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罕长歌(节选)》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7-29 发布于山东

塞罕长歌(节选)

第一幕

第一场

〔字幕:“塞罕坝,1963年12月18日,北风十级大雪零下40℃。”

〔雪花飘来。林场崎岖的山路上,佟保中、秦海生、张莉和群众甲、乙、丙提着行李,艰难地行走着……

〔这时,几名林场职工走来。

二嫂   往哪走?

佟保中 下坝……

二嫂  (惊疑地)下坝?!保中,你们要离开林场?!

韩大伯  怎么,……你们不在林场种树了?

高志    当逃兵?

秦海生(无奈地)不是我们要当逃兵,是这塞罕坝长不出树来!

佟保中(平静、失望地)种了两年树,成活率几乎是零……

韩大伯(劝说)你说得对,成活率几乎是零……可是,保中,当初你们从山东来,还有从黑龙江、湖北、吉林,从全国各地的林业大学来,那功夫我们这个乐啊,高兴啊,国家让这么多大学生来塞罕坝种树,眼下是失败了,可你们就这么忍心把我们扔下走了?

二嫂   保中、海生,二嫂是当地人,真不想让你们走,二嫂知道,你们抛家舍业,来这苦地方种树,都是为了我们,唉,这坝上也是,烂泥巴糊不上墙,连棵树也不长……可没有树,年年是穷汉子碰闰月,如今,你们真要走了,我们这块云彩可就真没雨了,你们都是大学生、技术员,要不再试试,再想想办法……

张莉   二嫂,保中的爱人刚生完孩子,又犯了心脏病,正在住院。还有海生,母亲也一直病着,昨天,姐姐来电报,说母亲病重……眼下,林场既然这样,还是让他们回去吧!

〔众人沉默。

〔欲下坝的人们催促佟保中、秦海生。

群众甲  保中,走吧!

〔佟保中、秦海生,还有张莉等人背起行李

佟保中(走向二嫂,轻声感激地)二嫂!我佟保中永远记着,是二嫂救了我的命……

〔二嫂为佟保中整理行装。

〔突然,幕后传来汽车轰鸣声,停下。

〔村民甲跑上。

村民甲  李场长回来了!……杨总工程师也回来了!……

〔总场场长李斌携妻子秀兰和孩子,总工程师杨宁先和妻子婉婷及女儿杨娜手提行李风尘仆仆走来。

村民乙  场长,你们这……

〔众人也疑惑地望着李斌和杨宁先。

李斌   同志们,我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老伴,我的孩子,从今天起,举家搬迁,扎根塞罕坝!

秀兰   老李把城里的房子都退了,一个箱子、几个行李卷还有锅碗瓢盆都随车运来了。他说,塞罕坝不长出树来,俺一家人一辈子不离开塞罕坝!

杨宁先   对,对,我们把北京的房子也退了,这是我爱人婉婷,来之前在北京林科院,这是我的女儿。

婉婷   大家就叫我婉婷吧!

杨娜   我叫娜娜!

杨宁先    本来我一个人在塞罕坝,可这两年咱造林遇到了难处,我这个当总工程师的不甘心啊!咋办?回北京跟妻子商量,那就全家来塞罕坝扎寨安营!

〔众人热情鼓掌。

佟保中   李场长、杨总,你们真的要在这儿安家?!

李斌    在这儿安家!

佟保中    林场还能办下去?

李斌     一定办下去!

高志    保中哥、海生哥,你们别走了!

……

第二幕

第二场

〔80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

〔林场山上,望火楼。

〔佟保中与佟刚走进树林。

佟保中 佟刚啊……(欲说又止)

佟刚   爹,您想说啥,儿子听着。

佟保中  佟刚,这么多年,爹一直想跟你掏掏心里话,就想问问儿子,这辈子,你都跟爹守在塞罕坝,你后悔不后悔?

佟刚     爹,我不后悔……

佟保中   (摇摇头)这辈子,爹总觉得对不住你。孩子,你娘死了。不满一岁,爹就把你抱到塞罕坝,跟爹住窝棚、马架子,冷一口、热一口,吃苦受罪,打小没享过一天福。后来,爹又没供你继续升学,初中毕业,就留你在林场当了工人,还是个孩子,爹亲眼看见你上山一身汗,下山两腿泥……你结婚了,爹又打发你们夫妻俩上了望火楼,爹知道那里苦,常年下不了山……你们有了榛子,山上很少来人,常年封闭,跟外人没个交流,结果榛子怕见生人,都五岁了,只会叫爸叫妈……佟刚,这些年,你就没埋怨过你爹,你就没后悔过?……(流下眼泪)

佟刚     爹……当初您大学毕业了,离开城市,离开家,离开我娘,来到塞罕坝,您不后悔吗?我娘没了,您为啥又抱着不满一岁的我回到塞罕坝,您不后悔吗……还有老场长、杨总和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在这里种了一辈子树,度过了终生,他们不后悔吗?爹,说心里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塞罕坝……小时候,在老场长家,秀兰阿姨为了让我吃饱,常常饿着,有一天我亲眼看见她晕倒在院子里还有,一个大雪天,晓君阿姨进城给我买奶粉,半路上摔下山坡,浑身是伤……您还记着我七岁那年,从家里跑出来,在林子里迷了路。三更半夜,全林场的叔叔阿姨,点着火把,整整找了一宿,才把我从沟塘子里抱出来……秀兰阿姨紧紧抱着我嚎响大哭,全场职工都哭了……爹我从小是塞罕坝人养大的,我的命也是塞罕坝人救活的。雨说在这儿呆一辈子,就是两辈子,三辈子我佟刚也不后悔!

