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G600消防版首飞,外形为何又变成日本US2,水上飞机真的有用吗?

 朝_五_晚_九 2022-08-01 发布于湖北

在我国,目前正在研制和运营的大飞机“三剑客”,除了C919和运20之外,就是水陆两栖飞机AG600了。而就在5月31日,最新一架AG600在珠海机场成功首飞,媒体在报道它的时候,普遍用了“新构型”这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这回的图片拍得真不错

首先,从外形上看,新构型的AG600相比前几架最明显的是变化,是缩短了前机身,并且还抬高了一点。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减重,另一方面则是能增强水上飞机的抗浪性,而这才是它的核心目标。

机头缩短了好多

其次,新构型主翼一侧有四个硕大的作动筒,可以判断它采用了更大面积的襟翼,目的是改善飞机的起降性能。而对于水陆两栖飞机来说,改善起降性能,就是增强抗浪性的重要措施。

作动筒好大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西沙年平均波高1.4米,10月至次年1月年均浪高都在1.5米以上,台风期间浪高达7到9米,南沙年平均波高为1.3米。南海东北部巴士海峡附近及越南东南部沿岸风浪有效波高为2.0米,最大9.5米,台湾北部海域、海峡中部平均浪高1.5到2.2米,台湾西海岸、西部、南部平均浪高为2.0到3.2米,

原版的AG600抗浪强度是2米,主要使用海域就是西沙、南沙地区,而新构型的抗浪强度应该可以达到2.2米,甚至达到了日本US-2水上飞机3米的抗浪标准,也就意味着它的使用海域拓展了。

粗短US-2

真的有些像了

当然,新构型的外形变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机鼻的雷达罩部分由椭圆变为了面包形,驾驶舱的顶部更加扁平等等,有网友评价它“除了发动机桨叶没改,其它都改了”。新构型机头有些水轰五的味道,而整体则更接近日本的US-2,这也许意味着我国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思想,已经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实,飞机在研制过程中,外形产生变化,甚至出现重大改动,是一种正常现象。比如FC-31出现了三到四个版本,几乎每架原型机都不一样,而歼-20从验证机到原型机,外形也有大量的升级和优化。

第一版

第三版

而说到水上飞机,很多人总是对它表示不屑,认为水上飞机早就过时了是鸡肋。实际上,虽然由于水上起降的特性,它的确无法改预警机、电子战机等新锐特种飞机,反潜也不需要它了,但无论是消防减灾,还是水上搜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大型水上飞机在执行消防减灾任务时的灵活性,不如小型飞机和直升机,需要大江大湖汲水起降,但我国幅员辽阔,符合类似地理环境的地方还真不少,比如云南洱海、长江、黄河、东北的镜泊湖等等,足够让AG600这样的大型水上飞机发挥作用,而且针对商船、军舰投弹式灭火有奇效。

更重要的是,AG600可以针对我国东海、南海的特殊环境,发挥海上搜救和交通作用,二战时水上飞机救起了很多宝贵的飞行员,而我国未来主要的空战,肯定是发生在海上,到时候总不能用船只去搜救吧,那样速度太慢了,搜救直升机活动范围也非常有限,最好的搜救利器就是固定翼水上飞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