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术谋略的境界:为什么你的决策,达不到预定效果?原因在这里,企业管理和决策,权谋智慧

 屠龙有术 2022-08-01 发布于安徽

本文原创:陈旭     

微信公众号:屠龙有术(ID:tulongys)
陈旭私人微信:chenxusiri  或   chenxusirs

之前,陈旭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和链接是:《在职场和商场中,怎么快速战胜对手,算无遗策,获得成功?》。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上面链接中的这篇文章,陈旭主要讲的是,在社会竞争中,给自己寻找竞争对手,是一种错误的思路。

寻找竞争对手 = 错误的思路

以前营销策略里面,有这种说法,就是以本行业标杆企业为对手。

在陈旭看来,这是一种比较浅薄的认知。

道理很简单,正如前文所述……

乞丐的对手,是乞丐;

毕竟工薪族,老板阶层,都不会去乞讨,也不会去抢乞丐的地盘。

同样的道理……

工薪族的对手,是工薪族;

比工薪族地位低的乞丐不会去打工。比工薪族地位高的老板阶层,也不会去打工。

有人说,对啊!乞丐的对手是乞丐,工人的对手是工人,老板的对手是老板。

所以才要本行业标杆企业作为竞争对手啊!

陈旭劝你思考一下……

以前实体店,实业,有很多牛叉的企业,长虹啊,康佳啊,这是生产电视机的巨无霸;国美啊,苏宁啊,这是零售行业销售电器的巨无霸。

这些企业现在行吗?

这些企业,现在都不行了。

现在排长全国企业前列的,基本上都是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京东等等公司。

请问,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有几个是专门生产彩电,销售电器产品的?

没有一个是。

互联网企业,几乎没有专门去从事生产或者销售某种特殊商品的习惯。

传统实体企业,从事的是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互联网企业,主要从事的是,某种新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或者说,互联网企业卖的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销售方式”,而不是销售某种具体的产品。

以本行业标杆企业为竞争对手,是一种眼界比较窄小的行为。

正如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对皇帝温兆伦说的那句话一样,周星驰说:乞丐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温兆伦这个皇帝执政水平的高低。

乞丐事业的发展壮大,不是说,你身为乞丐,终生为乞丐事业奋斗,也不是你当了丐帮帮主,就行的。

顶级乞丐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乞丐。乞丐事业的成绩大小,取决于皇帝温兆伦的水平高低。

你看,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乞丐事业显然是无法发展壮大的。

有人说,他不是乞丐,他是老板,不需要考虑乞丐的问题。

那么,咱们就来说说,老板阶层的发展问题。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个沈万三,路边社说,沈万山帮助明太祖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还要出钱替明太祖劳军。

后来,惹恼了明太祖,给掉了脑袋,万贯家财全部抄家抄没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顶级商人老板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老板和商人……如果你只盯着本阶层,本行业,你就会死定了。

话说49年的时候,很多老板抄底投资买房。结果解放了,全部上缴。

所以啊,身为一个老板,给自己找行业竞争对手,是一种很狭隘的思维方式,因为,干掉你的,不一定是本行业的人。甚至有可能根本不是老板阶层的人。

所以啊,谋略家把注意力聚焦到对手身上。紧盯住对手,自己才可能在竞争中相对安全。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行为。因为干掉你的,有可能不是对手,甚至不是本行业的人。

陈旭前面说了“紧盯对手”、“树立对手”的可笑之处。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分析态势”的错误。

很多人,尤其是讲谋略,讲权谋的人,他们喜欢说,遇到问题,要先分析问题。

这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

分析问题没错。

问题是,分析完问题,得出错误结论,仍然于事无补。

一个没水平的人,即便是认真的分析了问题,还不是跟用脚后跟思考问题,一个结果?

就以前面的案例来说……

一个乞丐,遇到缺钱的问题,于是乞丐开始分析问题:

问题:缺钱。

解决思路:赚钱。

具体赚钱思路:多花时间去乞讨,去人流最多的地方乞讨。

这就是乞丐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老板遇到问题,分析以下:
问题:身为老板,要多赚钱。
解决思路:赚钱
具体赚钱思路:1949年解放前,物价暴跌,房价暴跌,抄底买房,等着发财。
你要从纯商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商业有经济周期,一般几年到十几年一个周期。
房价保底之后,随着经济周期运转,最终房价必然上涨,甚至暴涨。
所以,抄底买房是没错的。
但是,49年之后,解放了,经济周期失效了,改计划经济了。
由于特殊原因,你买的房子都得上交,不交后果,你承担不起。
结果你亏的一塌糊涂。
所以,站在本行业,本阶层来思考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
接下来,陈旭再谈谈“拟定对策”。
我们知道,人的知识经验,都是有局限的,一般生活常识局限于活动区域之内,而工作经验局限于本行业范围之内。
靠有限的“生活和工作经验知识”,去拟定对策……
结果只能是……
乞丐拟定的对策,就是花更多时间,更高效率的去讨饭。
工人拟定的对策,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去加班16个小时,或者兼职3份工作。
商人拟定的对策,就是尽可能的多赚钱。
所以啊……
乞丐拟定对策,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还是讨饭。
工人想出的最好的对策,还是打工。
老板设计的最佳赚钱方案,还是老本行。
因此,大多数乞丐,工人,老板,基本都在原地转圈……
我们都知道,谋定而后动,是聪明人行事的基本原则。“谋定”,需要遵循社会规律,找到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但是,如果思维水平和境界不高……即便是谋定而后动,其实跟不思而应,没什么区别。
正如……
8+8=16
8X8=64
同样都是8,乘法思维得到的结果,是加法思维的4倍。
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不懂得用更高等级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仅仅是在原有水平上,谋定而后动,其实跟没有脑子,差不多。
结果只能是……
乞丐,谋定而后动之后,还是乞丐。
工人,谋定而后动之后,还是工人。
老板,谋定而后动之后,还是老板。
是不会有进步的。
陈旭一般获奖完毕,就跳槽走了……

大家都知道,陈旭只花了五年半,就从底层保安员,升职到了私企老总级别……

咱们假设,有一个员工张四,他选定陈旭作为竞争对手……

我们知道,根据“陈旭五年半从保安升职到老总级”的经历,第一年,张四大概率是输给陈旭的……

如果张四不输给陈旭的话,陈旭可能就要花6年、7年、8年……乃至20年去升职到老总了,就不是5年半了。

所以张四把陈旭作为竞争对手,第一年,几乎毫无疑问,是张四输……

于是张四下定决心,说:明年,一定要让陈旭好看,一定赢陈旭。

等到第二年,你猜,会发生什么?

第二年,张四会发现,陈旭已经不见了,已经辞职,去下一个公司了。

至于陈旭为什么会获奖之后,辞职去下一个公司,这个文章末尾付费部分,有答案:在职场和商场中,怎么快速战胜对手,算无遗策,获得成功?

所以啊,按照常规思维,按照本阶层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决策,施展权术谋略,其实是非常可笑的行为。

假设张四在私企,把陈旭当竞争对手……第二年,陈旭就不见了,辞职去下一个公司了!

张四还没战胜陈旭呢……陈旭已经消失了。

原创作者:陈旭(私人微信:chenxusiri 或 chenxusirs)/屠龙有术/tulongy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