佟保中  (激动地)儿子!

佟刚    爹!

第三幕

第一场

〔2013年春夏之间。

〔林场,佟小林办公室。

〔众人下场上只留下舒纹和佟小林。

佟小林 你回来啦!

舒纹   石质阳坡的试验还是失败了。

佟小林  失败是成功之母!

舒纹    小林,我急着从省城回来,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省林科院要建立一个生态发展研究所。我的导师非常关心咱们夫妻,他让你明天就去林科院报到!

佟小林(吃惊地)报到?

舒纹    对!

……

杨娜   小林,咱塞罕坝可不仅仅是种树,也不仅仅是为北京、天津挡住风沙。五十年,我们能把满目疮痍的塞罕坝变回绿水青山,能把已经破坏的生存环境进行人工修复,让人类和自然环境永远和谐相处!这是一场关乎生态文明的伟大试验,所以我要到第一线塞罕坝来,到老一辈曾经洒过汗水的地方,亲自参加这一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小林,你们几次失败的数据,对于完成我们的新项目非常宝贵!(接过技术员甲递上的石质阳坡规划图)我已经和佟叔叔商量过了,决定在这个地方种樟子松!

……

尾声

〔当下。地点同开场,塞罕坝,马架子旁边。

〔塞罕坝林场场部,这里和当年比起来,已然焕然一新。

佟保中  二嫂,这是我孙子佟小林,如今是分场场长了!

佟小林  奶奶,我是榛子!……

〔二桃、佟刚匆匆上。

二桃     小林!小林!你们快看看,谁来了!

〔舒纹背着包走来。

众人   舒纹?!……

舒纹  小林!……爷爷,奶奶今天舒纹正式向塞罕坝林场报到!

〔众人热烈鼓掌欢迎。

舒纹    爷爷奶奶,我这次回来,是因为北京林科院的博士杨娜阿姨的实际行动感召了我,教育了我!现在我终于懂了,塞罕坝三代务林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种下的不仅仅是一片林海,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所以,我们来到了塞罕坝这个美丽的高岭,就是走进这座精神高地!

佟保中    舒纹说得好!今天正赶上老一代务林人也回到林场,那咱们就一起看看“塞罕坝”的电影,看看我们塞罕坝人的今天!

〔放映电影《塞罕坝》

〔影片中出现塞罕坝获“地球卫士奖”的情景。

〔字幕: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2017年联合国环境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6. 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剧讲述了塞罕坝三代务林人创造人间奇迹的故事,塑造出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塞罕坝人艰苦创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

B. 剧中二嫂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如“烂泥巴糊不上墙”“我们这块云彩可就真没雨了”,即是她对环境的抱怨,也是对佟保中等人离去的失望。

C. 第二幕中“流下眼泪”这一舞台说明表现了佟保中的复杂心情,其中饱含着对儿孙的愧疚,以及对儿子成家后坚守坝上的感动。

D. 本剧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发展,这包含着鲜明的时代信息,既讴歌了塞罕坝人的精神品质,也增强了剧作的历史厚重感。

7. 下列对本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幕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写出了塞罕坝恶劣的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环境,为下文写佟保中等人下坝作了铺垫。

B. 剧中佟保中等人由去到留的思想转化巧妙,顺理成章,没有枯燥的说教和刻意的情节安排体现了他们在艰苦卓绝年代的满腔激情和青春热血。

C. 本剧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三代务林人五十多年的生命进程;运用生活中各种散点式场景和典型细节增强表现力,整部戏充满感人的力量。

D. 本剧地域色彩浓郁,如“望火楼”“窝棚”“马架子”等,既写出了务林人的生活场景,也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显示出创作者丰厚的生活积累。

8.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请从第一幕中找出三处戏剧冲突。

9. 剧中说:“我们来到了塞罕坝这个美丽的高岭,就是走进这座精神高地。”你认为“精神高地”有怎样的丰富内涵?请结合剧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A   

8. ①李场长、杨总工程师举家上坝安营扎寨,与佟保中和秦海生因妻子重病、老母病危欲离场下坝这一上一下的冲突;②佟保中、秦海生的下坝与韩大伯、二嫂挽留的冲突;③佟保中等人自己内心的去与留的冲突;④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和人们一往无前、满腔激情的冲突。   

