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认识员工的需求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8-02 发布于山东
导读:
1、让员工有幸福感是企业的责任
2、各种需求理论
3、激励员工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01
让员工有幸福感是企业的责任
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现在知识型社会,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人才,企业最大的资源是员工,善待员工,让员工有幸福感是企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是:怎样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员工要怎样对企业负责等,至于企业应该对员工承担什么责任,怎样负责,却很少明确提出。责任感是双向的,企业给员工幸福感,员工自然会对企业有归属感,员工才能尽职尽责,才能赋予企业向前的动力。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京瓷成立后不久,多名员工突然跑到稻盛和夫的办公室,带着自制的血书要求加薪,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如果稻盛和夫不同意,他们就集体辞职!公司成立后不久就遇到了联合加薪要求。稻盛和夫心里明白,只要他答应员工要求,事情就能解决!但他觉得公司成立不久,正处在创业期,薪资提高对公司运营压力很大,他也不想轻易许诺员工,如果兑现不了,还不如不许诺!于是稻盛和夫在办公室和这些员工进行了几个小时的谈判,但是毫无结果!于是稻盛和夫把这些员工带回家,和他们继续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希望他们能和公司一起成长!但是现在每年都为他们加薪,公司运营情况不允许这样,如果年年加薪,可能会导致公司运营压力大,甚至倒闭,最后吃亏的还是大家。但他会许诺会尽最大努力发展公司,让员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希望他们能和公司一起进退。后来京瓷的经营理念也变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的价值所在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满足股东需求,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感,满足员工需求。
工作本身就是一场双赢的合作,企业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员工,对员工有足够的爱,让员工获得幸福与成长。员工在充满温情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产品,提供更好服务,企业和个人共同成长。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说过:给员工幸福感是企业的责任。她确实也做到了,逆境给员工加薪,为员工提供房屋,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给员工股权,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共同致富。
     
02
各种需求理论
上文提高企业要给员工提供幸福感,幸福感是种感觉,不好量化,不好落地,其实直白说就是满足员工各种需求。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几种常见的需求理论模型。
先说一下马斯洛需求理论。很多人都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是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需求可以大致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且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形成和发展的。对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强调人的需求是由低向高递进的。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激发出安全的需求,之后会有交往需求、尊重需求的出现,最后到自我实现的需求产生。他认为最低层次的没被满足的需求最有影响力,任何人首先考虑的其实是最低需求,是生存的需求。不要以为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重视的是自我实现需求,像古代知识分子一样,只重视名誉和气节。如果他们的最低需求没被满足,他们可能会做出极端事情,很多高校的学生做出的出格行为有源于最低需求没被满足。到现在为止,物质奖励仍然是最有激励的因素,不管哪个层次的人员,最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具影响力的,所以提醒各位管理者,不要只和员工谈自我实现、尊重的需求,只有在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基础上,那些高级需求才会起激励作用。
关于马斯洛理论的应用,在这里强调说一下,中美文化之间对于需求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在马斯洛看来人的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的最低需求是归属需求。在美国文化中,自我实现是个人发展,而中国文化中自我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所以还需要我们更深入了解所面对的文化和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影响。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很多人对需求理论进行了简化和丰富。1969年奥得佛,提出了 “生存、联系、成长论”的ERG理论。奥得佛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存(existence)的需要、联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growth)的需要。他把马斯洛的五个层级做了合并,生存对应马斯洛的生理和安全,联系对应交往,成长对应就是自我实现和尊重。因为它比较简单,容易区分。但是他也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人的需求不是由低向高递进的,而是多种需求同时存在的。这个判断更贴近实际,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先实现生理需求,再去寻求更高需求的满足,而是具有多种需求,都希望能够获得满足。他还认为当一个人的需求满足遇到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降低自己的需求,放弃更高的需求,回归到较低一层的需求上。比如人们希望获得尊重,获得社会地位,但是当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回归到联系联系和生存的需求中去。
在奥德佛的理论中,我们还要关心组织员工的满足感来源于哪些需求的满足,如果大部分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员工和核心员工如果满足来源于生存需求,而不是成长需求的话,对于组织成长来说是有害的。
在马斯洛去世前,他对需求层次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又增加了另外两种需求:认知的需求和审美的需求。形成了7层需求理论。
 
03
激励员工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如何有效激励员工的问题,很多管理者觉得都满足了员工的需求,为什么没有带来好的业绩,为什么没有好的绩效?感觉自己的激励是无效的。
首先说一点,并不是员工需求满足感一定带来高绩效。没有满足感一定不会有高绩效,但是有了满足感并不一定具有高绩效。满足感是个人需求获得满足而引发出来的,但是个人需求的满足和工作绩效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有些人喜欢好的工作环境,这个工作环境就是他的需求,而不是在工作中获得绩效,所以当工作环境很好时,导致员工很有满足感,但是他并没有关心工作本身。所以我们激励时,要选择和工作绩效相互作用的需求来进行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只是满足需求,还要引导需求。
完全去满足员工的需求,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要在满足员工需求方面花太多的脑筋,而是应该选择能够自我激励的员工,选择成就动机高的员工。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成就需求,而不是去满足员工的需求,当员工的成就需求被激励出来,绩效将是无限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中庸之道,很多人的成就需求不强。他们受的教育是“知足常乐”,祖辈父辈奉行的生活信条是“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创新精神不足,我们的文化并不是一个自我激励的文化,是一个外激励的文化。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理解这些,并会在这基础上,找到员工外激励的方法。要知道大部分是需要外激励的,找到外激励的方法,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内在的成就欲望。只有激发内在的欲望,人们的成就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员工的高绩效才能获得激发。
工作中,薪资和晋升是最重要的两个激励方法,这是人们工作满足感两个非常显见的指标,我们在激励员工时一定要用好,尤其是晋升激励,既是培养未来人才,也是长期提高绩效的好办法,关于薪资应用的技巧是小布快跑的模式比较好,不建议一次大幅加薪,因为加薪带来的激励时效往往较短(据统计大概两周),需要多次激励。
另外,信任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管理者和被激励者之间的信任,管理才是最有效的,信任是授权的基础,授权也能很好激励员工。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在一个和谐氛围中,人们会比较放松,同事们互相帮助,工作流程运转顺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绩效。
最后,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激励,如果员工热爱这份工作,那么他可会做好这份工作,会高绩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与其满足各类需求,不如引导员工各类需求的实现,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获得价值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