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史话丨11.夏朝(4)帝相被弑、少康中兴

 金色年华554 2022-07-31 发布于江西

一、帝相被弑

帝相(姒姓,名相,一名相安,为夏朝第五任帝,前2146年-前2119年在位),是大禹之曾孙、帝仲康之子。

帝相元年(前2146年),朝政仍由后羿掌管,后羿将帝相驱逐。帝相迁都于帝丘(地名,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依靠着同姓诸侯斟灌氏(夏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寿光)、斟鄩氏(夏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巩义)。

这一年,帝相征讨淮夷(古族名,亦称南淮夷。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一带。西周时,曾与徐戎数次联合抗周。春秋后,附于楚。秦时,“皆散为民户”。)、畎夷(东夷之一,帝相征讨之,帝泄时宾服,帝桀时迁入内陆)。据《后汉书·东夷传》载,东夷有九种,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帝相二年(前2145年),征讨风夷(东夷之一,为近海之夷)、黄夷(东夷之一,以服色而别)

帝相七年(前2140年),于夷(东夷之一,在今山东蓬莱一带,一说在今河南雎县)前来归服。

帝相八年(前2139年),寒浞(寒国伯明氏的子弟,因善于进谗言而被伯明氏所逐,后得后羿重用)杀死后羿,自立为帝,仍号有穷氏。据《左传·襄公四年》载,从前夏朝刚衰落时,后羿自鉏迁到穷石,依靠夏民取代了夏政。后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沉溺于畋猎,弃其良臣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重用寒浞。寒浞,是寒国(夏朝方国,在今山东潍坊东北)国君伯明氏的子弟,因善进谗言,被伯明丢弃。后羿收留了他,让他辅佐自己。寒浞献媚于宫内,施赂于宫外,又愚弄百姓,让后羿继续沉溺于畋猎,而逐渐夺占其国家,致使宫廷内外都服从于他。后羿仍不知悔改,一天将从猎场归来,被家众杀而烹之,将肉给他儿子吃。后羿之子不忍心吃,又被杀死于有穷氏的城门口。夏朝的遗臣伯靡(帝太康之臣,太康被后羿所逐后,仍事后羿),逃奔到有鬲氏(夏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平原西北)。寒浞占有后羿的妻室,生下浇和豷,依仗其奸邪伪诈,对人民不施恩德。

帝相十五年(前2132年),商侯相土(契之孙,昭明之子,子姓,名相土,因其封地在商,故称作商侯。商侯相土,以及后文的商侯冥、殷侯子亥、殷侯微、商主癸,皆为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的先祖。)发明以马驾车,于是迁往商丘(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

帝相二十八年(前2119年),寒浞遣其子浇及豷伐灭斟灌氏、斟鄩氏,接着进攻帝相,将帝相杀害。帝相之妃后缗刚怀孕不久,从墙洞逃出,逃归母家有仍氏(夏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南)。寒浞将浇封在过(国名,在今山东莱州西北),将豷封在戈(国名,在今河南杞县、太康一带)


二、少康中兴

帝少康(姒姓,名少康,为夏朝第六任帝,前2118年-前2058年在位),是大禹之玄孙、帝相之子。帝相被寒浞的儿子浇杀害的时候,其妃子后缗刚怀孕,从墙洞逃出,逃归母家有仍氏,后来在有仍生下了少康。帝相被杀后,少康尚幼,夏朝进入了“无王”时期,夏统中绝四十年(前2118年-前2079年)

帝少康二十二年(寒浞二十二年,即前2097年),少康从有仍氏逃奔到有虞氏(夏朝诸侯国名,姚姓,为帝舜的后裔,在今河南虞城西南)。据《左传·哀公元年》载,从前有过氏(国名,在今山东莱州西北)的国君浇,灭了斟灌氏,又攻破斟鄩氏,杀了夏朝的君主帝相。帝相之妃后缗正怀着孕,从墙洞逃出,逃回母家有仍氏,在那里生了姒少康,少康长大后担任有仍氏的牧正(主管畜牧之官)。他心里恨透了浇,对浇时刻提防着。浇派遣椒捉拿少康,少康逃奔到有虞氏,在那里担任庖正(主管膳食之官),因而躲过了浇的迫害。有虞氏的国君虞思,将两个女儿嫁给少康,把纶邑(邑名,在今河南虞城东南)作为其封邑。少康拥有十里之地,一旅之众,便施德于民并开始谋划复兴国家,于是收罗夏朝的遗民,安抚夏朝的旧臣。

帝少康四十年(寒浞四十年,即前2079年),夏朝的遗臣伯靡,在有鬲氏那里收罗斟灌氏、斟鄩氏二国的遗民,以此灭亡了寒浞而拥立少康。少康派遣大臣女艾消灭了有过氏的国君浇,派遣儿子季杼(姒姓,名杼,继少康为帝,史称帝杼)消灭了有戈氏的国君豷。有穷氏从此灭亡,少康又回到故都。于是夏朝复兴,诸侯纷纷来朝(史称“少康中兴”)

帝少康四十二年(前2077年),方夷(东夷之一,在今陕西西北、山西北部一带)前来归顺。

帝少康四十三年(前2076年),恢复农师之官。后稷的后代不窋丢掉的官职,到这时得到恢复。

帝少康五十一年(前2068年),派商侯冥(契之五世孙,曹圉之子,子姓,名冥)治理黄河。据《史记·殷本纪》载:“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故商侯冥是契的五世孙,其世系是: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商侯冥是继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勤于职守,死于治河,商朝时以隆重的郊祭之礼祭祀他。周朝时将他奉祀为五神之一,称作玄冥,主水,为北方之神。

帝少康五十二年(前2067年),将庶子姒无余封在越地,以奉祀先王之墓。春秋时的越国,就是无余的后裔。据《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载,自大禹以下第六任帝,便是帝少康。少康担心大禹的墓无人祭祀,就把庶子封在越地,号称无余。无余最初被分封在越地的时候,人民都居住在山上,虽然有群鸟耕耘的有利条件,但国家的赋税仅够供给宗庙祭祀之用。无余就让民众利用山陵上的平地来耕种,或者捕捉禽兽野鹿来食用。无余质朴,没有修建豪华的宫室,而是住着和百姓一样的房子,每年春秋时节就到会稽山上祭祀大禹的坟墓。

帝少康五十八年(前2061年),迁都到原(地名,在今河南济源西北)

帝少康六十一年(前2058年),少康驾崩,其儿子姒杼继位。


参考书目:

1.《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左传全译》[春秋]左丘明著 王守谦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史记》 [汉]司马迁著 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3.《吴越春秋全译》[汉]赵晔著 张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4.《竹书纪年》[梁]沈约注(上海涵芬楼影印天一阁刊本)

5.《纲鉴易知录》 [清]吴乘权等辑 刘韶军等译(中华书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品读千古兴亡事,感悟人间冷暖情。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风雨五千年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