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方法能特别轻松改变体重,胖瘦都合适,温脾阳、化湿浊

 ycd2468 2022-07-28 发布于重庆

   本  期  导  读    

拥有好身材的前提,是脾胃正常运作~

胖瘦这个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在生活中大家一定听过或说过这样两句话:

「我好胖啊,明明吃少了,运动了,还是瘦不下来!」

「我太瘦了,平时吃得挺多的,为什么一点肉不长!」

后者的发言常常会被人误以为他们在炫耀,但其实瘦子的苦恼一点都不比胖子少:外表常常面黄肌瘦、没有精神、抵抗力差、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动不动就容易感冒生病...

从中医角度来看,「吃不胖」与「减不瘦」都是同一个地方出了问题:脾虚了

图片

图片

吃不胖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脾胃论》曰:「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

意思就是说,食欲旺盛又身体消瘦的人,多半是胃中有虚火,且脾的运化能力很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胃强脾弱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个胃强脾弱的人,他的胃能接纳很多食物,但他的脾并不能消化掉这些食物,则身体就吸收不了其中的营养。

一些爱吃又想保持身材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挺好的呀,既满足了吃的欲望,还不长胖,多幸福啊!

但事实上,如果放任「胃强脾弱」一味地发展下去,脾的负担越来越重,最后直接罢工不干了。我们都知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罢工了,气血自然就少了

气血不足,往往先表现在皮肤上,面色萎黄、肌肉松弛、皱纹增多等等,比同龄人要显老许多,而且还会伴随月经不调、精神疲乏、健忘、多梦、失眠、烦躁等烦恼。

图片

看到这里你们还羡慕那些吃不胖的人吗?瘦的代价可能是付出自己的美貌,这样想想是不是觉得胖着还挺好。

图片

这里堵住了

少吃多动也没用

既然吃不胖的人是因为脾虚导致的运化能力不足,不吸收营养,那么瘦不下来的人是不是因为脾运化能力太好了,吸收太多才胖的呢?

其实脾的运化功能,不但有消化吸收的部分,还有运送到全身脏腑的功能

而瘦不下来的胖人,也属于脾虚,并且也是脾运化能力不足,但与前者不同的是,他们多半是运送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

脾运化输布津液的能力不足,不仅五脏六腑得不到滋养,而且这些水谷精微在身体存放太久,堵着堵着就成了有形的物质——痰湿

中医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痰湿的危害还是很大的,不仅外形肥胖,而且湿性黏滞,还会长出各种结节、息肉、囊肿、瘤子,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有可能。

湿胖的人,大多有几个共同特点:

 赘肉集中在上臂内侧、腰腹、大腿,并且捏起来松软不紧实;

 眼袋浮肿,面色暗淡无光,头发油腻;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

 腹胀、消化不好;

 大便不成形,粘马桶

 经常困倦不堪,浑身沉重

这类人群,如果盲目的靠过度节食、过量运动来减轻体重,这反而会让我们的脾胃更加虚弱,痰湿瘀滞更加严重。

图片

一根手指,让脾胃恢复健运

「吃不胖」与「减不瘦」,其实都是由于我们长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熬夜、喝冷饮、饮食偏嗜等伤了脾胃,再加上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这些都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使得原本健康的体质产生了偏颇

因此无论你是想让自己的变胖还是变瘦,重点不在于追求美丽的外表,而在于追求健康的体质,让自己的脾胃恢复平和

首先要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错误的饮食习惯。

瘦子想要增重,与其多吃几碗饭,还不如把一碗饭吃好脾消化食物的能力不足,更多的食物只会增加其负担。

给脾减负,应该把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认真嚼一嚼,让津液与食物充分混合,这样脾运化起来不费劲,逐渐脾胃恢复正常,气血足了,自然健康增重。

胖子管住嘴的意思,不是让你远离主食或断食,而是尽量不要吃损伤脾胃的食物,避免口味过重、暴饮暴食,应该远离的是肥甘厚腻、生冷的食物。

图片

其次,还可以尝试用中医「導引按蹻」的方法调和脾脏。

導引按蹻为《黄帝内经》记载的六艺之一,「蹻」代指经络穴位,「按蹻」就是点按经络穴位,并施以导引的意思。

简单的来说就是,只要找对穴位,用中指指腹轻轻搭在穴位上,每个30分钟左右即可。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根手指头,即便不懂得复杂的中医理论,也能快速上手操作

而这样小小一个动作却能帮助人体合理地调配内在的气血阴阳,有助激发潜在于身体内的能量,以达到驱赶外邪、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内关穴:助心火以生脾土 

《张聿青医案》曰:「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蒸变。」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赖脾阳的温运,而脾阳又需要依靠肾中阳气来蒸腾温煦。同时心脏为阳中之阳,也起到了温煦脾阳的作用。

因此胃强脾弱的瘦人,可以补心阳或者补肾阳,来温煦脾阳,帮助消化食物

穴位: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这个穴位上施以導引按蹻术,能达到帮助心火生脾土的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在两肌腱之间。

图片

(仅为定位参考,非操作示范)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尖,轻轻点按在内关穴上,力度以刚刚接触皮肤为好,指尖方向朝向手指(顺经为补),保持静止,保持姿势30-60分钟。 

注意:導引按蹻的补泻手法,除了肝经以外,其它阴经上的穴位,都是只补不泻的,因此内关穴用补法即可。

如果你平时就有胃胀、打嗝、容易恶心的情况,最好还是先通畅一下胃经的穴位,把这些淤滞的问题解决了再去温补心阳。

不然的话这些阳气会很难从心脏降到中下焦,在胃这里就被堵住了。这样就容易导致这些阳气因为郁堵变成火气,不但不能温煦脾阳,反而让胃火更严重了。

 足三里:强胃气以化痰浊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痰湿(浊)是靠胃气降下去的,只有胃气强了,才能将困在体内的痰浊排出去

因此湿胖的人可以选择足三里穴,在这个穴位上施以導引按蹻术,既加强了脾的运化功能,也提升了胃的降浊功能。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图片

(仅为定位参考,非操作示范)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尖轻轻地按在足三里上,指尖朝着脚的方向(顺经为补),按上就不要动了,动作越轻越好。维持点按动作30分钟即可。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补足三里。如果是胃中有火或者是胃经不通畅的人,补足三里穴会出现胃里胀、气往上顶、要打嗝等不舒服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的人,用足三里穴需要先泻后补,泻的操作方法同前,只是中指指尖的方向改为朝向膝盖。等泻足三里达到通经络、胃火祛除后,再用补法,来健脾养胃。

初次接触導引按蹻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该泻的。

其实,只要通过观察身体的反应,就能知道该怎么做。「酸、麻、胀、痛、凉、热、风、湿」,这8种反应代表了身体经络不同的状态

比如说泻足三里穴的时候感觉手指底下的穴位很热,或者整条腿都很热,这就代表胃经或胃中有火,那就需要继续把火泄完再补。

如果泻足三里穴时,身边好像有风吹动,感觉凉飕飕的,甚至局部体温降低了,这就说明胃里没有火,那就可以开始补足三里了。

图片

想养好脾,先看懂它

脾,在我们出生后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关键脏腑。

除了肥胖、消瘦以外,心脑的供血不足、疾病的慢性迁延、女人的妇科问题等,归根结底都是脾在各个脏腑行使功能时的无力、不足所致。

《灵枢·本脏》有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外部形态上的观察,了解掌握脏器的状态,便可以提前得知脏器的好坏以及身体即将出现什么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