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黄自然章

 自华居 2022-07-2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件皮丝格等俱全,品色正,石性优,由寿山当地石农提供。田黄之所以能够成为文人们争相搜藏的对象,以至于“每得一田石,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更为关键的一点恐怕是其适合治印的特点。明清文人治印风气极盛,在治印的选材上更是讲究到了极致。考究田黄之所以被选为印材的原因,主要由于包括田黄石在内的寿山石柔软易攻。“古印章皆以金玉及铜为之。石刻始于明初会稽王冕。后来相传以昌化石、青田石为贵。至明末乃更贵寿山石,其所生石柔而易刻,大有二三尺者,或谓即珉也。” 清代陈亮伯在《说田石》中提及“田黄纹理莹细,而石质中往往有大小墨点,并非沙子碍刀者可比,乃弥觉其古润也。”田黄石质温润又富有韧性,纹理细腻,刀感极佳,施以刻刀时毫无迟滞感,也无声响,且石屑成微卷的刨花状,即使再精细的变化也能够全然施展。既不用担心石质太硬难以运刀,也不用担心石质过脆容易崩裂,无疑为治印之妙品。这也符合儒家等传统文化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后,更加追求细节表达的要求。相较硬度大的和田玉,田黄自然更适合精细的加工。当然还由于刚性的玉需要由专业的玉工才能进行雕刻,文人难以亲自参与其中,只能间接地施以影响。而更为柔软的田黄,则可以让文人们自己介入到加工环节中,与文人的关系也就更加紧密了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