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痰不见痰,痰哪儿去了

 慢一拍360 2022-03-01

小儿很多病都与痰有关。百(怪)病皆由痰作祟!

因而,祛痰排痰成为儿科病症治疗的重点。

图片

中药治痰,(貌似)很客观,很有相像力。不同的治痰药有不同的功能。有的融化它(化痰法),有的烤干它(温化痰浊),有的祛散它(风以胜痰湿),有的稀释它、清解它和涌吐它。

图片

可是,小儿推拿没有中药的四气五味。(注:清代夏禹铸《推拿代药赋》,将推拿穴位与中药寒热温凉四气类比),也没有中药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小儿推拿的本质是物理刺激+经穴感应。传统小儿推拿祛痰穴位,如板门、掌小横纹、二人上马、四横纹、膻中、乳旁、乳根、丰隆等到底如何祛痰始终无法得到证实,也见不到痰的排出。即使我们总结的排痰三部曲-刺激咽喉反射性催吐,强力抱肚增加胸腔压力和倒立拍痰,也只有大约50%的患儿能够吐出痰涎来。

于是,很多朋友问:祛痰不见痰,痰哪儿去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复习中医痰的理论

痰是津液代谢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是一种比水浓稠,或变质的液态物质。相当于生活中被污染和变质的水。由于它已经失去正常水液的滋润和涵养作用,因而它对人体无益。不但无益,反而因为它比较浓稠,常常粘附于各种管道和脏腑之中,使管道不通或堵塞,脏腑气机不畅。也由于它的变质,成为其它病邪的寄宿之地。痰浊所致疾病,常见于呼吸道的咳嗽、气喘、鼻塞、咽喉不利,消化道的恶心、呕吐、腹泻、厌食,血液循环中的血栓、栓塞。它甚至可以堵塞住人的心脏和大脑,让人意识障碍,如癫痫等,甚至让人生命丧失。

由于痰为正常津液变异,理论上有津液的地方就有痰。因而,痰在人体具有普遍性。

中医诊断痰。一是依据排泻物。只要有变质或异常增多的排泻物,特别是稍浓稠的液性分泌物,如涎液、泪、涕、唾沫、白带、疮痈、浑浊小便、稀溏大便等归于痰。二是依据各种堵塞不畅通的症状,特别是上焦的胸闷,中焦的脘痞和下焦的腹胀。记住:“胸闷脘痞腹胀”是中医痰的标志。前者看得见,排得出,叫有形之痰,多存在于肺系和胃中。后者完全根据症推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中医叫无形之痰!

*****************

*****************

对于有形之痰,特别是存在于肺系和胃中的痰。由于肺通过气管与鼻相通,胃通过食道与口相通。因而,小儿推拿排痰主要是从口鼻排出有形之痰。排痰三部曲就是根据肺和胃的解剖、生理,以及有形之痰特征设计。大约50%的孩子在此刺激下真能吐出痰涎。还有30%,要么流泪、流涕,要么“咯咚”一声,孩子竟然将咽喉部的痰吞下去。如前所述,涕泪是痰,吞到胃中的更是痰。当然,也有约20%既无痰,也无涕泪。这时候,可能因为手法稍重,孩子挣扎、哭闹、发热、呼吸气粗,分泌增加,将痰稀释融化掉了。有形之痰被排出,咳嗽、哮喘、厌食、呕吐、低烧、感冒、流涕等病症几乎立马见效。印证了明代周于蕃所说“若初感者,一吐(祛痰)之后,病即霍然大减矣。随再照症推之,无不立愈”所以,排出有形之痰是临床的追求。

图片

图片

对于无形之痰。痰本无形,怎么能期待有“痰”排出呢?这时候,肯定排不出来痰。我们的所谓祛痰法,实际是改善症状。如抱肚法、捶背法、按缺盆和内关对胸闷有效,消中法、安中法和补中法治痞不难,摩腹法、振腹法、神阙推法消胀最速等。胸不闷了,脘不痞了,腹不胀了,也就标志着痰没有了。

所以,小儿推拿祛痰并非一定见痰。曾见到有的学员,因为没有催出痰而手法过重,时间过久,不但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症状,反而因为蛮力导致气道或食管损伤,这在临床必须引起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