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03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7-31 发布于浙江

第203条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先亡津液,使大便硬,小便数少,津液分别,大便必自下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阳明病,本应自汗出,医误以为风邪,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然无或满、或痛之苦者,以重汗亡津,胃中干燥,故大便,本无宿食也。则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一日三、四行,今日只再行,可知大便不久则出。盖小便数少,则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自出,不须药也。

【集注】

方有执曰:水谷入胃,其精者为津液,粗者成楂滓。水精渗出肠胃之外,清者为津液,浊者外而为汗,下而为小便。故汗与小便过多者,皆能夺乎津液,所以渣滓之为大便者,干燥结而难出也。然二便者,水谷分行之道路,此通则彼塞,此塞则彼通,小便出少,则津液还停胃中,必大便润而自出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治病必求其本。胃者,津液之本也。汗与溲皆本于津液。本自汗出,本小便利,其人胃家之津液本多。仲景提出亡津液句,为世之不惜津液者告也。病瘥,指身热汗出言。烦即恶热之谓。烦而微,知恶热将自罢,以尚不了,故大便硬耳。数少,即再行之谓。大便硬,小便少,皆因胃亡津液所致,不是阳盛于里也。因胃中干燥,则饮入于胃,不能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反少。而游溢之气,尚能输精于脾,津液相成,还归于胃。胃气因和,则大便自出,更无用导法矣。以此见津液素盛者,虽亡津液而津液终自还。正以见胃家实者,每踌躇顾虑,示人以勿妄下与勿妄汗也。历举治法,脉迟不可攻,心下满不可攻,呕多不可攻,小便自利与小便数少不可攻,总见胃家实,不是可攻证。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本自汗出,又重发其汗,热随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烦而不了了者,此过汗亡津,胃中干燥,大便必硬。当问其小便一日几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则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还入胃中,肠胃滋润故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此节当属太阳证,发端便言阳明病者,实编纂者以此条在阳明篇而改窜之也。太阳之为病除太阳伤寒外,往往见发热汗出之证,则自汗出原不定属阳明,况既属阳明热证,重发其汗,必且昏不知人,岂有发汗而病反差之理。曰:「重发其汗,已差者」,明其为太阳病也。曰:「尚微烦不了了者」,明其为太阳之表已解,而尚有余邪未彻也。夫既为太阳病后余邪,则当仍于太阳求之。盖太阳寒水,发于皮毛肌腠者为汗,而出于肾膀者为溺,之二者皆取资于胃中水液,水液散之则易耗,养之则易复,故太阳篇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和者,必自愈。」又云:「大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今以自汗之证而重发其汗,则胃中津液既少,必不能由小肠下润大肠,而大便因燥。设遇此证,当以小便多少为验。若小便本多而今少,则水饮所入,当由胃输入小肠大肠,大便虽硬,不久亦能自下。此证无潮热,无谵语,无满头痛,不见阳明证象,虽不大便,亦无所苦,盖亦勿治之必自愈之例也。愚按列此条于阳明篇中,实为上三不可攻起例。本条要非正文,读者勿误认为阳明可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重点论述阳明病热燥便硬后,由大便和小便的关系来判断是否可以攻下。

阳明病燥热凝结,伤了津液;胃中干燥,都不大便,但是在治疗也好,发病的过程的病理变化也好,有不同点,不能够混为一谈。阳明病本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出汗的时候,它有发热。医生不知道这个热属于表还是里,当作太阳病的发热汗出,医更重发汗,又给他发汗,这是错误的。

错误的怎么还说病已差?发汗以后,汗也不出来了,发热当时可能好一点儿。什么道理?因为热邪,一发汗,伤了津液,本来阳明病就伤津液,阳明病法多汗!又一发汗,这么一来啊,这个津液就更亏了,津液虚了,热邪就要,往里凝结了。看着像好了,实际上病没有好。尚微烦不了了者,还有人微烦,烦代表烦热,既有精神症状还有热。不是完全光烦躁,还有些烦热,而不了了者,还没有好。这个热是从哪里来的?此大便必硬故也,是肠子里的大便已经硬了,这样一个缘故。

为什么就知道他大便硬了?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亡了津液了,以前就本自汗出,又重给发汗。亡,当亡失、丢失讲。就因为亡了津液,胃中干燥,胃中包括肠子。肠胃干燥了,故令大便硬,所以大便就硬了。

大家请注意了,这个大便硬是因为重发汗,亡津液,故也。这个亡津液的大便硬,和阳明,和太阳之邪化热入里的化燥变实意思不大一样,那个属于热结,这个属于亡津液。热结,燥热内结,非下不可。这个就不是这样了,由于胃中干燥,亡失津液,故令大便硬,侧重于正气的虚,津液也是正气。那个是侧重于邪气,这是侧重于正气。由于肠胃津液的不足,不能够滋润,所以大便成硬,当然里也有热,不能说一点儿热都没有,热结也不能说一点儿津液不伤,但是各有侧重。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非泻下不可,另一个津液自和而不下有自愈的机转。因为燥热不太厉害,只是津液虚,因此当问其小便日几行,当是应当,指医生应当问问他的小便日几行?尿几次?底下举一个例子,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倘若小便一天尿个三次四次,今日再行,今天得了这个病之后,重发汗,胃中干燥、大便硬以后,就尿了两次。一天三四次,今天两次,尿就少了。故知大便不久出,因为小便少了,所以就知道大便不久就排泄出来了。为什么?小便的数与过去比少了,津液当还于胃中,又回到肠子里去了,不是说尿回到胃里边去了,不要这么理解。

