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 | 真正的自由是带着镣铐跳舞

 黑百阁日常笔记 2022-08-02 发布于江苏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写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定题目然后就事论事;另一种是随便写,最后根据内容编题目。

两种方式我都用,要想写出好作品还得是第一种方法;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

今天,我们聊一聊生活意义上的“带着镣铐跳舞”。



01

戴着镣铐跳舞,这是美国批评家佩里的名言。他的本意是说诗人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他所谓的镣铐是指诗歌的格律。但这句话其实也同样是人生的哲理。

举一个我们曾经举过的例子:

出生于奥地利, 20世纪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感人事迹。

身为犹太人,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从这段痛苦遭遇中学得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行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对于物质环境,纳粹享有决定权和一定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弗兰克尔的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同样的题材还有《基督山伯爵》、《肖申克的救赎》,他们带着镣铐跳舞,并向我们展示了人在面对极度的困境时有选择的自由。

中国古代同样有这样的故事,司马迁的《报仁安书》: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事实上,史记并不是一开始就获得了极大的认同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差点失传。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曾官至宰相,与司马迁之女生二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就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02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说几句人话

人这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各种磨难,无论是谁。宇宙的本质就是矛盾的对立转化和辩证统一。每个人从出生直至死亡就是不断面对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人生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人类和宇宙的关系既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用今天的主题来表述,真正的自由是戴着镣铐跳舞。

注释: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性是属于物质世界自身;主观能动性是属于意识。但两者又都统一 于世界的物质性。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每日早7点,一篇读书和生活中的思考;目标更新10000期。

现在公众号推送规则改版,点赞和在看能更好的看到公众号的推送。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