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宗杰 点评:王书明 ![]() 开封赏菊 喜闻梁苑绽金花,登上龙亭看彩霞。 万紫当依午门数,七颜又向御街夸。 情俦牵手恋芳径,雅士凝眸观碧纱。 百态千姿犹少女,香风吹醉忘还家。 点评:文人对菊花的喜爱由来已久。每到深秋时节,当菊花做为秋天的压轴主角闪亮登场时,总能引来众多的诗家竞相吟咏,放声高歌。我们品读杜宗杰先生这首《开封赏菊》,仿佛也置身于龙亭之上、潘杨湖畔。这首诗的亮点在于“赏”。首联由“闻”开始,到“登”、到“看”,紧扣主题。颔联先“数”后“夸”,也是“赏”的结果。“数”的、“夸”的是万紫千红的菊花映衬下,中午门的威严肃穆和御街的雕梁画栋,何其壮观。颈联由颔联的“大场景”又转到“小场景”,笔法娴熟细腻,描绘了牵手的情俦和凝眸的雅士在菊花丛中各自的神态。作者在尾联把千姿百态的菊花比作袅袅娉婷的少女,似乎人生又回到了春天,意境旷达,回味无穷。 ![]() 咏 菊 不羡春光偏爱秋,青娥相伴更温柔。 有情任作香波涌,无怨堪将金梦收。 一自冷霜侵袭后,便凭傲骨占枝头。 冰天蕴秀诗家颂,千古高风世代讴。 点评:这首《咏菊》开宗明义,首联表明了诗人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为了承接首联,颔联则进一步彰显了菊花的气节,与“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宋·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句)有同工之秒。颈联“一自冷霜侵袭后,便凭傲骨占枝头”, 则展现了菊花不涉世态炎凉,不惹红尘妒火,它更像雅人隐士。尾联与首联呼应,总结了历代文人喜爱菊花的状态,高雅脱俗。 ![]() 颂 菊 独抱疏篱恋暮秋,萧萧岂夺一枝柔。 孤标傲世梅花引,冷艳流香桂魄收。 霜裹悠悠魂入梦,风摇倩倩月簪头。 凌寒洒落缠绵处,惹得诗人得意讴。 点评:婀娜多姿,香味芬芳;不畏严寒,傲视寒霜。这是菊花的优异品质,人们讴歌她赞美她,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畏。诗人在这首诗中有了充分的体现。首联“独”、“一”,颔联的“孤”、“冷”,无不展现了菊花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娇艳却不妖冶,质朴却不卑微的脱俗的品格。这样的品格自然成为诗人的追求,所以就有了颈联“霜裹悠悠魂入梦,风摇倩倩月簪头”。尾联归纳总结,韵味绵长,体现出诗人在“凌寒洒落缠绵处”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心胸。 ![]() 题 菊 一从篱下看金花,便采幽香佐酒茶。 曾引黄巢咏高洁,又朝陶苑染欣嘉。 披霜无惧罡风骤,逐梦何惊冷月斜。 不向春宫争妩媚,相思缕缕织秋霞。 点评:在淡淡的凉风里,赏菊、赏秋,无限惬意。诗人首联下笔流畅,清新自然。颔联对仗工稳,用典无痕。黄、陶二人是古时咏菊高手,其诗作几乎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比照古人,作者也受到菊花高尚品格的感染。颈联大气豪迈,意蕴饱满,触摸到了菊花的傲骨。尾联首句平铺直叙,无论是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俏不争春。后句“相思缕缕”引读者遐想无限,是对春天的留恋?是对青春的回味?是对美人的怀念?但无论如何,这“缕缕相思”正编织者美丽的梦想,美丽的秋色,美丽的人生。 咏梨花 耽守冰清抱朴真,无心斗艳独修身。 千枝含露滋如玉,一片飞花减却春。 堪赞芙蓉难带浊,须知晴雪不沾尘。 东风临处多芳草,偏摘琼枝赠与人。 点评:千百年来,梨花被赋予了寂寞之花,往往用来形容美人的哭泣,佳人的孤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首诗是杜先生用灵巧的笔触,敏锐的思维和对梨花的痴爱,描写了梨花的纯洁、质朴和静雅。首联笔墨灵动,语言凝练,写出了梨花的高洁。颔联工稳,画面感强烈。颈联则用芙蓉、晴雪作对照,甘当陪衬,低调朴素。尾联笔意清新,别具味道。整诗笔法老道,独具神采,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纯净的个人品德。 ![]() 咏葵花 细腰袅娜托金盘,每向太阳开笑颜。 已借朝晖衷语诉,还从暮色激情关。 风梳黄鬓窥三昧,雨润芳心见一斑。 永逐光明不回首,满怀挚意洒人间。 点评:咏物诗往往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发情感。向日葵寓意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诗人这首《咏葵花》,咏物言志,物我合一。首联语言清新,质朴淡雅。用最平凡的笔墨渲染着崇高的愿望。颔联遣词准确,对仗工稳,彰显了积极向上的情怀。颈联语言流畅,移形入神。尾联则回归到首联,概括了向日葵的一生,也喻人之忠贞刚强和乐观。整诗读后令人昂扬向上,朝气蓬勃。 咏杏花 一绽芳心最可人,枝头吐艳抱阳春。 虽无倾国倾城色,却作崇医崇教邻。 曾有出墙窥丽日,莫朝飞蝶慰孤身。 南园独守情难了,堪与桃花结眷姻。 点评: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作者这首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书写杏花烂漫盛开的美丽景象,似乎要摘下来捧着让客人观赏,表达诗人对杏花的喜爱。