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赫尔港之战:阿拉伯两面人的日常遭难

 听雪楼75iz4v14 2022-07-30 发布于北京
公元1525年,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由于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自主政权,只能不断委身于西方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东方的萨法维波斯人和南方的葡萄牙人。但自古以来的多变口岸属性,让他们无法安身立命于任何阵营之下,因而屡屡受到铁拳敲打。
位于今日也门境内的希赫尔港,便在当年陷入这样痛苦而不失尴尬的可怕境地。

图片从8世纪起 希赫尔就是远近闻名的重要港口

早在公元8世纪后期,希赫尔港一带就出现有大型化的商业口岸。其中最重要的拳头产品,便是生产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乳香。由于是非常紧俏的药材原料,且仅在海对岸的埃塞俄比亚地区存有竞争种植者,所以很快就让本土商贩的生意扩展至世界各头。除向来有进口需求的地中海世界外,也包括了更为遥远却看似潜力无限的东方世界。以至于在同时代的地理学家笔下,希赫尔也被非常形象的称呼为“乳香之国”。

图片乳香是古代希赫尔港的最重要出口商品

当然,这类海滨城邦总是离不开强大政权庇护。否则就很难守护住存量财富,也不可能确保内陆沙漠商道的畅通无阻。所以,任何有实力突破地理阻隔的区域强权,都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将之降服。仅仅是出于保护地方经济等重要考量,才会允许原先的统治阶层保留住既得利益。反过来,城邦上层也要以开明政策讨好四方来客,免得生意伙伴被迫找地方去另起炉灶。深化到外交领域,则非常倾向于到处对人称臣,很难对任何势力保持“绝对忠诚”。

图片近代之前 希赫尔都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附庸

于是在12-15世纪之间,希赫尔都大体保持着两属状态。比如对内隶属于苏莱希德、祖拉伊德、拉苏利德等半岛本地王朝,对外则先后向统治埃及的阿尤布和马穆鲁克宣誓效忠。同时还要关注海岸邻居或内陆部落的发展动向,警惕任何会威胁自己的新势力出现。在对外经济方面,整个港口都与亚丁、苏伊士和大马士革有密切联动,也是马斯喀特、霍尔木兹、西南印度各邦的重要伙伴。

图片阿尔布克尔 是第一个率军威胁希赫尔的西方人

公元1513年,落脚次大陆的葡萄牙人终于找上门来。为了彻底阻断由穆斯林掌控的红海贸易,他们不仅会从海上的索科特拉岛派出巡逻舰队,还经常以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攻打各半岛口岸。希赫尔也顺应形势,对远在里斯本的葡萄牙国王宣誓效忠。稍后又在兴师问罪的马穆鲁克人面前,重申自己与穆斯林兄弟们的传统友谊。等到奥斯曼军队占领埃及,便直接将古老的松散义务转嫁到土耳其人头上,似乎一切变化都来的如此顺畅。

图片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 希赫尔继续沿袭古老的效忠传统

然而,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终究将四处称臣的空间愈发狭小。在奥斯曼人力争印度洋霸权的背景下,希赫尔只能屈从于帝国的野心和意志。于是,大批来自黑海的木材、希腊的海员、意大利的武器和叙利亚的良马,便继续不间断的从当地送往次大陆海岸。葡萄牙人也慢慢意识到,先前臣服的小邦始终是在两面三刀,让自己的封锁战略形同虚设。只不过在许多行事谨慎的船长看来,贸然攻击一个大型城市的想法太过冒险。这让希赫尔港的模糊状态又得以持续很长时间。