9. ①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图片坚定信念。塞罕坝务林人响应党的号召,三代坚守,用奋斗创造幸福。②艰苦创业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塞罕坝务林人放弃优厚的条件,与恶劣的自然作斗争,把不毛之地建设成美丽高岭。③永不止步科学实践的远大追求。年轻的塞罕坝务林人不满足于单纯的种树造林,而是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追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目标越来越高远。④无私奉献功成不居的博大情怀。树木已经成了务林人生命的图腾和根脉,对森林的呵护,已成为他们生命、情感与追求的全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项,“剧中二嫂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如'烂泥巴糊不上墙’'我们这块云彩可就真没雨了’,即是她对环境的抱怨,也是对佟保中等人离去的失望”说法错误。“对佟保中等人离去的失望”错,应是对佟保中等人的挽留。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项,“第一幕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写出了塞罕坝恶劣的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环境,为下文写佟保中等人下坝作了铺垫”说法错误。“暗示了社会环境”不当,结合“'塞罕坝,1963年12月18日,北风十级大雪零下40℃”“雪花飘来。林场崎岖的山路上,佟保中、秦海生、张莉和群众甲、乙、丙提着行李,艰难地行走着……”可知,没有社会环境的描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戏剧冲突的能力。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本题,要求从第一幕中找出三处戏剧冲突。结合“同志们,我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老伴,我的孩子,从今天起,举家搬迁,扎根塞罕坝”“对,对,我们把北京的房子也退了,这是我爱人婉婷,来之前在北京林科院,这是我的女儿”“二嫂,保中的爱人刚生完孩子,又犯了心脏病,正在住院。还有海生,母亲也一直病着,昨天,姐姐来电报,说母亲病重……眼下,林场既然这样,还是让他们回去吧”分析可知,第一处冲突为李场长、杨总工程师举家上坝安营扎寨,与佟保中和秦海生因妻子重病、老母病危欲离场下坝这一上一下的冲突;结合“保中、海生,二嫂是当地人,真不想让你们走”分析可知,第二处冲突是佟保中、秦海生的下坝与韩大伯、二嫂挽留的冲突;结合“(无奈地)不是我们要当逃兵,是这塞罕坝长不出树来”分析,由“无奈地”可知,走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故第三处冲突是佟保中等人自己内心的去与留的冲突;结合“(平静、失望地)种了两年树,成活率几乎是零”“你们抛家舍业,来这苦地方种树,都是为了我们”分析可知,第四处冲突是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和人们一往无前、满腔激情的冲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强调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本题中,题干“剧中说:'我们来到了塞罕坝这个美丽的高岭,就是走进这座精神高地。’你认为'精神高地’有怎样的丰富内涵?请结合剧本简要分析”。结合“佟刚,这么多年,爹一直想跟你掏掏心里话,就想问问儿子,这辈子,你都跟爹守在塞罕坝,你后悔不后悔”“爹……当初您大学毕业了,离开城市,离开家,离开我娘,来到塞罕坝,您不后悔吗?我娘没了,您为啥又抱着不满一岁的我回到塞罕坝,您不后悔吗……还有老场长、杨总和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在这里种了一辈子树,度过了终生,他们不后悔吗?爹,说心里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塞罕坝……”分析可知,塞罕坝务林人响应党的号召,三代坚守,用奋斗创造幸福,“精神高地”就是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坚定信念。结合“老李把城里的房子都退了,一个箱子、几个行李卷还有锅碗瓢盆都随车运来了。他说,塞罕坝不长出树来,俺一家人一辈子不离开塞罕坝”“对,对,我们把北京的房子也退了,这是我爱人婉婷,来之前在北京林科院,这是我的女儿”“本来我一个人在塞罕坝,可这两年咱造林遇到了难处,我这个当总工程师的不甘心啊!咋办?回北京跟妻子商量,那就全家来塞罕坝扎寨安营”分析可知,塞罕坝务林人放弃优厚的条件,与恶劣的自然作斗争,把不毛之地建设成美丽高岭,“精神高地”是艰苦创业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结合“小林,咱塞罕坝可不仅仅是种树,也不仅仅是为北京、天津挡住风沙。五十年,我们能把满目疮痍的塞罕坝变回绿水青山,能把已经破坏的生存环境进行人工修复,让人类和自然环境永远和谐相处!这是一场关乎生态文明的伟大试验”分析可知,年轻的塞罕坝务林人不满足于单纯的种树造林,而是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追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目标越来越高远。“精神高地”是永不止步科学实践的远大追求。结合“爷爷奶奶,我这次回来,是因为北京林科院的博士杨娜阿姨的实际行动感召了我,教育了我!现在我终于懂了,塞罕坝三代务林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种下的不仅仅是一片林海,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分析可知,树木已经成了务林人生命的图腾和根脉,对森林的呵护,已成为他们生命、情感与追求的全部。他们不求回报,只为绿色家园。“精神高地”指的是无私奉献功成不居的博大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