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选取典型事例,彰显人物风貌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选取典型事例,彰显人物风貌

——八上第二单元“学写传记”写作指导小记

文/李茹

【前言】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一般由他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经典文章1】

“抠门”的陈忠实

张达明

陈忠实因为名气大,宴请他的饭局总是源源不断,对此他十分厌恶,多次说:“那些无聊的饭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蹂躏。”(开篇引用传主的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传主对宴请饭局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写他的“抠门”奠定了基础。)

一次,陈忠实应邀参加陕西一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他知道,会议结束后照例要举行宴会。于是,他不等会议结束就偷偷溜出会议室,然后给同来参加会议的一位作家发短信,说今天他请客。

那位作家接到陈忠实的短信后,也找借口溜了出来。

来到一家面食馆门口时,陈忠实站住不走了,说:“今天就吃面咋样?”既然陈忠实请客,对方也只好随口道:“客随主便。”(一句“今天就吃面咋样?”暗含着传主的“抠门”,既然要请客,就请人吃个面,让一般人来看真是有点过意不去。)

由于陈忠实是名人,面馆的人几乎都熟悉他。他俩刚坐定,便有两名女服务员来到桌前,她们拿着菜谱,手捏圆珠笔,站立一旁恭候客人点菜。只听陈忠实朗声道:“两碗扯面,多放点辣子!”一位服务员问:“还需要啥菜,喝啥酒?”陈忠实笑眯眯地回答:“菜和酒就免了,就美美吃碗面。”(通过传主与服务员的对话,再次点明传主的“抠门”,只要两碗面,菜和酒都不要。一个“笑眯眯”也可以看出传主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服务员刚要走,陈忠实又叮嘱道:“别忘了再上两碗面汤。”服务员不甘心地又问那位作家:“您是否来点菜和酒?”却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俩的肠胃都一样,都是由乡下老母亲培育出来的,要吃什么都吃什么。”(通过对服务员的“不甘心”“又问”的语言描写以及那位作家的令传主的满意的回答,可以看出这已不是“抠门”了,而是体现了传主的“俭朴”的作风。)

听到这样的回答,陈忠实很满意地笑了:“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上一碗油汪汪的扯面,那味道真叫一个美,比宴会上的饭菜实惠多了。说实话,我一坐到宴会桌前就皱眉头,那根本不是在吃饭,是在吃虚荣吃面子吃啥狗屁身份,压根就不是我这个农村娃的肠胃需要的。”(通过传主的语言描写,照应了前文传主为什么“不等会议结束就偷偷溜出会议室”的原因,使文章结构严谨。)

很快,两碗扯面端了上来,二人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其间,饭店老板几次走过来,热情地询问他们还有啥要求,两人连连说:“美得很,美得很。”

那位作家吃完后抢先去结账,但老板说什么也不要:“陈作家是大名人,今天能光顾我这小饭店,是我的荣耀,就算我请客了。”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陈忠实手里晃着十块钱快步走来:“吃饭不掏钱咋行?一定要掏!”说着,就要把钱递给老板。(通过“晃着”“快步”“递给”等一系列的动词及传主的语言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传主生活作风俭朴,不欠人情的优良作风。)

那位作家仗着自己年轻力壮,紧紧按住陈忠实那只拿钱的手,最终结了账。

走出饭店后,陈忠实说:“今天请客是我发起的,却让你破费,看这事弄的。”

这位作家后来说:“陈忠实一部《白鹿原》就印了上千万,又再版了十几年,收入十分可观。但我俩交往了近二十年,这是他第一次请客,虽然目的最终没有实现,但他的俭朴却让我终生受益。”(篇开再次点题,通过与传主吃饭的这位作家的话再次验证了传主的“抠门”,这又哪里是“抠门”啊,这其实是对“俭朴”作风的一种弘扬啊!)

点评:这是大作家陈忠实生活作风的一个剪影,一个“抠门”加上引号,新颖且引人思考,属于贬义词褒用。全文紧紧围绕人物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抠门”的传主的形象,读后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经典文章2】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那天他正在捡起别人地里的豆子作为花肥。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从身材、语调、衣着等方面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尤其是抓住“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这一特征,给作者印象深刻,并感到一种亲近感,同时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一个“糊窗缝”的动作描写,不仅仅写出了当时天气的寒冷,也渲染了传主生活的清贫,、也从侧面反映出传主衰老的原因。那“干净的青色套袖”再次映衬出传主那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状态。)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写作中的孙犁先生,依然带着自己的那副套袖,也让读者感受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而成了传主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写出了传主对纸张的珍惜之情,更透视出传主珍惜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点评:本传记紧紧抓住传主孙犁先生“戴套袖”这一特点,以小见大,反复强调,突出表现了孙犁先生始终如一、平易近人,勤劳俭朴,珍重劳动的质朴形象。在普通平凡的细节中,表现出大师品质的高尚,人生的美丽。

【技法小结】

对于初学写传记的孩子们来说,可以从写小传入手。那么如何写好小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小传的特点,明确写作的方向。

人物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篇幅短,力求“短小精悍”,一般是1000字左右。大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简介所写人物,包括生卒年代、籍贯、身世等等。二是叙述所写人物的主要活动,这是小传主体。三是简要评述所写人物的地位或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都必须具备的,不过人物的活动及主要事迹是必须有的。也可以多读几篇与传记相关的文章,为自己写作奠定基础。

二、确定所写的人物,搜集相关的资料。

你所要写的传记的人物应该是你最熟悉的、最喜欢的或者是对你印象最深的一位,惟有如此,你才能把这个所写传记的人物写好。一旦确定下来要写的人物时,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搜集与该人物相关的资料,尤其是抓住该人物的主要经历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来体现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同时要做到材料的真实性。比如:铁凝为著名作家孙犁写传记时就紧紧抓住传主“戴套袖”这一鲜明的特征,以小见大,反复强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始终如一、平易近人,勤劳俭朴,珍重劳动的质朴形象。再比如我们所学习过的《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描写并不多,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等,就能表现出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个性气质。

三、组织材料要恰当,做到构思要精巧

任何文章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写。在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紧接着就要认真地分析其特点,最后确定一个写作中心。只有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同学们千万注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来贯串全文。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有: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还可以以人物的某一特点为线索串起全文,比如张达明给著名作家陈忠实所写的传记,就紧紧抓住“抠门”这一特点,向读者展示了传主的陈忠实的形象,读后让人禁不住肃然起敬。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描写抒情和议论同步进行。

四、用语既要简洁有趣,又要饱含真情

传记要求真实,但是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我们写作时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做到叙述语言既要简洁有趣,又要饱含真情。比如茨威格写《伟大的悲剧》,严格按照探险队留下的日记等材料还原斯科特等人的经历,又通过合理的想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英雄气概。这样就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读者过目难忘。切忌将“小传”写成人物“履历表”。

(此文刊登在2019年12月份的《学习方法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