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阳洲《生存壮歌》后记——​不得不说的话

 华州文史荟萃 2022-08-02 发布于北京
生 存 壮 歌
作者:同阳洲

后记

不得不说的话

在自传体记事《生存壮歌》即将出版的日子里,我的心情起伏跌宕,感慨万千。

想不到,在 2009 年后半年,我有幸接受为老中医刘光启先生书写长篇自传体记事的资格。在人杰地灵人才辈生的华州地面,虎踞龙盘,有那么多的学者、先生,仅咸林中学众多高教就足以让人钦佩。我是一位小学退休教师,年过花甲,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我都没有优势。感谢徐林芝先生牵线搭桥,使我认识了这位极

不寻常的医生。在交谈中,我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惊叹不已。我觉得,不用苦思冥想,只要把故事的概貌记录下来,就是一本极不错的长篇记事。我欣然接受了乡党这个沉重的委托,使我忙碌了半年时间。看到厚厚的书稿,我有时不敢相信这是我写的。可是,眼前的稿纸告诉我,这就是我写的。

作者的书房 宋朝峰摄

半年了,六个月的夜以继日,我忙得焦头烂额。为别人写传记是第一次,尊重事实是长篇自传体记事成功的关键。有了这个模特,照葫芦画瓢,少了许多绞尽脑汁的构思,只要依据他的述说写出来就行了。可是,需要经常访问刘光启先生。因之,骑着电动车来往于赤水与县城之间,就成了我经常不断的轨迹。刘光启先生实在忙碌,往往不能有头绪地整理出写作提纲,需要我挤牙膏似地不断提问。好在有电动车,方便极了。盛夏时达成协议,隆冬时结束。岁月的转换使我尝到了创作的艰难。但是,我始终处于兴奋地激情之中,因为,我特别喜欢这个特殊的人物、特殊的经历。刘光启先生人生经历与我们伟大的共和国的历程密切相关。当祖国的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他必然要经受巨大的打击,出身使他过多的经受了苦难。共和国的事业蒸蒸而上的时候,他的人生经历也会遇到极大的转机。盛世和谐是难得的机遇。有吃有穿有钱花的刘光启,萌发了出书的梦想,使他的人生传奇更具有令人惊异的魅力。他出书感恩别出心裁的构想,足以说明他的与众不同。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是不敢掉以轻心的。这是因为传记文学毕竟是文学的一个种类。提供的素材只能是素材,是需要艺术加工的。素材好比黄瓜,我必须把它加工为黄瓜菜。这就需要把黄瓜进行加工,加入佐料,使得色味香俱全,做成更加符合食者口味的佳肴。这就是作者的作用,也是文字一旦被组合成作品的起码要求。艺术的魅力是诱人阅读的前提。这让我想起《史记》,书中的故事其所以流传千古,很重要的原因是史圣点石成金的结果。我虽然才华平庸,照猫画虎的效仿我是做得到的。我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读者。在写作中,我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感情起伏着。当他遭受磨难的时候,我为之痛苦落泪;当他恐惧不安的时候,我会胆战心惊;当他迎来命运转机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为之振奋。我觉得,刘光启先生的自传就是一部共和国的兴衰史。他的命运紧紧地维系着祖国的命运,真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十分钦佩刘光启先生身处乱世不甘沦落的奋斗精神。一场灾难毁灭了许多人美好的梦想,甚至一些人堕落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而刘光启先生在命运最低潮的逃跑生涯中,利用时间学医,这是乱世中的高明之举。我们在刘光启先生艰难地经历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可以感受许多令人深思的哲理。

这是一部自传体记事,也是一部真人的人生记录。一旦这部书成为社会上的一曲和弦时,我感谢大家对这部书的关注。由于自己的水平限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大家评头论足,给以斧正。

这本书是缘分的结晶。缘分使我有幸与刘光启先生相识,缘分成就了我的写作事业。出版三本小说集的我,已有十多个中篇小说问世,长篇这是第一部。感谢刘光启先生的信任委托,使我有机会献丑。机会难得,尤其是献丑的机会更难得。

感谢缘分!

想不到一生从事小学教育的我,能够写出这样一本厚厚的三十多万字的书。这本书成于 2009 年,直到 2015 年的时候,经过六年时间的冷处理,五易其稿,我才有勇气筹划出版。其所以这么做,一是对这本书我的希望值过高,以至于我对它的满意度始终无法满足。就像一位痴情新郎向美若天仙的新娘表白的时候,那份小心翼翼的慎重往往是难以抉择的。尊重读者是我的一贯态度。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成为对读者的亵渎。

作者近照 宋朝峰摄

因此,我在时间的长河浪里淘金,请更多的读者介入我的作品中说三道四。感谢这些与我朝夕相处的乡党们,能够在时间就是金钱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给予这本书的关注。我感谢高中老师王文轩先生,八十岁高龄的他看完我的作品打电话给我:“阳洲,美得很!”就是这三个字,使我信心百倍。我的老师是不会轻易地赞扬我,三个字足已让我惊喜不已。我的兄长邵拉雄先生见了我,总是鼓励我努力写作,不辞劳苦地看我的习作,让我感动。我尊敬的郭玉贤大姐对于我的创作给予大力支持,使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文友罗文学经常

