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净赚94亿,坐拥4857亿身价的何享健,3个子女却无人继承家业

 茂林之家 2022-07-31 发布于湖南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21年,已经是79岁高龄的何享健,以4857亿的身价,成为行业龙头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他的三个子女都拒绝现在继承家业,纷纷“逃离”父亲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何享健的女子们,在离开父亲庇护后过得又何如?

而曾经身为广东穷小子的何享健,又是凭什么积攒下这么多的财富呢?

1、

1942年,何享健出生在广东顺德一个穷苦的农村,祖上三代都是普通农民。

但相较于祖辈,何享健无疑要幸运许多。

在何享健8岁那年,国内掀起扫盲运动,何享健也如常所愿进入学校

只可惜这种幸运并没有持续多久。

何享健在学校仅仅学习了五年,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了,父母只能让他辍学回家务工,为家里分担一些压力。

恰好此时,当地一家工厂招工,年仅13岁的何享健因为在学校学习的经历,在当地年轻人中也算是有些文化底蕴,顺利进入了工厂。

这个年代工厂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挣得工分却远远超过其他,在许多农村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工作

而且何享健就和大多数农村娃一样,从小就跑在田间地头,体力也并不算差,倒也能够胜任工厂平日里的工作。

或许当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在工厂站稳脚跟,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也该满足了。

但是何享健并不满足,他自认为读过几年书,不说报效祖国,至少也该回报家乡

很快,机会就来了。

1968年,当地看乡亲们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便准备说服企业,让乡亲们在农闲的时候进场帮工。

这个时候,何享健主动站了出来,成立“生产合作组”,负责两头拉线。

后来凭借这个人脉,在村头又建立起一个“塑料生产组”,从同村召集了20多个年轻人,专门生产塑料瓶盖

何享健这个成立生产组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难免会落人口实,所以“塑料生产组”一直磕磕绊绊,几度差点开不下去。

一直到1973年,按照政策各地订单将直接交到各个生产组手头,何享健的“塑料生产组”这才有些好转,渐渐恢复了生机。

但或许是因为当时大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也或许是还没有产生术业有专攻的理论。

反正最后交到何享健手头的订单,竟然是金属制品。

他是一个塑料瓶盖生产组,面对一堆金属订单的心情可想而知

不过何享健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咬牙顺势扩大生产范围,硬生生吃下了这一批订单。

就这样过了两年,何享健的生产组这才算彻底站稳脚跟,他也顺势将生产组的名字,更改为塑料金属制品厂,彻底单车变摩托。

2、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如果说国内最吃香的职业是什么,那大货司机绝对占据一席之地。

这点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家世颇好的李向前,却甘愿担当大货司机就可以看出一二

造成大货司机这么吃香的主要原因,就是此时国内经济复苏,交通得到重视,货运行业一下子处于风口浪尖。

处于逐利的原则,每当一个行业爆红的时候,总会有人追逐与之相关的其他行当,何享健也不例外。

如果是和大货司机关联最紧密的职业,当属修车师傅,各种打车零件也跟着水涨船高。

而何享健的塑料金属制品厂,有橡胶、有金属,转行洗车配件很容易。

于是在1977年,在何享健地提一下,工厂再次改名为汽车配件厂

还别说,何享健的这个举措还真的起到了奇效。

在这一年,全厂的产值就打破历史记录,高达24.4万,纯利润更是达到了2.6万,成为公社的支柱产业

按照道理说,这个时候的何享健已经算是走上人生巅峰,也没有什么追求了才是。

但这个时候,情况再次发生了转变。

1980年,广东顺德发生产业调整,主打风扇等电器的配件生产

何享健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利润颇丰的汽车配件产业,转而将工厂改造为国产电扇配件生产。

工厂改变生产方向,这是上头的安排,何享健也无能为力,但是他能够改变自己。

此时最为人熟知的是家电三件套:电视、洗衣机、电冰箱。

但实际上,这个年代所有带“电”的产品都是热销产品。

而电风扇以价格低廉、实用性强等特点,成为家家必备的重要电器。

何享健瞅准机会,也准备开办自己的电器厂

何享健白天在工厂车间工作学习,晚上回到房间自己琢磨。

还别说,最后还真的让他琢磨出一点门道,自己研发出一款“明珠风扇”。

在1981年的时候,何享健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又将风扇更名为“美的风扇”,

而这,就是“美的”最早的产品

“美的”风扇继承了国产电扇所有的优点,结实耐用,厚重功率大。

所以一进入市场就获得巨大的欢迎,头一年就位何享健带来了300万的营业额,纯利润高达40万

并且这还不是巅峰,在之后的几年里,“美的”风扇销量成倍往上翻,一跃成为当地电扇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

