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1):中医理论概述

 水木年华138 2017-09-05

小儿推拿(1):中医理论概述已经被催很久了~自从上完小儿推拿课程,就被一群急切的妈妈们催着出培训总结。在复完一遍教材+录音后,来做自己的学习总结(感觉自己比学生时期还认真)。在此声明:在学之前,本人乃中医小白一枚,完全不懂任何理论知识,故总结中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指出,便于我修正提高,谢谢大家!

要学小儿推拿,没有一点中医理论是万万不行的~师傅很诚恳滴说。当然,越往后学,越会发现自己对理论的熟悉度越来越高,再回头看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我想很多热爱学习之人都有过此感受。好了,闲话少说,直奔主题吧~~

一、中医之辨证论治

说到这个“证”,估计经过高考的人都会有被同音近义相似字搞晕的经历,至少在我看到这个词时,立马就觉得又到了高考前夕~~好在师傅高明,三下五除二就说清了“症”与“证”的区别:症为单一症状,为证之基础;证为综合症状,为症之集合。中医关键在于辨证、辨证、辨证(此处敲黑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例如:大家都知道伤风感冒,一见症状,自行用药很可能就是:蒲地兰~~(嗯,我以前就是…)其实呢?中医中的感冒根据症状不同,辨证后会分为若干类,哪是一款蒲地兰都能应付得了的呢~~此为后话,下次再聊~~

二、阴阳学说

太极八卦,阴阳之说,大部分人都略知一二,现在很多网络小说中也满是此类解说。这里呢,就仅针对我们的身体来讲。

穴位有其性,或热或凉,热穴治寒病,凉穴治热病,一个穴位清补手法不同可治2种病。穴性与其所在位置、所对应的腑脏相一致。

那么阴阳与身体如何对应呢?其实还是蛮简单的,阳在外升腾性热,阴在内收敛性寒;所以,阳对应外部、背部,包括手背,六腑;阴对应内部、腹部,包括手心,五脏。衍生而来,手背穴位为阳,可治寒病,手心穴位为阴,可治热病。这在小儿推拿中很有用哦。

三、五行学说

上面说到了五脏六腑,就不得不提老祖宗提出的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啦~~话不多说,还是上图吧,这是我根据课程内容绘制而成,如有不妥,敬请指教。

小儿推拿(1):中医理论概述小小五个球一个圈蕴含万物~~你从图中能看到些什么呢?五行相关不止五个元素,其衍生范围之广让人惊叹,此图仅为小小一部分,如感兴趣者可前往百度自行搜索。

此图中五行有最基础的元素,有相表里的脏腑,有相应的颜色、味道、情绪及四季,这也符合中医整体治疗的原则(ps:金对应白色,因底色为白色,不易表现,故采用银白色,见谅~~)。五行相生相克,不是单一的生克,不同因素同样相互影响。

例如:

1)为何咳嗽时多吃甜食会多痰反复咳?因为甘易困脾,从而容易生痰咳嗽~~

2)为何小孩子在中元节前后容易受惊?因为夏季对应心脏,易受惊~~

3)为何林黛玉久咳不愈?郁郁寡欢,肝气犯肺~~

4)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究竟哪儿出了问题呢?a)脾土生肺金,所以脾弱的孩子容易肺气上逆;b)大肠与肺相表里,便秘的孩子气不通则肺气上逆,呼吸道易感染~~

…………在此就不多举例咧~~

再附一张图,来说说我们中医里的五脏六腑与大自然的关系

小儿推拿(1):中医理论概述

此图可看出五脏在人体中的解剖位置,也对应自然之构架。

1)五脏之性:心为火,火热之气;肝为木,易生发;脾对土,酝酿万物,故脾为后天之本;肾为水,水是生物之源,故为先天之本;金性冷宜肃降,对应肺宜收敛不宜向外散发;

