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翁牛特旗博物馆藏.「C形黄玉龙」背后的故事

 寂寞红山 2022-07-31 发布于北京

1971年,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小北山出土了目前国内时代最早、体积最大的C形碧玉龙,属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赤峰“玉龙之乡”的美名由此传播开来。

无独有偶,1987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博物馆又征集到一件C形黄玉龙,经过多方取证、考察和专家组鉴定,这件C形黄玉龙的年代比碧玉龙还要早,还要珍贵!

那么,如果当初是黄玉龙先被发现,那现在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是不是就是黄玉龙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今天,小编就为你细细道来关于这件C形黄玉龙背后的故事。

黄玉龙初到翁牛特旗文管所

1987年的某一天,家住翁牛特旗乌丹镇的农民李井荣,同在当地法院工作的外甥女婿孙平一起拿着一幅物件描图去当地文管所,想让时任文管所所长的贾洪恩给鉴定一下,贾洪恩看到后很兴奋,按照物件原样描出的东西和以前发现的碧玉龙一个模样,又是一条C字龙!但从事多年文物工作的他并没有露出声色,只是淡淡地说,光凭纸上的图案,看不出是啥,还是把东西拿来看看吧。几天后,贾洪恩拿到实物一看,果然是玉龙,一问是从哪儿来的,李井荣说是从老家黄谷屯的山上捡的。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他说需要到外地找专家鉴定,于是,黄玉龙就留在了翁牛特旗文管所。

文章图片1

1987年末,贾洪恩带着黄玉龙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找到曾给碧玉龙鉴定的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苏先生看后,非常激动,说它的年代比碧玉龙还要早,还要珍贵。苏秉琦先生委托刘观民队长写了鉴定书,认为这件黄玉龙与以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龙大同小异,实为国内罕见的科学标本。宜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1993年,黄玉龙被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黄玉龙出土地点惹争议

然而, 马忠信将黄玉龙交给贾洪恩时,并没有提供黄玉龙来源的真实情况,致使当时把C形黄玉龙的出土地点错误地确定为翁牛特旗广德公镇黄谷屯村。但经过专家实地考察,黄谷屯村作为耕地已有300年的历史,不可能出土距今几千年的文物。

为了弄清楚C形黄玉龙的真正出土地点,澄清学术界有人认为翁牛特旗出土的碧玉龙不属于红山文化,而是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观点,2008年夏,为了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翁牛特旗借用“探源”之意,成立了“翁牛特旗两条C形玉龙探源调查组”,对C形黄玉龙的真正出土地点和两条C形玉龙出土地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艰辛的访谈求证和实地踏查。

文章图片4

黄玉龙的身世之谜渐被拨开

两年的时间里,调查组辗转走访了将黄玉龙送去当地文管所鉴定的李井荣、将玉龙卖给李井荣的马跃,三赴辽宁盘锦走访了马忠信一家,实地踏查了翁牛特旗黄谷屯、东拐沟村等地,终于揭开了黄玉龙的身世之谜。

文章图片5

1949年春季,翁牛特旗农民马忠信(1924—1995)在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的半山腰驾犁开垦荒地时,发现自己的犁铧尖好像被什么东西挡了一下,走近一看,犁铧尖上套上了个圈子,马忠信以为是铁或是石圈子,根本没在意,收工时顺手带回了家。孩子们觉得好玩,有时还拴上绳子拖拉着玩,时间长了,经过不断的摩擦,里面的玉质逐渐显露,马家人于是将其妥善地保存了起来。

文章图片6

调查组在辽宁盘锦马忠信家中

1955年,马忠信的二儿子马金海出生,马金海长大当家后,这个玉器发生了命运的转折。马金海最初有过将其铣成烟袋嘴子的想法,因120元的工钱太贵没铣成。

1978年,马金海为给老母亲治病,差点以25元的价钱将其卖给了南方收大洋等杂物的老客,正要成交时,被同村的村民马跃看中,说卖25元太亏了,于是,马金海将玉器交给了马跃,让他帮着给卖个好价钱。

后来,马跃以120元的价钱卖给了自己的叔伯连襟李井荣。做羊皮袄生意的李井荣盘算着用这件玉器铣三个烟袋嘴子,然后,用铣好的三个上好的烟袋嘴子换上三匹马,这笔买卖倒是很划算。但因本约好的做烟袋嘴子的玉匠师傅没上门来,于是这事就被搁置了。

文章图片7

调查组在李井荣家

在这期间的1971年,翁牛特旗博物馆征集到一件C形碧玉龙。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队长刘观民看到了这件玉器,认为它是红山文化的遗物,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1985年,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对这件玉器进行了鉴定,并指出这是一块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

当时,《中国文物》《人民画报》等杂志都发表了介绍红山碧玉龙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的文章,碧玉龙逐渐被世人所知。

文章图片8

碧玉龙

此后1987年的某一天,李井荣一家看到对碧玉龙的宣传后,想到自己家的那件玉器与碧玉龙形状相似,于是,同外甥女婿孙平一起拿着这件玉器的描图去当地文管所鉴定。于是就发生了贾洪恩所长巧妙将黄玉龙留在文管所的事情。

至此,C形黄玉龙的准确出土时间和地点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调查组确认C形黄玉龙的出土时间为1949年春季,地点为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并在两条玉龙的出土地分别采集到若干红山文化遗物,在C形碧玉龙出土地周边发现19处红山文化遗址,在C形黄玉龙出土地周边发现15处红山文化遗址。由此可以断定,现藏于翁旗博物馆的C形黄玉龙和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C形碧玉龙均属红山文化时期遗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

文章图片9

2010年11月,翁牛特旗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考古工作队队长刘国祥、红山文化学者习永杰、赤峰学院教授张国强等人对出土地进行调查和观看采访资料后,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一致认为,出土地、发现人和流转时间准确无误,新华社发表了这一消息。

讲到这里,小编不禁感叹,一件件文物背后,凝聚着的是众多文保工作者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他们用心血和智慧使这些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了岁月的光彩,使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得以回归历史的真实!

文章图片10

说了半天,是该好好端详一下这件命运多舛又饱受争议多年的宝贝了!黄玉龙,高16.7厘米,跟碧玉龙一样呈“C”字形,通体为黄色,头部和尾部是赭黄色。

文章图片11

它的选材比较讲究,充分利用了玉石的本色和石皮的赭黄色,身体部分是黄色。在做工上,较碧玉龙简单,正面鼻端无平面,由刻划出的两条短线表现鼻孔。龙眼为梭型,颚底刻三角网纹,颈脊起长鬣,龙背钻一圆孔,圆孔边缘磨痕十分明显,如果穿上绳,玉龙的头尾恰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由此证实为系绳悬挂所用。专家推测黄玉龙为古人祭祀祈雨的礼制用具。

文章图片12

经专家鉴定,黄玉龙是 用产自岫岩的河磨玉制作的,它由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通体琢磨,光洁圆润,首尾相顾,美目流盼,长鬣高扬,显得极有生气,给人一种飘洒、俊逸、神奇的美感。 而且古人在雕琢的时候,有意把一些泛红的石皮保留在玉龙的尾部和吻部,使得黄玉龙的动感美又多了两处张扬的基点,足以看出当时的制玉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文章图片13

从古至今,在赤峰市翁牛特旗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人类繁衍生息,绵绵不断,构成了一幅幅厚重、生动的历史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