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失落,面试了5家公司,都让我回去等通知

 爱开发 2022-08-02 发布于广东

01

疫情影响,今年的“金三银四”变得有些特殊。往年这个时候,可是求职的黄金时期,只要一投递简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面试电话,今年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下,不少企业遭受重创,面临资金困难,很难独善其身,求职岗位也明显减少了。

后台有位读者分享了他近期的求职情况,分享给大家,看看大家是怎么分析的。

疫情期间参加了5家公司的视频面试,有两家,谈得还很愉快的,结果都让我等通知,一晃两周过去了就没了下文,有些失落。

面试屡次受挫,这种经历大多数人并不陌生。然而面试受挫时,该如何调整心态来面对这一问题,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得好。

刚毕业找工作,去面试软件开发岗位,由于基础不扎实,屡屡碰壁,要不就是笔试题一半做不出来,要不就是对于面试官的问题,一无所知,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软件开发这一岗位。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次面试,我都不敢提薪资要求了,只盼人家能收留。

如今,不知不觉也在这岗位岗位工作也有一段时间,渐渐知道了当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今天把心得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面试时屡次受挫,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就是认为这一家公司不要我了,接下来工作更难找了,心里因此产生了怯意,严重的还有对面试产生了恐惧。

心理学上,把这种思维模式称作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例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过分地推论出自己的能力是怎样的结论。自己把问题想得太复杂,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甚至把所有可能都想象为现实,自己吓唬自己。

因为一次失败就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这种思维在学生时期最为常见。读书的时候,升学考试比较多,每一次考试都能客观地反映出自己近阶段的学习效果。要是考得不好,我们一般都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参加工作了,要是也是这种思维惯性去面试,要是面试失败,也就容易先产生“我表现地不好,他们才不会录取我”的结论。面试受挫次数多了,越来越焦虑,甚至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

实际上并非如此,试卷的答案一般都是固定答案的,即使是开放性题目,也有很规范的评分标准。

而面试则不同。

有的企业招聘流程并不怎么规范,程序员这个行业,有的面试官并不怎么专业,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而没有系统性地对求职者进行考核。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此次面试的结果看得太重,实际意义不大。

那是不是每次面试失败,都可以归咎于对方的问题呢,恰恰相反,当我们意识到哪些问题是自身问题的、哪些问题是外在的,才能真正有效地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省。

了解哪些维度是有需要改善的,哪些维度是可以不必太在意的,这样对我们自身有更好的认识。这样的面试,即使是没有拿到offer,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加,我们自身的就会看得越来越全面,接下来的面试表现也会越来越好。

即使面试失败确实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沮丧。面试失败很正常,马云当年应聘KFC也失败了呢。既然失败已是事实,为之沮丧、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只会损伤身体,而看积极的一面,及时调整好心态,这才有好处。

失业可怕,但要是因此失去了信心更可怕。

02

面试屡次受挫,人往往会自觉形成很强烈的消极暗示,感觉就像是被社会的体系所抛弃,得不到认可。

然而,这种自卑心理可能并非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意念。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比尔·斯旺(Bill Swann)提出了“自我验证理论”(self-verification theory),该理论主张人们一旦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这就是说,人们不仅有获得他人认同的渴望,更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与自我评价一致。

当一个人正在待业,他的失落感可能就在吞噬他,他假想自己也让别人失望,认为别人一定会和他一样,瞧不起自己。

人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会陷入自卑的情绪,无法自拔。当再次求职又遇到了几个挫折时,他的世界是充满否定的,把对从前一段时间的否定渐渐变成对自己的否定,这会使得他在未来的求职中一直被动下去。而这一切,与他人无关,全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我们要清空这样的想法,重新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在《工作其实很简单》一书中介绍了找回自信的方法,值得借鉴:改变看待自己的角度,别总是把自己看成“失业(或快失业)者”,而是将自己定义为“有技能正待发挥者”。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正确的自我定义会让你感到未来机会无限,而产生正面的动力,带来正面的结果。

03

面试时屡次受挫,该怎么办?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1)采用“加法”而非“减法”

所谓减法,就是把起始值设置为100分,遇到挫折就逐渐减分。

以文章开头读者的情况为例,认为自己此次面试表现不错,应该能收到offer,结果并没有如愿,从而给自己减分。以减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面对屡次的失败时,分数不断降低,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进入恶性循环。

相反,要是能采取“加法”,面对失败时,首先反思自己从此次面试中获得了什么,从而给自己“加分”,失败越多,“加分”越多,接下来的面试会更加有信心。

2)简历要认真对待

程序员面试,面试官一般会针对你的简历,问各种技术要点。技术细节、工作经历、项目情况等。你必须对自己写下的每个字后面的隐藏话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要是简历这样写,熟悉内存优化,那面试官可能会问:能否讲讲哪些地方需要内存优化?具体情景是什么?你在项目中都做过哪些内存优化?这样针对一个话题进行展开谈话。如果你简历没写好,那么就意味着: 当你的简历到一位专业的面试官手上时,你可能被问得接不上来。这样对你是很不利的。

3)面试后的复盘

复盘很重要,没有复盘的行动往往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总结和沉淀。

在这里推荐你用 PDCA 循环(Plan\Do\Check\Action)理论来对每次每次面试进行检查和改进。

PDCA是为了提高质量的管理思想,是一套科学程序,注重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P”是PLAN:制定目标和计划

《礼记·中庸》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说明了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们是走一步算一步,缺少目标的定制和计划,认为制定目标这个很虚,根本没有必要,也就缺少对目标的实施,到底完成了多少,实现了多少,还是那些未实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无从复盘,面试也是如此,缺少充分的准备,大多数面试都是无功而返的。

“D”是DO:行动,实施计划

有的人制定计划,可以说,计划是相当的完美,可却没有行动力,总是三分钟热度,一时的激情过后就没了动力了。

知道计划的重要,可知道归知道,不去执行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知道求职需要个过程,有可能需要参加多次面试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要是一两次面试失败就气妥的话,那就糟糕了。

“C”是CHECK:对行动的结果进行检验

行动了,做了,要有个结果,对其结果是否满意,思考下次方案是否可以改进等。我们可以针对面试官的提问,自己想想是否还可以做出更好的回答?

“A”是ACTION:纠正错误,调整方向,其实也就是总结、完善的意思

一场面试结束后,我们可以回忆此次面试对面试官提问的反应是否恰当、准确?分别记录下 HR 面试问题和技术面试问题及回答,有总结我们才能更进一步把工作做得更好。面试后多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点更好的梳理和掌握。一次的面试失败并不代表自己能力不行,需要总结,寻找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好为下一次更好地面试。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作者:洪生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