2)五脏之位:肺在上易逆,宜降;肾在下易陷,宜升;中为升降之枢纽。PS:抗生素在中医中为凉寒药,用多了易使肺气凝结,则不利于下面所有脏器的生发。

在此基础上,得十二时辰腑脏开合歌诀见上图。十二脏腑对应的时间还是有讲究的,想必大家在不少养生文中都有见过。

另外,从此图上,可以部分解释孩子咳嗽的时间:孩子夜咳多,病在肝胆为入里,咳嗽时间往白天走,则为向愈。

记得师傅在圈里有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宝妈带娃推拿,顺带自己也把了脉,被告知身体有恙后不以为然:我只是每天凌晨一点到三点容易醒睡不着了,其他都好~~半年后体检报告显示肝胆不好了~~正应了上图肝经开的时间(凌晨1-3点),所以很多时候身体都是会给出信号的~~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早重视,早期干预!

同样,在我看来,小儿推拿也是功夫在平常,重保健,强免疫,少生病,才是关键。

四 病之机理(常见词汇)

1.气(敲黑板,画重点)

玩仙剑、轩辕剑等古装RPG游戏的人一定知道,里面的人物一般都有精气神之类的指标~估计这也是从老祖宗那儿得来的灵感。当然此气非彼气,我们回归正题哈。

关于中医中所说气,定义为:存在于宇宙中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有点玄奥……说实话,我只是抄笔记,不甚知之,不过呢,这个气在之后的推拿学习中作用还是蛮大的:推动机体运作,气顺则身健,一旦气出问题,那么我们的身体也就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了~~

气的问题有哪些,可详见思维导图。常见的有气滞、气逆、气陷,气机失调~~其中,气逆与气陷相对。仔细看的童鞋会发现,上文中有提到逆与陷,这里就解释下吧,解释得不好,请多包涵~~

1)气逆:气机升降不调所致,一般为上逆,即应降不降反上逆,上升太过,多见于中上位脏器,如肺气上逆,肺失宣降,胃气上逆,易出现咳嗽、呕吐症状等。我们经常用推拿逆八卦来降逆。何为逆八卦,且听下回分解~~

2)气陷:同样为气机升降不调所致,与气逆相反,一般为下陷,即应升不升反下陷,下降太过,多见于中下位脏器,如肾不纳气,底不稳则脏腑飘而不稳(孩子久喘),脾气下陷,易出现久泻久利、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遗尿等症状。我们常用百会穴来升阳举陷。对于百会穴,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啦。

气如此重要,那对于我们身体究竟有何作用呢?

一为推动&调控,气之流动带动身体机能发挥作用,故有推动调控之用;

二为温煦&凉润,阳气温煦,寒病辅以温煦;阴气凉润,热病辅以凉润;

三防御作用(卫气),五脏中肺的护卫能力最强,故肺卫虚弱则易感冒咳嗽;

四固摄作用,失常则会出现崩漏、遗尿、久泻、极易出汗等症状;

五中介作用,五脏六腑相感应。

2.血

这个与西医相近,比较好理解。血在中医中具有濡养和化神的作用。

3.津液

与西医组织液相类似,具有滋润濡养、充养血脉的作用。津液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运分而生成;其控调、运输、排泄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一旦津液出现异常,如无汗、少尿、水肿、多痰等,就需要考虑肺脾肾功能失常。

异常的津液在中医中分为两类:清稀的为水饮、稠厚的即为痰湿。此处的痰与常识中的痰有较大区别,统指体内所有稠厚的体液。故中医有言:脾胃为生痰之器,肺为储痰之器。

对孩子来说,反复咳嗽,常有痰,但用消炎药又不理想,也不影响正常生活,此时很可能就是中医中所说的“浮痰”。浮痰由脾胃生出,而非肺部产生,所以此时仅针对呼吸道治疗会出现无效的情况,而需要考虑脾胃功能是否有问题。所以,孩子养护的关键在于脾胃:肥甘厚味易生痰,即油腻食物;另有甜食易生痰,见上面所说。

好了,此讲就到这儿吧~~后面待我整理后再与大家分享哈~~

根据专业人士提点,做些补充:中医精髓在于气与液(津液)的动态平衡:气不化水,则气滞气胀气逆;水不化气,则生痰或饮。血液说到底也是津液的一种,是津液里面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储藏于五脏并为五脏供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