绘形绘色,语言优美,颇为人称道。颔联把杏花人格化了,读来倍感亲切。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孤”和“独”,感受到了作者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的写照。整体来看,构思新颖,韵味悠长。 赏杏花 问君何似太真姿,二月春风载客驰。 自在园中逐春梦,便从墙上洒情丝。 骚人临艳诗心醉,好雨摇红笑靥滋。 凭折一枝无所动,莫非此物不相思。 点评:这首诗用问句起头,引人入胜,显示了作者熟练的用笔技巧。“二月春风载客驰”,轻轻松松把人带到二月的春天,让人憧憬,令人向往。颔联工稳流畅,读来轻松、亲切,好像使人看到了一枝透出墙来的娇艳欲滴的花朵。此情此景,不由得作者在颈联笔锋一转,使人联想到诗人的感受和沉醉的姿态。也因此有了结句“莫非此物不相思”的提问,真是意犹未尽。 咏海棠 红白参差满目新,篱边摇影更传神。 激情荡漾依明月,香梦缠绵恋暮春。 赘入芳园不争媚,耽依浮世未沾尘。 几经风雨魂仍在,一袭柔姿比太真。 点评:海棠花的美似乎用语言没办法形容。海棠花是美丽妖娆的花,她既大方,又羞涩,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诗人最为钟爱的花种。诗人像吟咏梅花、菊花那样来吟咏海棠花,赋予海棠花以美好的品格。诗人在这首诗中,醉人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花影参差,红白相间,如何不令人沉醉呢?接下来“激情荡漾”、“ 香梦缠绵”也就不奇怪了。颈联突出了海棠的个性,“不争媚”、“ 未沾尘”,用拟人化的妙笔,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的情愫和一生的追求。“几经风雨魂仍在”,把海棠不怕艰难敢于献身的顽强精神做了总结,也把整诗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桃花吟 漫步城南香雾中,喜看林苑尽飞红。 狂生攀折绛云落,靓女依偎春意蒙。 人面桃花纵相似,神魂心事岂能同。 只缘崔护吟哦后,便惹诗家乱逐风。 点评:正当春晖普照、光彩遍地之际,花间小路蜿蜒其中,桃花盛开如着绮妆,引动观赏者流连其下。宋邵雍有诗曰“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今天我们读的这首《桃花吟》,起笔自然,带着读者玩赏于“城南香雾”之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狂生”的恣意,“靓女”的羞涩。诗人厌恶“狂生”的无知,更衬托出对桃花的喜爱;对“靓女”的娇羞,则映衬出桃花的娇艳。接下来“人面桃花纵相似,神魂心事岂能同”一句,面对此境,诗人发出了由衷地感叹。尾联则引用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典故,尤其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表现出一种莫名的惆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樱 花 子规未到泪先倾,谁解枝头脉脉情。 才向柔风吐真语,又逢阴雨付哀筝。 一帘幽梦尘泥掩,几缕碧烟阡陌横。 空抱春心何处寄,凭栏借问燕无声。 点评:这首诗开头就显现出一个“悲”字,引人入胜。细腻的笔法,哀婉的情愫通过首联“泪”、颔联的“哀”、尾联的“空”,用“柔风”、“阴雨”、“幽梦”等连接起来,表现了悲苦缠绵之态。全诗韵律和谐,首尾呼应,情感真挚,气韵流畅。 桂 花 金粟风摇正吐黄,惜无蜂蝶占芬芳。 娇姿情绕东篱竞,清夜露滋西苑扬。 每惹嫦娥生妒意,更招骚客谱华章。 悠悠心思谁能解,惟有秋闱第一郎。 点评:这首诗下笔轻松自如,首联并无惊人之句,实则先抑后扬,开合有序。颔联语言质朴,清丽含蓄。写到颈联时话锋一转,化典无痕,手法高超,用嫦娥生妒描绘了桂花清新怡人、优雅脱俗。尾联“悠悠心思谁能解,惟有秋闱第一郎”,更是把全诗带到高潮,这秋闱第一郎自然就是折桂的状元郎了。全诗意境开阔,气脉流畅,极具艺术感染力。 0 作者简介 作者杜宗杰:字子英,笔名秋风,别号中原居士。曾用网名邺下访客。中华诗词学会、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嵩岳诗社副社长,《嵩岳诗声》副主编,郑风诗社副社长,中天诗社常务理事,安阳诗赋学会理事,白马诗社顾问。著有《子英诗词》《秋风集》等。 0 点评者简介 点评者王书明:网名黄池樵客。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嵩岳诗声》副主编,嵩岳诗社、中天诗社理事。 嵩岳诗社社委会 社 长:王国钦 副社长:(按姓氏笔画排序) 范剑克 杜宗杰 李志强 胡守明 杨平喜 蒋朝显 秘书长:李 焰 王聚中(常务) 《嵩岳诗声》编委会 主 编:王国钦 副主编:范剑克 杜宗杰 王书明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国钦 王书明 王聚中 玉 蝶 杜宗杰 李 焰 来 鸿 张树勋 范剑克 胡 意 墨 涵 统 筹:李 焰 王聚中(常务) 制 作:张珍珍 嵩岳诗社: 一个站在嵩岳之巅放声歌唱的民间诗人社团。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