图片在海上航行的传统阿拉伯商船

到了1525年,阻隔的那层薄纸终于被恩里克-德-梅内塞斯船长所捅破。他的小型舰队从印度西南部的焦尔港出发,前往在亚丁湾和索马里北部水域搜捕穆斯林商船。仅仅是在2-3月之间,就成功拦截到14艘来自次大陆的走私船只。除少量香料和武器外,几乎每艘船上都有数量不等的阿拉伯马。显然,这些人的下家客户,都是分布在印度各地的穆斯林军阀。但此行的更重要任务,是捕捉2艘运载优质木材的奥斯曼战舰,结果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望见。因而在失望之余,逐步向北调整全队的搜索范围,并在不知不觉中靠近了阿拉伯半岛海岸。

图片希赫尔以东 正好是葡萄牙舰队的拦截区域

这年4月,5艘来势汹汹的葡萄牙战舰驶抵希赫尔港,并立刻派人向统治城市的酋长索要赔偿。原来,此前曾有1艘大帆船因遭遇风暴而搁浅在这片海岸。但当地的阿拉伯海员却丝毫不顾忌自己的“属国身份”,将所能找到的东西都搜刮一空。城市的统治阶层也选择予以默认,甚至准备一边倒的投入奥斯曼帝国怀抱。因而在获悉恩里克等人抵达的消息后,便马上着手准备应战事宜。至于鸡同鸭讲的最后谈判,则仅仅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

图片往返于印度洋两头的阿拉伯帆船 往往具有很大体量

另一方面,恩里克和麾下船长们也并不想要强攻城市。但为表达愤怒和实施惩戒,还是准备对停泊在港口内的12艘大型武装商船下手。这些船只的母邦,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苏丹国,也是葡萄牙当时的重要对手之一。由于是为跨洋航行设计的阿拉伯式帆船,所以体积甚至超过同时代的普通欧洲军舰。加之从土耳其人手里获取的先进枪炮,以及向来有强悍之名的穆斯林海盗坐镇,所以并不是人畜无害且容易拿捏的软柿子。她们成群结队的排列于港口位置,形成相互掩护的浮动堡垒。

图片阿拉伯帆船与卡拉维尔帆船的对抗

不过,类似的情形早就在印度洋各地反复出现。所以对长期活跃在东方的葡萄牙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需要忌惮的重大难题。而且基于全体成员的最大利益,往往不热衷于使用重炮摧毁目标船只。反而更喜欢在近距离上展开强袭,以便将尽可能多的货物或船只本身都保护下来,充当自己参与远征航行的分红资本。为此,他们不惜在途中顶着守军炮火的威胁前进,直到触手可及的位置再大肆发难。

图片相比轻易击沉 葡萄牙人更乐于跳帮夺船

很快,5艘葡萄牙人的小型卡拉克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就借助潮汐作用,迅速逼近到古吉拉特人的船队跟前。一旦利用风向完成艰难转向,便立即以侧翼火炮横扫对手的上层甲板。对更加脆弱的阿拉伯式帆船而言,这类打击虽不完全致命,却足以对上面的成员造成巨大冲击。有7艘较小的船只因浸水过多而开始下沉,余下的也多因炮击而遭遇结构性损伤。

图片葡萄牙人与穆斯林的近距离海战

接着,葡萄牙士兵便蜂拥冲上距自己最近的目标船只,直接以抛掷的火药桶为自己开路。古吉拉特人虽不愿束手就擒,却也没办法应对如此暴力的不讲理打法。在首先失去7艘顶在当面的小船后,又接二连三的将剩下5艘船也逐个丢给对方。此时的进攻者也完全放弃了枪炮轰击,尽请用刀剑挥舞清扫脚下的战利品。而希赫尔酋长的阿拉伯武装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便意识到已经没必要再将战斗持续下去。

图片今日的希赫尔港 主要靠石油贸易获得重生

事后,恩里克派2艘战舰负责押运任务,将俘虏来的4艘印度商船和战利品都送往果阿出售。自己则率领余下的3艘船,将先前的巡逻成果带往马斯喀特寻求变现。但希赫尔的酋长却没有就此服软,反而进一步寻求土耳其人保护。从短期效果来看,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城市也逐步远离日益强盛的国际航运,直到现代才依靠石油贸易重新恢复了部分生机。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