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杏生丨濛江过去的饮食行业(二)

 广西海歌 2022-08-02 发布于广西

作者简介

  麦杏生,76岁,广西藤县濛江镇人,20岁离乡外出工作,现为南宁铁路局退休职工。五十年来乡音不改,故土情深。撰有濛江回忆录二十余篇。


三江水口的濛江镇(严万杰摄)

濛江过去的饮食行业(二)

麦杏生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南强酒家停止了餐饮酒饭筵席经营,仅留旅宿一项,亦改名为南强旅店,天香馆至51年也停业,肥佬三公在家闲赋,其子老兵夫妇俩仅做云吞面摊档。同年伍记也停业,老板黄洋返回粤省城。濛江街风云一时的著名饮店也成为历史,随着时代而结束。
世异时移,沧桑变幻,但濛江的饮食行业并没有因此而衰落。人民政府成立,社会安定祥和,饮食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尖而出,兴旺起来。众多个体户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五十年代初期,我见到的饮食有:吴婆婆的猪脚粉档(林伟琨母亲)、林天月母亲的扣肉粉档、老兵的云吞面档、徐轰的烧卖点心粉角档、柯娣记的粉面摊、古六叔的三鲜及第粥摊、汤家粉摊、邓四粉摊、局肃巷老陈的经济饭摊、丁卜一的粥摊、陈牛父子的南乳花生米和粉摊、交关(绰号,饭店八叔堂弟)的神仙钵、麦八叔的裹蒸粽摊、梁婆婆(黄强母亲)的汤圆担、唐杈的芝麻糊担、李火生的白果薏米绿豆粥担、杨宏侠粉摊、袁珠粉摊、莫十二粉摊、张记粉摊、廖任生父子的松糕及酸料档、江口村箩栗(绰号)兄弟的油炸糍、糯米糍、艾叶糍、独松四嫂的炖粉糕担、周寅的油炸饭、虾饼、关柱生的糖水黑凉粉档等大大小小有几十摊档,有的在自家门前开摊,有的流动档担,特别是圩日,全数出动。第一市场摊位全部摆满,边头角落处还有乡村担出来的狗牯簕(土茯苓)粉糕,饮食行业真是市场繁荣,百花齐放。


濛江米粉(湿粉)久负盛名,宜煮宜炒,厚薄均匀适中,爽口弹牙滑溜,凉拌亦妙。但摊档一般是采用烫浴法,即将份量的粉放入竹捞箕内,放入开水锅中略烫片刻,提起隔水,之后再倒入碗中,加上汤水,葱花,辣椒等佐料、卤熟的荤菜,就可食用了。这种吃法,简单快捷,适合摊档买卖。

油炸饭和虾饼,这两种小吃是五六十年代具有濛江地方特色的食品。炸饭是将大米煮熟成饭后,把饭倒出来,放在竹箕或案板上,铺开压平压实,一寸厚左右,冷却后用刀切成巴掌大小的方形状。另备油锅,将油烧开,还准备一盆米浆,内加适量的生盐,五香粉,搅拌均匀。

开炸时,用大夹或锅铲把饭块放入米浆内浸浆后即刻夹起入油锅,炸一两分钟,捞起隔油,即为成品了。炸饭较受农民群众欢迎,它外脆内软、香口,可送酒亦可当饭吃,经济实惠简单。

濛江依傍江河,鱼虾多,烹调方式不少,对于一些骨多肉少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小鱼,一般是采取煎炸之法,特别是挂浆油炸,连骨带皮都成为下酒的佐料。所以饮业人士,发掘出一种虾饼上市,是将河虾处理干净后,略加细盐腌妥,还需备好一盆像炸饭一样使用的米浆。制作时,使用一种类似油勺的专用工具:一垂直长柄带直径2寸左右的有边缘的圆形铁皮。将铁皮盛满米浆,放入虾肉数个,浸落油锅炸,一分钟左右即可出锅,成为一种金黄色的薄片虾饼,米浆和鲜虾结合,相得益彰,香脆可口鲜美,营养丰富,无论城乡群众,大人小孩,都喜欢吃,是送酒小菜之一。
卤菜是大众化的,如焖猪手、焖肉片,焖牛腩、炸鱼条、油豆腐样、卤猪杂、烩牛杂、叉烧、油炸花生米,各摊档的熟菜卤菜各有高招,色香味美。
凉拌吃法多在夏天,河粉不需烫,直接加熟油,酱油或甜酸汁等佐料拌匀吃,这种吃法清凉爽滑,不少人喜欢。有门店的人,自己亦会加工烧鸭供应,如娣记,宏侠等门店。
到集体化后的六七十年代,各饮店均有自己较大的门店后,增了炒粉、卷粉等多样化吃法,这是后话了。
濛江饮食业的粥品也是很有本地特色的,是现煮现卖,粥底熬得稠烂,以不见米粒为标准。(有时会略加少许食用苏打)如鸡粥,要把鸡骨全部剔光,成为纯肉,切成手指般大小肉粒,以姜、糖、酒、盐腌过,放盘中待用。
食客点名要时,从粥锅取出适量粥底,倒入轻便小锅,放上小炉猛火煮滚,再从肉盘取出若干鸡肉加入小锅加盖,1一2分钟就熟了,下碗、放些少葱花和酱油调味,就可享用了。
三鲜粥,是生鲜猪肝片、瘦肉片、粉肠段三样食材,其操作和煮鸡粥一样。
及第粥,是荤3素7食材,有熟猪肉粒、熟西肚粒、熟蜇皮、葱花、青蒜粒、芹菜粒、凉薯粒等,以上食材汇合一齐,加入热粥(不用再煮)拌匀,即可食用了。

