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人生因何多烦恼?虚怀壮志难达到

 沧海一粟1951 2022-07-30 发布于江苏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祥),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开创了纪传体史志,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二十八岁时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为李陵投降一事辩解,被处于宫刑。怀着巨大耻辱,司马迁发愤著史,完成了《史记》一书,被称之为二十四史之首。


看司马迁的《答任安书》,受到宫刑后的司马迁,是悲愤的,同时又是意志坚定的。年少时结交了很多俊才少年,又师从鸿儒董仲舒与孔安国。二十八岁出任太史令。在未受宫刑前,司马迁是志得意满,胸怀壮志的。虽然司马迁写汉武帝穷奢极欲,但也赞赏武帝文治武功,是一个英主。那时的司马迁何尝不想在英主下有所作为呢?只是不会揣摩上意,不懂武帝处罚李陵的用心,因此被罚宫刑。人生的轨迹从此改变,真正的忧患也从此开始,虽拿古人自励,但他一生不得志,心之所系,唯在记史,但就算完成了《史记》,也只有藏起来,不敢显落出来。直到汉宣帝时期,他外孙才敢献出此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它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积极的是它面对困难保持的正确价值观,消极的是它述说在人生所处苦难之时的无奈。这种悲壮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如果一个人活得好好的,过着志得意满的生活,谁会把死字挂在嘴边呢?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大抵烦恼都因此而来吧。年幼的时候,家里就算是穷,吃着粗茶淡饭,住着漏雨瓦房,也会很快乐。那时什么都不懂,就懂一些父母教的简单做人道理。玩伴相处快乐,虽不懂分享这个词,可有什么好玩的,叫上朋友一起玩才真的快乐,哪来的勾心斗角,12岁之前的快乐是最真实的。


后来长大,开始读书,接触到了知识,认识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才知道穷这个字,从此开始了攀比,开始了嫌弃穷人。慢慢地烦恼也增加了。从小的玩伴也开始划分优劣,逐渐疏离,知道了发小这个词,却没了发小这个人了。毕业后,开始自己谋生,所有的交集就围绕着利益在转了。有了欲望,受到社会成功者的蛊惑,也开始有了要有作为的志向。因此总想结交权贵,朋友也非优秀不来往。从此努力向前,除了得到那份盼望的成功,就难得有真正高兴的事。一朝不慎,失败之后更是郁郁寡欢。念及古人励志名言,看他人落而再起的故事,又变得信心满满,充满斗志。这种心态周而复始,一生难开心!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人往高处走,从此多忧愁。人生并不是要一味积极向上,如果不明白自己终生的目的,积极并无意义。就如司马迁一样,如果没有坚定自己的目标,那些路途的愁苦,和并不一定到达的目的,积极只会成为摧毁一个人的烦恼。积极也只会变成激进。凡事都有两面性,都需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慷慨悲歌,并不消极,它只是阴的一面,志筹四方,也并不积极,它只是阳的一面。就像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写的《推销员之死》,它通过消极的悲剧小人物指导人往正确的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