《伤寒论》常说,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胃中怎么会有燥屎?是肠子里。《伤寒论》六经,以足经概括手经。所以他说胃,实际是津液还于肠子里,这是津液自和。咱们过去不是学过,发汗泻下之后,其人小便不利,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就是因为津液能够自我调节,可以恢复,所以不治也可以好。这个也是一样。这个,明显的小便由多而少了,人体阴阳津液能够自我调节,肠子得接受调节,肠子里燥热还不是太厉害,所以津液能够还于肠中,这样,时间不长,他自己大便就排泄出来了。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几个看似阳明病,但不是真正的阳明病,这节更是的。本自汗出,这还是表证,为什么呢?要真是阳明病,你重发汗,不会病已差的,阳明病是越发汗越坏,它忌发汗。这是太阳中风应用桂枝汤发汗,虽然病差了,尚微烦不了了。表不解,它要烦,表解了不应该再烦,还微烦不了了,这是由于汗多亡阳,胃中干燥的关系,大便必硬,这还是发汗造成的。

所以底下有解释,这个不要当成阳明病来治,这是因亡津液,发汗不合法,重发其汗,造成胃中干燥,所以大便硬,这时候你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平时每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这个大便硬是一时的,没关系的,等它逐渐津液恢复,大便还是会有的,什么道理呢?现在小便次数减少,津液当返于胃中,故知不久将大便。

所以这个大便硬不是因热结的,真正的阳明病便结是必须治疗,这里冒以阳明病,是冲这个汗出多来讲,这个后头也有。这里本自汗多是太阳中风,但汗出过多也是太过,太过则结于里,而成脾约的,所以它冒以阳明病,是让你区别。由于病在表,所以也用发汗剂,但发汗不得法,是重发其汗,本来有汗而再重发汗,这书上说发汗都是用麻黄剂,幸运的是发汗病已解,只是剩下微烦而不了了,要真是阳明病发汗绝不会这样,阳明病越发汗越伤津助热。

所以根据全文,这不是真正的阳明病,这个书有的是这种情形,比如说伤寒吧,有的不是太阳伤寒,实际上是在说明无汗而已。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

答:㈠张仲景既论“阳明病”,又论“本自汗出”的目的是突出阳明病病变证机是热迫津而外泄。㈡张仲景论“医更重发汗”的核心是强调病是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治太阳病当发汗而不当盲目重复发汗。㈢辨识“病已差”,即辨治太阳病已达到预期治疗目的。㈣辨识“尚微烦不了了者”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太阳病经治疗后症状还未完全消除;二是太阳病罢而阳明热证仍在,治当从阳明。㈤辨识“此必大便硬故也”的病变证机是燥热内结,气机壅结不通。

②怎样理解“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

答:㈠张仲景论“胃中干燥”的原因是“亡津液”,病证表现是“大便硬”。㈡张仲景论“亡津液”的目的是突出病变证机是以津液损伤为主。㈢辨识“胃中干燥”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阳明胃津不足;二是辨阳明大肠津亏。㈣辨识“大便硬”的病变证机虽有热,但以津亏为主。

③怎样理解“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

答:㈠张仲景论“当问其小便日几行”的目的是突出问诊了解小便情况,再根据小便多少而判断大便是否恢复。㈡张仲景论“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的核心是强调辨小便由多而少,标志津液恢复能够滋润肠中;再则辨小便由多变少的前提不是饮水减少所引起,而是饮水量没有减少而小便少;若小便少因饮水不足而引起,则不是疾病向愈。㈢辨识“故知大便不久出”的病变证机是津液不再偏渗水道而能滋润肠道,故大便硬得解。

④怎样理解“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答:㈠张仲景论“今为小便数少”而强调“以津液当还入胃中”的目的是突出阴津恢复,能够滋润肠胃。㈡张仲景论“以津液当还入胃中”的目的是强调大便恢复正常与阴津恢复最为密切。

【学用思维点拨】  仲景辨证精神有以下5个方面:

①辨识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病以表证为主,其治当先表。

②论述形成阳明热结证的基本病变证机及演变特点,即“以亡津液,胃中干燥。”

③辨识阳明热结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若阴阳之气能自我调节,病可向愈。

④辨识阳明热结证自我向愈的调节机制,强调观察小便变化对判断疾病是否向愈,具有重要意义。

⑤辨小便情况可知肠胃津液是否恢复,临证只有全面观察与了解小便情况,才能辨清大便是否恢复正常,重点突出大便干结与小便多少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