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取决于今天的选择

 I梦幻枫情I 2022-07-29 发布于广东

七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做一个小结。从这期开始改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摘录一些每天早报有价值的内容,还有惯例的思想汇报。

本文略长,但建议阅读。

A股、美股和港股

很多投资者喜欢用美股涨跌、美债收益率、美国加息这些指标来推断A股的涨跌。

美股是全球火车头,这是事实。但毕竟是两个大的经济体啊,这么判断肯定武断了。比如今年根据美债收益率高企认为A股成长股没有机会,就大错特错了。股市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有,那股市就不存在了。

那么A股和美股到底有什么关系?

指数没什么关系,但行业关系密切

特斯拉是宇宙总龙头,我们的宁德、小迪也不差;前两年美股半导体大牛市,A股半导体也是鸡犬升天,今年景气下行,我们这再怎么国产替代也涨不起来了。这些年,美股走牛的行业,A股同行绝对不落下风。

但是,消费、科技是美股的主要权重,而A股过去很多年是以金融地产为主,这是造成指数差异巨大的原因。但这两年在改变,消费和新兴产业也占据了A股的半壁江山。


如果顺着指数构成这个思路再去看港股,金融、地产再加个互联网,真是个倒霉蛋,走成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当然和不知不觉

这是炒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两种心态。

1.地产要出政策了,地产股要起飞了;稳增长离不开基建,基建股要爆发了。

不断的有利好,当时股价也确实涨了,但过了些时间再回看,又好像什么都没涨。

这就是市场“虚”和“实”的两面

虚 就是情绪,有利好,觉得会对行业有刺激,股价短期上涨。

但市场不会总沉浸在虚幻之中,最终要落实到“实”

实 就是 定量。落实到数据,增长了多少、持续性如何。

2.这周市场表现最好的什么?这个月呢?这几年呢?大家都知道。但是平时又在做什么?

上一轮牛市我也是如此。

每天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看到各种互联网+不停的在涨,但自己是无意识的,没有参与其中,整个大牛市都在找低位、找补涨、找各种边角料

太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来自时代的机会,摧枯拉朽和连绵不绝。

这两种心态也是有关联的。

“这个估值那么高肯定要跌”、“这个估值低迟早会涨”、“这个机构抱团、那个游资瞎炒”。总之,只要不涨他手里的,市场就是错的。适当的独立思考很重要,但也要参考市场的意见。


低估和成长的玩法

低估:

假设现在是0.5,合理是1,买入,可以涨,但因为有1这个封顶存在,股市又是个博弈市场,可能0.9、0.8就有人先下刀了,会总感觉低于预期。

成长:

现在也是0.5,预期也是1,但成长的假设是连续性的,今年是1,明年就是2。同样也是博弈,不会真等到明年才涨到2的,也会有人抢跑先到2,总会感觉涨过头。

成长股的估值扩张动力远强于低估,但如果成长证伪后跌的也会很惨。


行业的生命周期

按渗透率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一般认为渗透率到达5%~10%,行业进入加速期,50%~60%以上为成熟期。

导入期,前景不确定,买小、买概念;

成长期,估值维持高位,买增速最快的公司;

成熟期,估值开始回落,买行业龙头;

衰退期,低估值,甚至可能出现双杀,跑路。

图片

(略有滞后、仅供参考)


思想汇报

如果说四月份是亏得灵魂出窍,那么五月和六月涨的也是惊天动地。七月市场整体震荡走势,可能是出坑了,心情平静了很多,还有心思关心起了其他人。

有天夜里,看到了一位老师的推送,大概意思是拿着金融地产,这三四年的时间不涨反跌,压力很大。夫妻关系不好,家人也不理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灰暗。

我的心被狠狠的戳了下,感同身受,这些我都经历过,我曾经悲伤的写过“一个男人,只要不挣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也不必为自己辩解”。

在雪球上,很多拿着“低”板块的人,也成了球友们日常嫌弃的对象。说真的,我很佩服这些老师,金融地产这么复杂的行业,能研究的深入透彻、不巨细,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至少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但同时,我又觉得非常可惜。如果这种学识和耐力,用在其他行业,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事后总结容易,主观自负、路径依赖、沉没成本......但问题是当下,你怎么知道这个行业值不值得继续持有、研究呢?

我个人有一些比较肤浅的思考:

1.和过去比。如果这个股票历史上经常有一波强劲拉升,隔几个月还会来个新高,而现在向上波动幅度越来越小,长时间没有新高,要警惕。

2.和同行比。一段时间内,你的没涨,板块内其他很多是涨的,可以拿着继续等待;如果你的没涨,同行也都没涨,这时候你研究的再深刻,也要警惕。

这几个月,投资者都在敬仰新能源YYDS,我可能性格就是多愁善感了些,更深刻的感受是市场的不可测性。

低估和赛道,几年前就已分道扬镳。一年前,赛道也开始分化,科技首先被淘汰了,然后白酒跟不上了,医药医疗也掉队了,这些赛道投资者又做错了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电新研究员,19年底意气风发转行私募,一头扎进了低估的内房股。

追求高景气度,是中国股市大多数时间的状态,螺蛳壳里做道场非常困难。唯有不断的、重复的审视自己,才有可能大致正确。

月末收个稿费,谢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