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汉学家乔纳斯:“筷子文化”,欧洲人几个世纪都没学会

 sdhenry 2022-08-01 发布于广东

德国汉学家乔纳斯:“筷子文化”,欧洲人几个世纪都没学会

文/肖寒先生

图/来源于网络

翻译/庞先生(翻译有出入,敬请谅解)

中国有太多传承,如酒文化、茶文化、筷子文化、百善孝为先等等。

但最基本的我认为是“筷子文化”,因为这是关乎生命根本的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国家并不多,而中国是发源地,即使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依旧有很多人使用筷子,但却都是从中国学来的,这种局部传播性在千年前就已经出现。

我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化十多年时间,先后去了七八次中国,对中国的古籍著作读了不少,但能够体现中国文化体系的书籍并不多,更多的是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近代以来似乎很少有伟大的著作出现。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中国城市如西安、北京、南京、洛阳等。尤其是北京和西安,一个是近代几百年的辉煌与腐朽,一个是十三朝古都。

从北京来看,古建筑群庞大,尤其是故宫,八达岭长城,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他们用几十万名苦力,用汗水和生命铸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不仅内可安邦治国,外可御敌防灾,从实用性来说,这些大工程都是很伟大的存在。

北京故宫的奢华,是欧洲任何一座城市建筑无法媲美的,不管是规模还是建筑艺术,都是世界顶尖的。很多细节,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基础上,都未必是能够完成的。所以在中国出现“能工巧匠”这个词。

而西安不一样,保存至今600多年的明城墙,有千年历史的大雁塔,还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以及随处可见的古代建筑遗迹。

我在探访西安的时候,很多当地市民是这样说的:

“在我们西安,讲的话是唐朝的官话,掘地三尺都是历史遗迹,西安文化底蕴深厚,是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的,你到书院门走一圈,有百年前的学堂,也有书画艺术的传承,更有碑林博物馆……”

总之,只要谈到历史文化,西安人是自信的,从他们的神情就能看得出来。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拿一种传承来讲述——筷子文化。

筷子文化出现较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从最初的两根木棍到现在对筷子要求越来越高,毕竟木棍是粗糙的,是不安全的,会对嘴唇形成一定的损害。随着人们对筷子要求的增高,中国古代的木匠师傅开始用更好的木材修改筷子,以达到贵族们想要的安全,甚至还在美观上进行了改造。

在中国,筷子的使用是全国性的,多民族性的,这和中国民族融合息息相关。

其实中国和欧洲的交流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也有中国的美食流传到欧洲,甚至现在还是欧美国家的主流食物,比如“意大利拉面”、“意大利馅饼”、“披萨”等。

而这些食物的发源地正是西安,甚至现在他们的传承人就在西安南城墙下面,我和一位中国的学者亲自去探访过,只不过意大利人并没有学到精髓,或者说只学到样子。很多人欧洲人天生自信,自称贵族,用中国话讲:往上数三代五代还不都是农民?再者,中国的姓氏就能体现出是不是贵族后裔,刘李王张等等,祖上都出过大人物,甚至是皇帝。

而筷子文化都是在这些贵族这里被精致地使用过的。

欧洲人真的喜欢刀叉吗?那只是一种习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并没有几个欧洲人学会使用筷子,最终放弃。只能说长着一双“笨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