濛江因为是交通要道,日夜有客船停留经过,旅客来往较多,所以夜市也是很热闹的。这主要集中在中巷口—大庙后这段大街。夜市常见的摊档有丁卜一的粥摊,有鸡粥、及第粥、梁婆婆的汤圆担、唐权的芝麻糊、李火生的绿豆粥、麦八叔的凉茶摊、廖任生父子的酸料档、周二的糖烟摊、刘初的水果摊。那时候尚未有电灯,摊档是以火油灯照明的,摊档点松烛灯、担子档点灯儿。大小灯光交辉,倒也照得那段街通亮。
五十年代时,街上文娱活动不多,但在晚上逛逛夜市,去走动下,饮杯凉茶,吃点甜品、粥品,吃件酸嘢,是街坊们的一种消遣方式。还有些年轻人也喜去刺激下,拗蔗须,即把甘蔗去掉头尾,取中段,在蔗皮用刀划一圈,二人各握一段,双方用力拉断,然后比谁的蔗须长,长者为赢,短者为输,就付蔗钱。青年人争强斗胜,一帮少年看热闹起哄,为夜市添加了不少人气。
有时候,成年人也会赌斗下,有次冬夜“二大王”摆了一档“狗肉滚三滚,神仙都难忍”的狗肉粉,吸引了不少爱吃此物的吃货前来酌一口,以驱寒冷。饮业高手徐轰也在场,笑谈中与人打赌,内容是二碗狗肉粉,一瓶辣椒粉(10多克左右),徐毫不犹豫立即行动,把辣椒粉倒入第一碗粉中,搅拌一下,三下五除二一分钟不到就吃完了,接着吃第二碗过咀,全过程不用五分钟,赢了打赌,面不红心不跳,在场观看者个个惊诧不已。


濛江街吃得辣的人不少,以前,许多家庭都有酸糟罐,按时令腌些瓜果蔬菜、荞头、生姜、辣椒之类,做平时佐餐小菜之用。
有一次,我和发小邓伟棠在亚瘦四家厨房捞酸糟罐木瓜吃,本街的“大罗三”闯进来,要吃一份,我们的条件是要他先吃辣椒,否则没门。那小子居然毫不畏惧,拿起辣椒就吃吞下去,这是一种青白色的牛角椒,其辣度虽然比不上米椒,指天椒厉害,但在本地可以排上前五名辣,瞬时间,只见“大罗三”面红耳赤,眼泪、鼻涕、口水一齐流,张嘴直喘气,十分狼狈。这是以大欺小(我们当时年长几岁)的恶作剧,几十年后的今天尚可记忆。
当年,还有一位腌制酸料的高手刘飞龙,他善腌各类果蔬,有萝卜、木瓜、黄瓜、荞头、辣椒、甘草榄和顺榄、酸杨桃、桃子、山楂、仁面子等,他在上新街自家门口设档,每天吸引不少人来购买,特别是青年、儿童。刘还善通音律,吹一支中笛喉管,颇为动听。她女儿杏梅,当时青春靓丽,能歌善舞,是街上的文艺骨干,后为粤剧团的当家花旦。
下新街冲头这边,还有李财记家,善制各种手工米面饼品,是家庭式作坊,在濛江也是较有名气的。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浔江诗社与容州诗友藤县采风系列作品

黄碧云作品  梁军昌作品  邓永毅、韦文娟作品  朱强鸿作品  韦楚良作品 

陈伟玲作品  甘  斌作品   李识经作品  张远作品   黎华旭作品

石瑞圣作品  何海荣作品

石瑞圣丨简评梁军昌先生诗作《藤州东坡亭怀古》

安城风韵丨忆“奋强”电船”三首

李琼丨2022年第二季诗词小辑

西江水月丨容邑三子游黄杨山金台寺

西江水月丨诸友听蝉等绝句五首

何海荣丨近作三首

“破除规矩”的石化龙将军楹联

冯成修与藤县太平墟姑苏庙

藤县访苏亭名联作者考

朱强鸿丨刮竹麻

黎华旭丨近作几首

何海荣丨我笔下的梧州

何海荣丨南有象棋镇,北有三棋村

何海荣丨咏濛江安城楼、新河堤诗词及对联几首

《浔江集韵》(第四辑)之荷塘别调

麦杏生丨濛江过去的饮食行业

濛江地理志之濛江圩(清代至民国)

铭记一段岁月,追寻几许乡情。《安城风韵》,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书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