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医案学习笔记(第二十九期)

 经方人生 2022-07-30 发布于四川
头晕。,

前言

医案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丛书·胡希恕》。试以辨析胡希恕先生医案。目的在于一来可供各位同道参考;二来可以提高自身临床思辨能力。

图片
图片

01

李某,男,67岁,病案号:159790。
初诊日期:1965年5月28日:气短、胸痛、胸闷一月余。4月23日某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复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无效。又找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白人参、黄芪、瓜蒌、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等)治疗近月,未见明显疗效。近症以左胸灼热痛,气短,动则明显,时寒时热,心下堵,口苦,时头胀,失眠,大便微干,舌苔黄,脉弦滑。

胡老处方: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茯苓四钱,桃仁三钱,大黄二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一钱。


二诊:6月1日:上药服三剂,各症均已,唯感夜间憋气,食后烧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略数。上方增大黄为三钱。

三诊:12月23日:上药服二剂夜间憋气已,外出活动仍感气短,但休息后症状渐渐消失,未再来诊。今咳一周而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

辨证分析
未见下利清谷、纳差、精神倦怠、二便失禁、脉虚等症,排除三阴病。大便微干,左胸灼热,脉滑,舌苔黄,阳明病也。未见身疼痛、恶寒、脉浮、头项强痛等症,排除太阳病。余下诸症可纳入少阳病中进行下一步分析。故六经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

未见脉细、胃纳差、小便多、汗多等症,可排除津液虚。未见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等症,排除血虚。脉滑主实证、热证,或妊娠脉,而实邪则以水和瘀为主,此案虽见短气、脉弦,但未见头晕、胸胁满闷、呕吐等症,水毒之象不显。结合患者既往“心肌梗塞”病史,此处邪实当以瘀毒为主。因此,头胀、左胸灼热痛当为瘀热上冲所致。

综上,六经—八纲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瘀毒伴上冲。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此处患者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以邪实为主,且呈现出一派热象。据“心下堵、口苦、时寒时热、大便微干”,结合经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可联系上大柴胡汤。

患者病机仍有瘀热伴上冲,由于大柴胡汤祛瘀力不足,故此病机无法概括。《伤寒论》中祛瘀剂常用的主要为抵挡汤、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这些祛瘀剂中具体降瘀热上冲作用的为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因该案患者未见大便干结甚、其人如狂表现,故排除桃核承气汤,选择桂枝茯苓丸祛瘀降冲。

反观患者,口苦、脉滑、左胸灼热痛,但大便微干,热重虽有成实(阳明腑实)的趋势,但不甚,故用药上需加入一味生石膏增加除热之力,大黄在用量上不可过多。

综合上述分析,方证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方证。

二诊时,患者仍大便干,可知攻下通腑之力不足,故增加大黄用量为三钱。

之后患者因他病就诊而告知服后症状得到较大缓解,可见该辨证组方思路方向正确。前医虽也使用了化瘀之法,但由于其用药在虚实上有所偏差,故未能中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