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首唐诗赏析 (下)

 陋室书屋2 2014-10-23

百首唐诗赏析 (下)  

2014-05-26 16:14:35|  分类: 名诗词赏析 |举报 |字号 订阅

百首唐诗赏析 (下) - 季也亲 - 季也亲的博客

百首唐诗赏析 ()  

         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咸阳城:秦时曾为国都,在唐代隔渭河与长安相望。  蒹葭(jiān jiā):一种水草,即芦苇。《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故“蒹葭”“杨柳”两者均有怀思之意。  汀洲:水中小块陆地。  溪、阁:作者自注,“(咸阳城)南近蹯溪,西对慈福寺阁”。  芜:丛生杂草。  秦苑:秦时宫苑。  行人:游人。  当年事:指秦汉两朝灭亡。  故国:故都,即咸阳。  渭水:渭河,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咸阳,东流人黄河。  

【赏析】这是一首登楼抒怀之作。首联“一”上高城而有“万”里之愁,是巧用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取得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何而“愁”?下句一个“似”字道破,蒹葭杨柳,恰似江南汀洲,“愁”正是乡思啊。此联在笔法上,起句笔势豪纵,愁情万里,又一笔挽回,直写眼前所见,收放自如。颔联扣题中“晚眺”二字,写日暮景色,云起日落,凉风满楼。一“起”一“沉”,一句内自成对比,“山雨”未至而风已起、云已涌,更饶虚实相生之趣。“山雨”一句景变而情迁,使读者恍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渲染重大变故即将发生预兆,语多警策,遂为名句。颈联在前诗大背景下续写秦苑绿芜、汉宫黄叶,凭吊前朝遗迹,抒发兴亡感慨,极其惨淡凄清。此六句触景生情,又因情写景,客观之景物与主观之感情交融一体;最后两句直抒胸怀:不要再提当年的兴亡故事,一切俱往矣,风流不再,惟有滔滔不止东流水。客中吊古,婉转含蓄地抒发了国之将亡悲凉预感。  

       牧:《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将:拿起。  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赏析】这是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写。诗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牧:《泊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商女:卖唱歌女。  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简称,后人评为亡国之音。  

【赏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豪强权贵之荒淫,深刻犀利。  

        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迢迢:形容遥远。  玉人:指美丽歌女;一说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前二句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后二句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牧:《赠   別》  

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豆蔻(kòu)句:喻处女,后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多情句: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尊:樽,酒杯。  

【赏析】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在筵席上难分难舍情怀。首句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铃铛。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  驿墙:驿站墙壁。这句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湖塘。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羁旅行役之苦,抒发个人仕途失意感慨之作,是诗人离开长安投靠亲友,途经商山时所作。“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首联两句叙述了诗人启程时间和心情,写早行引起对故乡的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不用一个动词,只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清冷图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更被清人沈德潜评为“早行名句尽此一联”。第三联细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落,枳花盛开,点出了早春的节令,也写出了料峭寒意。“明”字别开境界,颇多亮色。尾联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自身孤独失意情感。  

        温庭筠:《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释】荒戍:荒废防地营垒。  浩然句:指远游之志甚坚。  郢(yǐng)门山:即荆门山。  孤棹(zhào):棹,桨。孤棹犹言孤舟。  樽酒:犹杯洒。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起调特高,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二句情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然之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可谓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汉阳、郢门相去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而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但结句无甚深意。虽文饰脱去温(庭筠)李(商隐)之纤细艳丽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见晚唐诗不及盛唐诗之一斑。  

           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貂锦:借代精锐士卒。  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今陕西北部。  

【赏析】《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反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李商隐:《隋  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九重:指皇帝所居。  障泥:马鞯(jiān),垫在马鞍下挡泥布帷。  

【赏析】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出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李商隐:《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情绪。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  却话:从头谈起。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李商隐:《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丝:与“思”谐音,表相思。  月光寒:言夜已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  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后泛指信使。  

【赏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蜡烛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绵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凄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李商隐:《嫦   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云母屏风:以云母饰制屏风。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戴:《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灞原:灞,灞水。灞原,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致此身:这里指为国家效力。  

【赏析】诗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巢:《菊   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九月八:古代 九月九日 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透:弥漫。  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颜色。  

【赏析】此诗又题作《不第后赋菊》,据说是黄巢科考落第后所作。科考的失利让他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封建王朝的腐朽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诗巧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怀抱。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辞采壮伟,意境瑰丽,可谓前无古人。首句“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表现出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气势,充满了热情期待。第二句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比,更是石破天惊。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三、四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伟情景:宛如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弥漫全城,直冲云天,好似整个长安城都成了菊花的天下。此诗中的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而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动态美。  