不断地鼓励我下势修改,要把这部书作为自己的巅峰之作。我不敢有这过分的奢想,但我极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奋进着。这么多年约有一百多人参与其中,使我感到了信任的强大魅力。我生存土壤使我经常的接触下层的劳动者,经常体验到农民这个阶层的磨难与痛苦。因此,为憨厚的农民著书立说,就成为我的写作主题。

我是农民的儿子,骨子里流淌着淳朴的血浆,讴歌美好社会成为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埋头苦干,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就成为我的人生信条。只要命运之神不来索命,我就会用我破锣般的嗓子吼唱不已,我吼的不是流行音乐,不是京韵大鼓,而是带有西北风情的秦腔秧歌,是那种带有风沙黄土气息的原汁原味。我知道为了这个自感远大的目标,默默耕耘使我生活的圈子单调而丰满。在跋涉的过程中,由于目标的指引,步履艰难的我锲而不舍,在崎岖的小道上,一个个扭曲的脚印,就成为我不懈的轨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我努力的动力。

另一个想不到的是我的好友张书省能够为我的《生存壮歌》写序。我知道,他是西安的大红人大忙人,先前忙,退休后更忙。他那平和低调的人格魅力,朴实勤奋的干事风格都使我钦佩不已。对于他,短短的序我能得到就十分满足了。谁知道他洋洋洒洒写了五千余字,这真令我感到震惊。在我眼里,张书省是位了不起的学者,一位著作颇丰的知名作家,一位谦逊低调的省城文人,一位西北大学中文系的知名教授,得到他的一言半语,装装门面,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了。事情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他竟然这么认真,这么虔诚。序言中,他和我这位小学教师称兄道弟,真让我感到汗颜。读他的序言,亲切自然,委婉真诚,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党、文友这种近乎于拉家常似的浓浓乡情,不仅娓娓动听有情有理,把故土乡情中的文化底蕴所赋予的地杰人灵,揭示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在序言中,他能举一反三,揭示事物本真的内涵,给予更加广阔的阐释,这种悍然性的大刀阔斧,使我震撼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写的序言,独具一格,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真所谓放得开,收得拢,名副其实的大家大手笔。在序言通过邮箱来来往往的过程中,他一丝不苟的认真,字斟句酌的较劲,都使我在潜移默化般地陶冶。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老老实实才是成功的阶梯。尤其是他对自己认知误区的真诚剖析,使我感到他人格的伟大。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秘密,尤其是自己认知的短处,那是人们藏污纳垢的地方。具有学者、教授、作家桂冠的张书省教学中那点隐密藏得越深,“师道”的光环就愈鲜亮。让我震惊的是,他将自己固有的认知和来自诺贝尔故乡、世界顶尖级专家型学者、诺贝尔文学奖前主席、终身评委谢尔 . 埃斯普马克先生的观点相碰撞,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足以让我愕然。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似乎大大高于事实真实了”。张书省先生竟然操起手术刀,剖析自己的理论观点作对照,在轻松的自嘲中完成了人格的飞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高风亮节啊!我读到这里,手舞足蹈,因为《生存壮歌》的写作,我就是用小说的笔法写传记文学。无知者无畏。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我,想不到“胡闹”的结果,和诺贝尔文学奖学者的观点碰撞出灿烂火花,成就了这部普通小人物的人生纪实。大概因为这样做了,就是这部人生记事受欢迎的奥秘所在。

郭村巷道 宋朝峰摄

再一个想不到的是主角刘光启先生,能将这个内涵丰富、故事独特的人生传奇这么信任地交给我,让我首先感受了传奇人物的人格魅力。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也可以反映国家命运的历程,折射出让人沉思让人感悟让人拍案叫绝的人生哲理。随着时月的推移,愈发觉得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其所以有这种认知,完全是读者朋友的参与给予,没有这支宏大的群体,我这不起眼的作者,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自信。我要感谢华县人大王红旗主任、文联主席刘建龙、文化局长赵小红以及计划局长同永利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使我有了出书的信心和勇气。我还要感谢我的学友李学军对我的支持。我的朋友郭学礼、李汉军、徐润民、张娟、张知草、王忠良、王木林、李吉庆、李兰草、刘云、程安良、张为君、张崇光以及我的诸多的亲朋好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徐林芝牵线搭桥,为我创立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使我有机会为主角讴歌的同时,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思考,融于其中。在我积劳成疾住院之后,我的同室病友杨云孝、王瑞有以及乡党吕鸿瑞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对我的作品给与了一定的支持和指点。从一定意义上讲,这部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乡党们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得益于社会的繁荣,文化的灿烂。

遗憾的是这本书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高度。能力是无法装模做样的,只好请大家给予指正!

谨以此:

献给文化底蕴厚重的华州故乡!

献给我的父老乡亲!

献给我寄予厚望的父母亲!

 2016 年 3 月 18 日于陋室五稿
原文来源:《生存壮歌》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