成反比——这无异于指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争夺。

“李嘉图已科学地阐明作为现代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蒲鲁东先生却应把它当作'将来的革命理论’;李嘉图及其学派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作为二律背反的一方面即交换价值的科学公式,蒲鲁东先生却把它当做效用和交换价值之间的二律背反的解决;无论如何,后人会认为这种做法太幼稚了。”

“在李嘉图看来,劳动时间确定价值这是交换价值的规律,而蒲鲁东先生却认为这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综合。李嘉图的价值论是对现代经济生活的科学解释;而蒲鲁东先生的价值论却是对李嘉图理论的乌托邦式的解释。李嘉图从一切经济关系中得出他的公式,并用来解释一切现象,甚至如地租、资本积累以及工资和利润的关系等那些骤然看来好象是和这个公式抵触的现象,从而证明他的公式的真实性;这就使他的理论成为科学的体系。蒲鲁东先生只是完全凭任意的假设再度发现了李嘉图的这个公式,后来就不得不找出一些孤立的经济事实,加以歪曲和捏造,以便作为例证,作为实际应用的现成例子,作为实现他那新生观念的开端。”

蒲鲁东从劳动时间构成的价值中得出了两个结论:

“—— 一定的劳动量和同一劳动量所创造的产品是等价的。

—— 任何一个劳动日和另一个劳动日都是相等的;这就是说, 一个人的劳动和另一个人的劳动如果数量相等,二者也是等值的,两个人的劳动并没有质的差别。在劳动量相等的前提下,一个人的产品和另一个人的产品相交换。 所有的人都是雇佣工人,而且都是以相等劳动时间得到相等报酬的工人。交换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的

同时,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的前提下,蒲鲁东也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A. 蒲鲁东将一切劳动都等同于简单劳动,而看不到在“竞争”的条件下,你(矿工)每小时的劳动和我(工程师)每小时的劳动其实是不等值的。

“据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的意见,竞争决定着一个复杂劳动日中包含多少简单劳动日。”

B. 蒲鲁东天真地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将社会作为总的资本家,所有的人成了雇佣工人,而且都是以相等劳动时间得到相等报酬的工人。交换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是虚构的现实,或者是要将资本主义倒拖回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去。这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而是从“平等”的原则或观念出发来裁剪现实,

“如果认为这种由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的产品的交换会使一切生产者得到平等的报酬,这种说法就是假定,平等分配还在交换以前就存在了。”

C. 将“产品的相对价值由生产这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原则彻底贯彻,必然会得出“劳动(力)的相对价值或工资也由生产工资所必需的劳动量来决定”结论。如此一来,必然会反噬蒲鲁东所倡导的平等——理论的平等转化为现实的奴役。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疯狂剥削和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

“由劳动时间衡量的相对价值注定是工人遭受现代奴役的公式,而不是蒲鲁东先生所希望的无产阶级求得解放的'革命理论’。”

为什么呢?

因为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也是由生产劳动力这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而要生产这种劳动(力)商品需要什么呢?需要为了生产维持不断的劳动(力)即供给工人活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物品的劳动时间。劳动的自然价格无非就是工资的最低额 。”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的价格甚至会愈来愈低于劳动力的价值。

D. 蒲鲁东从李嘉图学说中引申出的一切“平等”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根本的谬误之上的。

 “他把用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衡量的商品价值和用'劳动价值’来衡量的商品价值混为一谈。”

用“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衡量的商品价值,这是由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用“劳动价值”来衡量的商品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来决定的。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确定“价值”的方法,也是李嘉图经济学和罗德戴尔经济学分歧的焦点。蒲鲁东却将之混为一谈。

“李嘉图是用劳动时间确定价值的学派领袖;罗德戴尔则是供求确定价值的一个最热烈的拥护者。”(马恩全集第一版第四卷P132)

蒲鲁东却将之混为一谈,也就是将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混为一谈。

马克思显然是支持李嘉图的。

“因此,用劳动价值来确定商品的相对价值是和经济事实相抵触的。这是在循环论证中打转,这是用本身还需要确定的相对价值来确定相对价值。

毫无疑问,蒲鲁东先生是把以下两种衡量的方法混为一谈了:一种是用生产某种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另一种是用劳动价值来衡量。”

E、蒲鲁东在将劳动时间确定价值和供求确定价值混为一谈的同时,也将生产费用和工资混为一谈了。

蒲鲁东说:

“工资是什么?这是粮食等的成本,这是一切东西的全部价格。再进一步说,工资是构成财富的各要素的均匀配合。”

在蒲鲁东那里,工资就是所谓的成本、成本费用的价格,也就是劳动价值。

“蒲鲁东先生把劳动价值变为产品价值的'实际原因’,因为他以为工资('劳动价值’的正式名称)构成一切东西的全部价格。”

劳动力也是商品,所以也可以被买卖。

“因而它也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它也有交换价值。劳动'值’多少取决于食物的贵贱,取决于劳动人手供求量的大小等等。

总之,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量也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须劳动时间决定,亦即由生产维持工人活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物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这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交换价值”到底“值”多少,却是由生活必需品的贵贱、市场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情况决定的。

但是,在蒲鲁东那里,工资或其正式名称“劳动价值”的平等在他那里已经被当作完全确定的事实了

“是为了根据这种平等去找出商品的相对价值。多么奇妙的辩证法!”

预设平等的事实→根据这种平等去找出商品的相对价值→实现平等的原则。

蒲鲁东的辩证法确实够奇妙的,这也是马克思为什么在《致安年科夫》的回信中说蒲鲁东在谈论“一种可笑的哲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