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之复后,就是阳明之复了。

先附录原文如下: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一、 阳明之复报复何气?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属金,金克木。

阳明燥金之复气报复的是厥阴风木之胜气。

胜至则复。厥阴主温,阳明主凉,温气胜则凉气来复。

厥阴风木淫胜则乘制太阴湿土,太阴湿土伏气于下,不得正常生化。土生金,子复母仇,阳明燥金起而承制厥阴风木。阳明燥金报复之气屈伏未发,郁极乃发,待时而作。

厥阴风木禀受阳明燥金之刑克,则太阴湿土屈伏之气得以解救,从而正常生化。

但倘若阳明燥金承制克胜厥阴风木太甚,则自身又由复气转化成新的胜气,不但肺会自病自伤,而且还会殃及肝胆。

附图如下:

 二、阳明之复的气候、物候和病候

1.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

此为阳明之复时的气候和物候之异变。

阳明时化之常为清劲。清气,即清凉之气;大举,阳明燥金复气太过反成胜气,清劲转凉寒。

阳明燥金淫胜则乘制厥阴风木,风木其色为青苍。凉燥大举则树木森林由苍青转燥干,树叶不及转黄而干燥,枝凋叶零。

毛虫性喜温暖而恶凉寒,清凉燥气大举,春行秋冬令,则毛虫等时令之物受灾害病。厉为疵厉,意为灾害疾疫,例如《管子·五行》讲:“旱札,苗死,民厉。”

厥阴所至的德化之常为毛化,在六气六步时中主初之气;清气大举,为客气阳明燥金复气发作之时。阳明燥金加临厥阴风木,据此可推而知六气加临乃至岁纪的情况。

附图如下: 

客气阳明燥金加临主气厥阴风木,阳明在六节分治中位于在泉左间。阳明之复发作于巳亥之纪、厥阴司天阳明在泉之时、主气厥阴风木主时之步。

2. 病生胠胁,气归于

厥阴在脏为肝,燥金在脏为肺。《素问·刺禁论》中说:“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之为使胃为之市。”肝木之气升于左,阳明燥金复气太过乘制肝木之脏,则肝木之气不得升,积气于左腋肋胁肝经所循之处,是以病生。

3.善太息

阳明燥金复气太过亦乘制胆木之腑,《素问·经脉》黄帝讲:“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经常不由自主地长舒吐气且有声为“善太息”,唉声叹气之谓。

4.甚则心痛

肝气逆而乘心,则肝心痛,《素问·厥论》岐伯讲:“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5.否满腹胀而泄

厥阴风木克胜太阴湿土太甚,太阴湿土伏气于下。阳明燥金子复母仇又克胜厥阴风木太甚,木不克土,则太阴湿土得以解放,郁伏之气得以暴发,故脾胃郁发为病。

否满即痞满。胸腹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不通为痞。脾气痞结痞塞不得散,则胸腹间懑闷胀满,是以痞满腹胀。

脾气痞塞则不能为胃行津液助消化,阳明在腑为胃。消化不良,又兼阳明复气凉寒大胜、木不克土之时,是以腹胀而泻。

6.呕苦咳哕

胆味苦,胆气入胃,胃寒浊阴不降,胃气呃逆上呕,呕吐苦水。

五脏所病,肺恶寒,阳明凉寒之气复气太过,胃亦寒,则肺咳胃哕(yuě)。哕,为干呕,有呕吐动作但却吐而无物,哕以状其声。

7.烦心

上述症状频发,胃络不通于心,是以心烦意乱。

8.病在鬲中

鬲为胸隔;鬲中即胸隔之中或脾胃肝胆所居之处;病在鬲中,脾胃肝胆为病。

9.头痛

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巅,燥金复气乘制风木太过,则肝脉病,故头顶痛。

10.甚则入肝,惊骇筋挛

阳明凉寒之气报复厥阴风木太甚,则痛由头入肝或由肝脉入肝脏。

肝主筋、主身之筋膜,凉寒之气太甚,则病症由肝经、肝脏漫延至全身,全身筋脉痉挛抽搐,内心慌慌、惊骇不已,乃至癫痫大作而昏死。

11.太冲绝,死不治。

太冲属足厥阴肝脉,脉诊太冲穴而不应手,乃肝气败绝之象,必死而无治。

三阴三阳之复,还差最后一个太阳之复,明日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