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舅治愈不了你的精神内耗,你自己却能 | 小马过河 84

 怀众心理 2022-07-29 发布于福建

周末了,你要不要回村两天?找找姑姨叔舅,治治自己的精神内耗?


只是开个玩笑啦,二舅被这些外甥外甥女烦死了!

前几天爆火的小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先是获得一片叫好声,后来慢慢就有质疑声,或许作者的初衷,只是想让大家看看励志的故事,没想到火出了圈。标题用“精神内耗”这个词,击中了很多网络中青年的心巴,可见有多不少人自己判断自己内耗了,且无力自救。

今天我们就聚焦在精神内耗这件事上,百度百科上解释为:

精神内耗,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心理过度损耗的一种状态。

简而言之,没干什么事却累得不行

如果你有以下的一些表现,可能就要怀疑自己处于精神内耗中了。

01

常常觉得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

02

生活质量降低,日常作息没有规律和节奏,用刷手机、追剧等活动杀时间,却觉得休息得不充分;

03

感觉心力不足,没有什么动力去尝试新鲜事物;以功利的角度判断是否做一些事,而不是喜不喜欢、开不开心;

04

心理惯性上厌恶自己,讨厌自己,批判自己。

视频中的二舅,可能困扰他的问题前三,都不会有“精神内耗”这个选项,反而是一些受过完整教育,生活条件尚可的中青年,才会注意到自己的精神状态。

这无分对错和高下,二舅是创作者的素材,但二舅其实不止是作为素材存在,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他的喜怒哀乐、不满困惑遗憾、隐忍或奋起……

一个人的故事能让另一个人感动、振奋,但仅仅凭着看看别人的故事就能治愈自己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啊!

大多数不会仅仅因为自己日子过得比别人好,就没有精神上的痛苦,只是暂时的自我开解和刻意遗忘;更有甚者,有些人会因此批判自己太矫情,给自己心理上的骆驼不停地加稻草。

治愈自己的精神内耗,是一场长期的自我探索和实践,没有捷径和特效药,还会伴随着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痛苦,但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踏踏实实的安安稳稳的收获,是真切地属于自己的。

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开始一段稳定的自我探索,去看清楚自己到底受到什么事件的困扰?被什么固有的信念束缚了?把自己的生活当成实验,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在现实中得到反馈,以此来减轻对自己心理资源的过度损耗。

如果你还没开始打算做心理咨询,也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做一些改变,来减少自己的精神内耗。

1

在你觉察到自己陷入内耗的时候,

马上去做你想做、能做的一件小事。

比如我经常无意识地刷手机,刷到烦躁了却放不下手机;自从养了猫之后,小猫咪经常会在我刷手机、当电视沙发土豆的时候冲我喵喵叫,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放下手机或者暂时离开电视,去撸一会猫;

行动是简单有力的调整思维的方法,哪怕只是去把水槽的碗洗了,去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起来这样的小事,也会产生效果。

《情绪急救》一书中提到:

“通过从事那些我们感兴趣或者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以扰乱或者终止反刍思维。”

2

为自己找到一些感官享乐的途径和办法。

有时候陷入情绪困境很难自拔。这个时候如果有提前准备一些和身体有关的体验的办法,就可以用起来。

比如滴一两滴自己喜欢的精油在手掌里,搓热掌心将两手覆盖到脸上,去闻精油的气息,用脸感受手掌的温热;去冲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或者茶,细细分辨其中香气;或者去泡一个温水澡,想象温热的水滋润着全身的皮肤……

回到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上来,就是回到当下。

3

准备一个情绪的垃圾桶。

把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批判、嫌弃写下来,书写的过程中,就是允许情绪的流动,写完之后可以为这个故事命名,比如《一个失败者的故事》,然后把这些纸张丢进垃圾桶里,慢慢地做这件事,体会这个过程自己的心理变化,记住类似的感受。

当下次再有类似的情绪时,就可以告诉自己,《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又来了。其实情绪都是中性的,我们痛苦的是对这些所谓负面情绪的压抑、控制和回避。

你让这些情绪有一个出口,这些情绪就不会总纠缠着你。

另外,还可以把自己当成一株花/一棵树/一只猫/一个小孩去照顾,去体验无条件地爱自己是什么感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算是发现自己内耗了,也不要以此来自责评判自己……总之,精神内耗需要从自我内部去工作,而外面的一切,都是你用来帮助自己的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