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大事》:每个孩子都该上一节“死亡教育课”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7-28 发布于江苏

作者潇小雨

  你惧怕死亡吗?

  人死了之后会经历什么?又会去哪里呢?

  由朱一龙主演的电影《人生大事》会告诉你答案。

  故事讲述了殡葬师三哥偶遇女孩武小文,共同经历四场葬礼,在死亡面前体会人间温情,开始思考“死亡”,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电影从孩子的角度结合殡葬师的职业特点,引发观众从死亡的视角窥探人生。

  直面死亡,能帮助我们更坦然的面对人生。

1

“死”与“生”一样,都需要被理解和尊重

  你是否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

  电影中的武小文只是个七岁的小女孩,一觉醒来发现外婆依然在旁边“睡着”,便不停地喊着外婆,外婆却始终叫不醒。

  原来外婆早已在睡梦中离开人世。

  随后屋中突然涌入一群人,乱哄哄的。殡葬师三哥走了进来,将外婆放入大箱子里,抬起箱子离去。

  小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以为找到三哥,找到那个大箱子,爱她的外婆就能回来了。于是小文缠上三哥,大闹三哥举办的葬礼,希望能找回外婆。

  不仅仅是电影中的小文,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死亡也不了解,没有人告诉他们“死”意味着什么。

  我国缺少死亡教育,人们总是对“死”避而不谈。

  美国著名作家早崎绘里香曾在《生死功课》里说道:“死亡教育和性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死亡教育比性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性。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死亡。”

  让孩子接受死亡教育,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

  也许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对死亡不理解的不止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甚至是我们自己。

  我的外婆去世时,我已经26岁了,依然盯着从火葬场送出来的骨灰盒不解:“这么大的人,怎么就装到这盒子里了呢?”

  至于外婆去了哪里,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对死亡恐惧,人们对殡葬师职业更是嫌弃,觉得晦气。

  不许他们上酒席,不许他们参与庆生宴。三哥的店铺“上天堂”旁边是一家婚庆公司,老板娘每天对他们嗤之以鼻,满口晦气。

  这对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死”与“生”一样,都是人生大事,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

  就像史铁生所言:“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它终将到来,我们无从躲避。”

  人,生来有人接应,死后也需要有人帮助送走,留住一生最后的体面。

  “死”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尊重。

  生而为人,只有了解死亡,才能懂得生的意义。

2

一个人的成长,先从直面死亡开始

  人生最大的成长礼莫过于直面死亡。

  三哥像极了一无所有的中年人:为女友打架入狱,女友却转身嫁给了别人;不喜欢殡葬行业,却为了继承店铺不得不接下这份家族产业;每天接单般处理葬礼,看遍生死,内心麻木。

  生活中有多少人像三哥一样浑浑噩噩地活着:不理解自己的职业,不正视自己的生活,抱怨、不满、颓废。

  当遇到无家可归的小文后,经历四场特殊的葬礼,一切都变了。

  前女友的现任丈夫出了车祸,身体被碾碎没了人形,连自己的亲人都认不出。前女友找到三哥,挺着大肚子跪地请求三哥帮忙。

  曾为女友打架入狱,如今却要为她的丈夫整理尸体。三哥内心五味杂陈,但没有拒绝,和父亲一起一点一点的拼凑尸体:先四肢,再身体,对着逝者照片拼凑面部......

  拼装完成后,亲人们认出了逝者,嚎啕大哭。此时三哥抬头看了一眼前女友,前女友早已泪流满面,三哥瞬间释怀。

  苏格拉底说:“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从死亡的角度看人生,世间恩恩怨怨皆渺小无比,不值一提。

  死神从不挑人,每时每刻都有人离去。

  一位因病去世的小女孩,年龄和小文差不多大,三哥负责为她送葬,帮小女孩订制骨灰盒。

  小文看了后问道:“这个小女孩也要被烧成烟吗?”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直接刺痛人心。

  根据统计,每年约有5000万人离开人世,换算下来就是,每1秒钟就有1.8个人死亡。

  当你刷视频,发愣走神时,就已经有几十个人永远闭上了双眼。

  当你稀里糊涂混日子时,有些人却早已结束了人生旅程。

  有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你的今天是逝者遥不可及的明天。”

  作为生者,过好眼前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次次地心灵洗涤,让三哥逐渐看清这份工作的意义,接受了这份特殊的工作。

  电影中三哥处理的最后一场葬礼是自己的父亲老莫。老莫一生为他人画上句号,最后任性地将自己的葬礼交给儿子处理。

  见惯了人间生死的三哥,也难逃亲人的离去。

  父亲老莫说:“人生,两样苦,生离和死别。哪一个都要尝尽,哪一个也躲不了。”

  三哥坦然地接受了父亲的离去,他将父亲的骨灰做成了烟花。瞬间,黑暗的天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璀璨的花朵,耀眼,明亮。

  三哥望着烟花含泪说道:“爸,这样够体面了吧。”

  托尔斯泰说:“人生惟有面临死亡,才会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

  因为有了死,才有生的珍贵。

  站在死亡视角,品味生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更好的“活”。


3

死亡不是人生的结束,遗忘才是

  小文失去外婆后跟着三哥一起生活,虽然三哥的爱让她感到温暖,但当夜幕降临时,小文还是会忍不住思念已去世的外婆,默默流泪。

  她无法理解外婆为什么会在她一觉醒来后就消失了。

  为了安慰小文,三哥告诉她,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都是爱我们的人。

  这样美好的比喻,让七岁的小文瞬间明白了。

  从此一想念外婆她就仰望天空,对着天空寄托着思念,还亲切地称三哥为“种星星的人”。

  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爱我们的人也未曾离开,只是换个地方,换个方式陪着我们而已。

  电影《寻梦环游记》就为我们描述出不一样的死亡世界:逝去的人并未真正消失,而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环境优美,光芒四射,每个逝去的人来回穿梭,充满欢声笑语,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只有当现实世界中无人记住你时,灵魂才会消散,才是真正的消失,真正的死亡。

  《道德经》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叫“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当一个人的人格没有消亡时,他才是真的长寿”。

  你的人格还留存于世,还被世人记着,就是还活着。

  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请记住我》中唱的那样:“请记住我,我即将会消失;请记住我,我们的爱不会消失;我用我的办法跟你一起不离不弃,直到我再次拥抱你,请记住我......”

  人虽逝去,但记忆仍在,他们仍活在生者的记忆里。

  不遗忘,便不会离去。

4

  怕的不是死亡,是人们心中对死亡、对分离的恐惧。

  但这份恐惧谁也逃不掉。

  三哥的父亲老莫说:“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页。人生除死无大事”。

  学会直面它,接纳它,尊重它,能帮助我们更坦然的面对人生,思考如何过好眼前的生活。

  人的一生就是“生”和“死”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能做的是行走在这座桥梁上,尽可能地多看一些风景,让这个过程变得更丰富一些。

  正如这部电影中所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是最优解。”

  愿你我不再惧怕生死,坦然接受生命消逝的现象,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