但“美的”风扇也并非没有缺点,他与大多数内陆电扇一样笨重、落后,几个风扇转起来“呼哧”“呼哧”吵得人睡不着觉。

本来,若是大家都是这样,那或许也不会诞生什么其他想法。

但凡是就怕比较。

此时香港引进了一种新型风扇,不仅体积小,而且转起来还听不到声音。

这种新型风扇已上市就受到香港市民的追捧,传统国产电扇瞬间失去了市场

何享健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见到这种新型电商。

看着国外电扇在自己国家“嚣张”,他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他们能够做得出来,我凭什么就做不得!”

何享健心中升起一股浓烈的不甘,一咬牙将前几年的挣到的钱全部搭进去,发誓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新型电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3年,“美的”推出全新的塑料风扇,通过取巧的方式,避免了国产风扇笨重、噪音大的缺点,同时价格是国外新型风扇的一半都不到。

正是凭借这种物美价廉的优势,“美的”新型风扇一举点燃市场的热情,刚推出第一年就位何享健带来百万利润

正是因为有了这笔钱,何享健才能完成自己的雄心。

3、

1984年,何享健在香港考察的时候,意外见到了一台空调。

空调吹出来的凉气,能够瞬间让屋子的温度降低好几度,乘凉效果比电扇好,还没有电扇“呼哧”“呼哧”的噪音。

何享健瞬间意识到,在未来空调一定会取代电扇的地位,成为家庭乘凉必备电器

但是在何享健准备生产空调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难关。

那就是国内空调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何享健想要自己研发出来空调,简直是痴人说梦。

何享健自然也知道这点,但自己不懂,不代表别人不懂。

他将自己先前的利润拿出来“花钱砸人”,誓要找来相关人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别说,何享健此举不仅挖来不少专业人才,也挖到许多拥有空调生产经验的工人

正是凭借这些人才,“美的”在1995年正式搭建起空调生产线。

而“美的”真正开始研发空调,就要到1998年了。

这些都是后话,不管怎么说,现在空调算是生产出来了,作为国内最早的空调品牌之一,“美的”的市场从来就没有放在国内。

何享健看得很明白,现在国内普遍承担不起空调昂贵的价格,只有国外市场才是出路。

果然不出何享健所料,“美的”空调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瞬间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销售量更是直线上升

也正是从此时起,“美的”的外销营业额,一直在总总营业额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2006年,“美的”总营收达到570亿,其中外销收入150亿,占总额的26%左右。

2010年,“美的”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03亿,外销收入480亿,占43%左右。

2017年,“美的”总营收首次突破两千亿,达到2419亿,其中外销收入1139亿,占总额47%,已经接近半数。

可以说,美的一直靠着对外贸易才能一步步做大做强

到如今,何享健每年净赚94亿,坐拥4857亿身价,也算是人生赢家。

但即便如此,他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就是“后继无人”。

到不是说何享健的子女们不成器,恰恰想法,他的子女也算是业内翘楚。

长子何剑锋,是盈峰控股董事长,旗下产业涉及母婴、金融、科技等暴利行业

长女何倩嫦,合肥会通董事长,年纪轻轻身价已经75亿。

就连次女何倩兴,也跟着丈夫创办一家科技企业,两人身价加起来也上百亿。

不得不说,有时候子女太出色也不是什么好事。

三个子女各自都有各自的事业,虽然不及“美的”,但怎么说也是自己一手打砸的,自然不愿意放弃。

眼看着何享健已经80岁了,可是继承人依旧没有选定

没办法,何享健只能花费百亿,早早将公司的年轻人方洪波提拔起来,执掌“美的”。

也算是暂时稳住了公司的“人心”。

从辍学打工的广东穷小子,到如今是身价4857亿“电器巨头”。

何享健的人生堪称精彩,但更加精彩的是,他在面对无力改变的“现状”时,所做出的选择。

当初辍学打工的时候,何享健没得选,但是他主动站出来开办工厂。

当初要求生产风扇的时候,何享健依旧没得选的,但是他却利用这个机会,研制出属于自己的“美的电扇”。

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够变得的唯有自己。

每一次大环境变动的时候,都是一个扭转自己外来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