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月敏: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07-31 发布于湖北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大山幼儿园   257234

摘要:提问犹如选择题,答案可以是多项的,也可以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重点在于提问者的出发点,是为了开放思维,还是为了讲授理论知识。尤其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同一个孩子在不同老师的提问下,输出知识的表现和回答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何况启蒙时期的幼儿阶段,老师教导的方向正确,提问方式恰当,懂得寓教于乐,就能在启迪幼儿知识的同时,发散其思维,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使其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欲,开启双向奔赴的美好学习之旅。

引言: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可见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而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是家长更是老师面临的难题。因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检查幼儿对知识的接受度,掌握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不可避免地要去提问;通过观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面对多个幼儿,常会出现流于形式的提问,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师生问答浮于表面,忽略激发幼儿思维的目的,从而抑制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多用心去设计集体教学中的提问。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1.     为了提问而提问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师讲课让人很费解,课堂上不停提问,不问幼儿是否接收到了所讲的知识点,只顾赶自己的教学进度,为了提问去提问;既抑制了幼儿的发散思维,更是反复提问已知已懂的知识点,难点疑点概不提。并且常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方式,幼儿如同机器人,不用思考只需回答。

2.     不关注个体差异

集体教学活动中,一直存在表现好的同学,被多次提问,表现中等的同学次之,表现较差的同学最少。而新时代的幼儿教育还是如此,老师喜欢表现好的、听话的同学,任何时候都不会落下对他们的“关照”,忽略表现差的同学。

3.     教条主义,不懂开放思维

恰当的提问会激发幼儿的大脑,当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正经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关注幼儿的发散、创造思维更重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不全是与时俱进的先行者,例:教师的思维角色并未适时转变,不懂得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不会鼓励,不去想如何激发幼儿对未知的探索欲,更多是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面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缺少耐心,不会把握取舍,不善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随机点拨,缺少有效互动。而教育、知识就是在教师和孩子的不断输出互动中掌握的,由此可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开放思维,把握教育契机,进行有效提问,是需要教师用心教研的重点。

4. 浮于表面,不给孩子留充足的思考时间

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有有部分教师在提问之后,要求孩子及时回答,不给孩子留思考的时间。而回答问题的孩子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答非所问;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不仅没有发挥提问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提问应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在其回答之前提供足够的时间,提问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让其自主思考和组织回答的内容,达到提问的目的。

5. 传统的教学,起不到发散思维的作用

实践中,幼儿“整齐划一”和“个别回答”的频次较多,“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非常少。“整齐划一”只适合于有唯一正确答案的简单问题,经常如此提问会使幼儿思维停滞,不去刨根问底,仅停留在表面,停止探索。“个别回答”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部分可能得不到关注。所以,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多使用“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部分教师认为这两种方式浪费时间,不易管理,因此不愿意多使用,从中可见教师对提问的高控制倾向。

二、加强教师提问意识,提高提问技巧

1. 关注幼儿差异,注重提问的实质性

首先,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世界和周围的认知及性格也会不同,在启蒙发展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懂得关注幼儿的差异,善于观察其优点并加以指引,增强幼儿的自信,让其自由发挥,敢想敢做。使其长处得以发展,短板在实践中得以提升,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关注师生互动,注重提问的实质作用,掌握提问的难易度,太简单的问题起不到激发幼儿探索精神,太难的问题不易懂,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使其感到挫败不知所措。

其次,不仅只为了完成教学,提问表现好的幼儿,不关注中等或表现差的学生;每个人都需要被鼓励,被发现被认可,如果教师不关注幼儿差异,长此以往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缺乏自信敏感丧失安全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可学校是一个传播美好、正向能量的地方,对孩子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不做面子工程,用心真诚负责任的对待每一个幼儿。

2. 从实际出发,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如一张白纸,教师犹如画家,想让他们呈现什么颜色,重点在于画笔。孩子的天性贪玩,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实际,增加教学的趣味,使孩子在玩耍中汲取知识的精华,在生动丰富的课堂上探索知识的海洋,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结合趣味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提一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问题,考验幼儿。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同时对老师的信任敬畏远超对家长,所以为人师表,应起到榜样的作用。

3.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因个体差异化,教师输出同样的知识,不是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效接受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其在感兴趣的同时理解知识,真正的学到知识。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动化,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将现代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多用开放问题,少用封闭问题,充分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4. 用心备课,耐心讲解,合理提问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要使其认真听话,教师就要多用心多研究上课方法;课前准备,授课方式,难点疑点的讲解,都需要教师花心思;更要教师提升自身的基本功,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上课时的耐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一个急躁的老师教不出稳重的学生,一个没有耐心的人能也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而启发幼儿的思考,就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将方法、知识点讲通讲透才能保证幼儿的有效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完成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之路漫长而用任重道远,幼儿启蒙教育更是影响深远,教师合理恰当使用提问,不忘提问的目的是检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为三六九等分学生。提问只是开发幼儿智慧的一种,不应该拘泥于形式,少了灵魂;让幼儿充满对世界的好奇,不停止对未知的探索,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索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