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种

 asd305 2022-07-29 发布于广东

《千金方》载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谓半身不遂也;一曰风痱,谓身无痛,四肢不收也;一曰风懿,谓奄忽不知人也;一曰风痹,类风状也。

    刘河间曰:中风瘫痪者……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河间六书》指“……平日衣服、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而言),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拂郁(热气不得放散),心神昏冒(神识昏迷,不省人事),筋骨不用而猝倒无所知也。

    东垣曰: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者则间而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耳。

    丹溪曰:东南气温,而地多湿,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发明论》曰:中风之症,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分。中腑者多着四肢,面如土色,脉浮而恶风寒,四肢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治多易。中脏者多滞九窍,或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目不明)、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其治多难。中血脉者口眼歪斜。三者治各不同。若中血脉,而外有六经之形症,则从小续命汤以发其表,调以通圣散辛凉之剂。若中腑而内有便溺之阻隔,则从三化汤以攻其里。然汗下,又不可太过,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其卫,亡阴则损其营,此又不可不慎也。如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謇涩(舌强言语不清),此邪中于经络也,宜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补血以养筋。

    中风痰厥,昏迷猝倒不省人事者,先用皂荚末拈纸条烧烟冲入鼻中,有嚏可治,无嚏难治。随用吐痰方,将皂荚末五分、白矾五分为细末,姜汁水调服。探吐后,服导痰汤。半身不遂名曰瘫痪,大抵多是痰涎流注,初起急治则可,久则痰火郁结,用药少效。口眼歪斜无他症者,用白附子、僵蚕、全蝎(俱生用)等分为末,每次酒服二钱(名牵正散)。又方:川蓖麻子肉一两、冰片三分,共捣为膏(名改容膏)。寒月加姜、附子各一钱。如左歪则敷其右,右歪则敷其左。或以鳝鱼血、冰片敷之,皆效。中风舌强不语,用青黛、硼砂、薄荷各二钱,冰片、牛黄各三分,为细末,先以蜜水洗舌,后以姜汁擦之,将药蜜水调擦舌本。中风口噤不开,宜用乌梅肉擦其牙关,牙关酸软,则易开矣。或用藜芦末稍加麝香,每用五分,水调,灌入鼻内,吐之。

小续命汤

续命桂(枝)麻(黄人)参,(川)芎防(风)附子(黄)芩,杏仁甘(草白)芍(防)己,风中血脉寻。

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风通圣散

通圣散荆(芥)防(风),(连)翘麻(黄甘)草薄(荷)当(归),栀(子黄)芩(川)芎桔(梗白)术,(石)膏(白)芍滑(石芒)硝(大)黄。

三化汤

即小承气汤加羌活

大秦艽汤

大秦艽八珍(汤),去(人)参加(细)辛(黄)芩,(羌独)二活(石)膏(白)芷防(风),祛风兼养阴。

导痰汤

即二陈汤家枳实、南星

羌活愈风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防已 柴胡 前胡 麻黄 细辛 白芷 菊花 薄荷叶 秦艽 蔓荆子 当归 川芎 熟地 炙草 黄芪 枳壳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枸杞子 杜仲炭 姜半夏各二两 官桂一两 茯苓 黄芩各三两 生地 苍术 石膏 芍药各四两

以上诸药,共为粗末,每服一两,水煎服。

    按:中风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往往系脑溢血引起。实践证明,取嚏、催吐,都易使病情恶化。故古书虽有用取嚏通关,探吐导痰治疗本病的记载,但今人已少用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