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菜的顺德菜
![]()
顺德菜
简介顺德自古以来已是富庶之地,民众喜用本地物产精心烹调,互相品评,整体厨艺颇高。延至本世纪初,往广州、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做厨师的顺德人日渐增多,顺德菜便日渐驰名于外,并渐成「食在广东,厨出凤城」之说,充分显示顺德人的烹调技术在粤菜菜系中独到的优势。
特点
顺德菜以丰富多样的制作物料著称,以博取众长的烹饪技艺见长,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首先鸟兽虫鱼均可为菜式原料,且即宰即烹,而新鲜的精粗果蔬亦可入馔,佐料则借鉴各大菜系;其次,菜式讲究合时,夏秋菜式以消暑祛热为主,冬春菜试则以营养滋补为主;在制作上,南北菜、中西菜技法并用,讲究运用火候;口味以生、脆、鲜、淡为主,五滋六味俱佳。 我市先后举办了两届"美食节",并评出十大金牌菜式、五个金牌点心。
源流创始
顺德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大批中原人越过南岭,来到广东,来到顺德。中原饮食文化同当地丰富农渔物产的结合,成为粤菜文化和顺德饮食文化的起源;发达的经济,大大促进了顺德饮食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大良炒牛奶、双皮奶、九江煎堆、大良崩砂等一大批传统名点与菜式。尤其是顺德顺德地区地处珠三角水网平原,造就了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盛产淡水塘鱼、禽畜和蔬果,蚕丝业,蔗糖业的发达使当地人民生活殷实富足,劳动人民在农闲之时,比较注重饮食烹调并互相揣摩,美食之风十分盛行,厨艺水平不断提高。很多达官贵人均到顺德(顺德)聘请掌厨的名家巧手,顺德就成为粤菜的主要发源地。
后继至20世纪的20—40年代,顺德饮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涌现出众多的名楼名店,如得心斋、三品楼、英聚、天海等。有不少顺德名厨还将酒楼开到了广州和香港等地。其中较著名的有广州的大同酒家、七妙斋、陶陶居,香港的敦煌酒楼等。
出新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的美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顺德饮食行业不断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广泛借鉴西方美食之所长,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餐饮原料、创新制作方法,创造出清香鸡、中华鲟龙宴、水鱼炖翅、清蒸苏眉头腩、金榜牛奶炒龙虾球、金丝芋茸酥、蜂巢角等一大批新菜式、新美点。各类酒楼食肆更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其中,顺峰山庄、勒流东海海鲜酒家、顺德龙的酒楼、凤城酒店被授予中国餐饮最高政府奖——“中华餐饮名店”。
名厨人才辈出
在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是顺德大良之别称)的美誉。顺德厨师数量多、精英多、大师多。据不完全统计,顺德市目前登记在册的厨点师就有800多人(末含散落在社会上和市外工作的顺德籍厨、点师),其中一些是特级以上厨、点师。近一个世纪以来,顺德涌现了众多的著名厨师:
谭杰南:上世纪20—30年代,他在广州开设的陶陶居、七妙斋和大同酒家至仍享有盛名;
崔强、黎和、王瑞、陆贞:30—50年代,被誉为广东饮食业的四大天王;
罗坤、潘同:50—60年代。
广东粤菜荣誉
![]()
2010年12月27日,“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结果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发布,粤菜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曾有多个另立王朝的内陆人。历代王朝派来治粤和被贬的官吏等,都带来北方的饮食文化,其间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岭南人民,使之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以后,广州成为中西海路的交通枢纽;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商船结队而至。当时广州地区的经济与内陆各地相比,发展较快。
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近年来的一些报刊介绍,目前的美国有中国餐馆的近万家;英国有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紫砂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投茶量大,茶汤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近年来,粤菜也追求“新派”。但几千年所形成的选料广博奇杂,菜肴讲究鲜、爽、嫩、滑的南国风味对创新的变化影响颇深。“万变不离其中”,传统的美点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糯米鸡、娥姐粉果、荔脯秋芋角、马蹄糕、叉烧包、蟹黄包、奶油鸡蛋卷以及名小吃肠粉、炒河粉、艇仔粉、及第粥、猪红汤、伦教糕、萝卜糕、咸水角、凤爪、卤牛杂、薄脆、白糖沙翁、德昌咸煎饼、大良崩砂等更是历久不衰。这表明广州菜系植根的土壤是十分深厚的。
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