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经方之路

 德寿堂图书馆 2022-08-02 发布于黑龙江

从我记事起,身体也偏弱些吧,经常感冒咳嗽各种不舒服,而我最怕打针,到高中还是这样,更是怕吃苦的药,小的时候西药碾成粉末,粘在喉咙那里,特别的苦,但是很多时候,针也打了,西药也吃了,病情就是不好转,而吃中药,病情就好的很快,当然中药也是苦的,小的时候也是挨灌得喝下去,每次喝完药,剩下的一点点是不能喝完的,要向远处泼去,还一边说,把药给远方的人喝,表示疾病不纠缠自己了,跑去纠缠别人了。这似乎是不道德的行为,不过小时候最适合这个了,因为可以把剩下的药倒掉,即使现在,我依然保留这个习惯,也是传统吧,但是不会把疾病推给远方的朋友了。

   还有小的时候,在农村里,大家在田间地头摘些野花野草老树皮煲水内服外用解决了一些疾病,还有点穴烧艾治病的,更有画符喝符水治病的,说到这个喝符水,我是亲眼目睹的,是真真切切的,这不是怪力乱神,有的人说掺了药物,其实真没有,普普通通的墨水,就是珠江派墨水,普普通通的笔,念咒画符一气呵成,默不作声火花进水冲服,立竿见影。所以有人说中医治不了病,纯粹骗人,其实是见了骆驼说马肿背—少见多怪;人云亦云,更多的是没有自己去求证,有人写了篇文章说什么蟋蟀破鼓皮,便以为是中医的全部,便是至理名言了,浅陋至极;至于符水治病,各种解释,光怪陆离,因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而且这样的人又少,先说一句,这个我是不会的,因为民间说如果真要学成这个'法’,是要“五弊三缺”,也算是禁术吧。在小的时候,对于“法”术的听闻很多,但这一类人也都印证了'五弊三缺’的说法,所以是这样的人越来越少,有的人照葫芦画瓢,结果画成了西红柿,骗子也就多起来了。

   在这样充满乐趣的环境里我逐渐对医学产生兴趣,有时候摘抄一些报纸上的药方,还有那些小广告的药方,因为那时候没书看呀,但是也权当乐趣。后来高中的时候经常泡在图书馆看书,到时候都是看时事新闻、参政议政的新闻,还有历史类的图书,还有各类名著,这样的状态,持续到高考前,但是看的这些多了,就失望了,后来看诗词,古诗现代诗,散文,学人家写文章,附庸风雅,遣词造句,后来觉得这些弄得再好也没什么意思,你说写好了给别人看,那不是显摆吗,关键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人帮助不大,但是读读写写这个习惯还一直保留着。我还记得,又一次在图书馆借书借了一本叫做少林寺跌打伤方的医书,因为是用正体字写的,又是很专业的,有点年份的,管理员居然说我看不懂,不出借给我,好是生气,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意义上的医书,因为那是也学诗词嘛,字典上的字也有简体正体两种文字,得了,说我看不懂,我就去背字典,那时候同学买了那款红色的现代汉语词典,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了,反正就是红色的,他不要了,送给了我,那是太合适了,想什么有什么,我就把字典拆了,分成十几小本,这样一本本的看,烂熟于心,也算是挺疯狂的。

   因为想做有意义的事,尤其真正对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事,那是什么呢,第一是老师,第二就是医生了。老师看起来轻松,但是现在的制度还有学生家长,很难培养自己喜欢的学生,那就学医咯,说干就干,就把志愿胡乱填了上去。就这样踏上了学医之路。

   刚上大学懵懵懂懂,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刚开始还是十分刻苦教科书上的知识的,但是没有我想要的中医那一部分的内容,至少刚开始很少,但也很庆幸,对中医基础这门课很上心,那时候参加社团,学习的时间反而少了,那时候还没有针灸科,就自学,还买了书,书上做满笔记,但是苦于不能运用,那时候也不懂得学习要沉淀,尤其是医学,那时候的学习还是浮躁了点,后来通过同学,了解了学校的扶阳学派,也蹭了热度,后来还去跟诊学习了,不过同时我接触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面对张仲景评价很高,黄元御的书也很好懂,很有条理,虽然当是也知道有伤寒论,也知道很多人在学习背诵,但我那时候还没真正重视,那时候反而更加重视黄元御的理论,后来总是记得老师讲过“图书馆的中医图书,有一半以上的书是关于伤寒论的,学好伤寒论就可以成为中医大家了”,老师上课的内容早已到九霄揽月孤独快过去了。所以那时候就买了伤寒论,才九块钱,学习伤寒论,第一想的就是看注释咯,就去打印店看,看到倪海厦的书,就买了一套复印版,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后来和同学交流时,了解有胡希恕这个人讲伤寒论很不错,就在网上下载了他的讲稿并打印,那个假期就埋头苦读这个讲稿,当看看这个老爷子用这么平易近人而又极其有个性的话语来讲解伤寒论,太有趣了,我是看了又看,基本有了初步认识。后来接触有关伤寒论的医案,伤寒九十论是第一本,第一次知道覆杯而愈,同时在学习医案的同时发现对条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于是在网上下载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从头到尾又看了好几遍,尤其与同学交流时,同感学习医案是学习经方的一个捷径,就更加坚定这样的学习方法了,当然,条文是最客观的,不变的是条文,背诵条文是第一要领。在学习经方验案的过程中深深被经方的疗效和魅力吸引,而不可自拔。

   后来慢慢实践经方,其疗效也是我继续学习运用的最大信心,每一次看伤寒论,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即使是同一条条文,也是如此,有时候看最初的笔记,自己感觉自己一直在向前走,还要一直有……因为我相信千百年来无数中外医家都说好的一本书,一本改变他们的书,一本一生都在推崇的书,会差到哪里去!这么多人都走过的路,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