          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释】焚书坑: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世把“焚书坑”三字连读,于是有人在临潼骊山下伪造了一处古迹,题为“秦始皇焚书坑”。  竹帛:代指书籍。  关河:关山池河,泛指拱卫京城天险。  祖龙居:指秦始皇所住咸阳城宫殿。祖龙,秦始皇。“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  山东:崤函以东,即战国末年秦以外六国地盘。  刘项:刘邦、项羽。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奏议,在全国搜集焚毁百家经书,并为此活埋了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即所谓“焚书坑儒”。诗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做的书籍化为灰烟消失时,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明叙暗议,虚实相生。次句写虽有关河险固,也保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此句生动地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笔调多有辛辣嘲讽。第三句转折,用夸张的笔法压缩时间,突出战乱发生快。末句轻轻指出最后灭亡秦王朝刘项二人——一个长期混迹市井,一个出身行伍之间,都不是什么读书人。语气揶揄调侃,指出焚书无用与荒谬,对秦始皇焚书愚民的暴虐行径进行了更为辛辣讽刺。全诗词藻清丽、明快爽朗,于嬉怒笑骂之中揭示矛盾,剖析事理,颇具特色。  

           松:《己亥岁二首(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泽国:水乡泽国,指江南地区,唐末朝廷镇压农民起义,长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战图:战事地图,这里指战场。  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凭:请,求。  封侯事:唐僖宗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功绩”受到封赏。  

【赏析】这是一首非常有名反战诗。“己亥岁”这个诗题很醒目也很特殊,以干支年份为题,表明诗中所写的是具体该年发生的事,是活生生社会政治现实。首句说水乡泽国江山都被画入了作战图,委婉曲折地描绘出一幅到处兵荒马乱悲惨图景。次句是说战乱让老百姓连打柴割草艰辛但平静生活都过不上了,用“乐樵苏”来表现“生民”的要求其实很低,更反衬出人民的不堪其苦。第三句词声凄苦,似在请求不要再说那些将军升官封侯的事情。为何不说?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末句不仅是深哀巨痛的回答,更是血泪斑斑控诉:一个人立下战功得以封侯,是以千千万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句中“一”与“万”,“功成”与“骨枯”形成强烈对比,令人触目惊心,揭示了战争的悲惨无情,也讽刺了那些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将军。此句词约义丰,掷地有声,遂成千古警策。  

              偓:《已 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释】猩色:猩红色,大红色。  龙须: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此处代指草席。  

【赏析】这是写景寓情诗,诗人通过对一间华丽精致的金闺绣户和一年中最舒适“已凉未寒之时”的天气的描绘,点染了在深闺绣阁中的主人公渴望爱情生活的情怀。布景种种,不仅写出了卧室的华贵气派,还增添了绮靡的氛围,并点明这是在一年中“已凉未寒之时”,便把主人公一种闺情绮思推到极点。故蘅塘退士批曰:“此亦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此论确有见地。  

        金昌绪:《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赏析】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又因为吵醒了和远戍的丈夫相会的好梦而迁怒黄莺,思妇深情表现得如此曲折、细腻和奇妙!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注释】县宰:县令。  朱绂(fú):系官印红色丝带,然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生灵:生民。  

【赏析】这首诗对于典型现象的高度概括,是通过对于“初经”与“再经”的巧妙安排完成的。写“初经”时的所见所闻,只从“县民”方面落墨;是谁使得“县民无口不冤声”?没有写。写“再经”时的所见所闻,只从“县宰”方面着笔:他凭什么“加朱绂”?也没有说。在摆出这两种典型现象之后,紧接着用“便是”作判断,而以“生灵血染成”作为判断的结果。“县宰”的“朱绂”既是“生灵血染成”,那么“县民无口不冤声”正是“县宰”一手造成的。而“县宰”之所以“加朱绂”,就是由于屠杀了无数冤民。在唐代,“朱绂”(指深绯)是四品官的官服,“县宰”而“加朱绂”,表明他加官受赏。诗人不说他加官受赏,而说“加朱绂”,并把“县宰”的“朱绂”和人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联系起来,用“血染成”揭示二者的因果关系,就无比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统治者与民为敌的反动本质。结句引满而发,不留余地,但仍然有余味。“县宰”未“加朱绂”之时,权势还不够大,腰杆还不够硬,却已经逼得“县民无口不冤声”;如今因屠杀冤民而立功,加了“朱绂”,尝到甜头,权势更大,腰杆更硬,他又将干些什么呢?试读诗人在《题所居村舍》里所说的“杀民将尽更邀勋”,便知这首诗言外之意了。  

               秦韬玉:《贫  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蓬门:茅屋门,指贫女之家。  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服饰。  共怜:共爱。  俭梳妆:此处“俭”作“险”,意为奇形怪状打扮。  苦恨:甚恨。  压金线:按捺针线,指刺绣。  

【赏析】这首诗历来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表面上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独白,咏叹自己贫苦身世,倾诉内心惆怅的心情;实际上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愤,抒发了诗人对世间庸俗得到追求、高尚反受冷落感叹。诗情哀怨,形象鲜明,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诗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心情。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后人广泛引用。  

       杜秋娘:《金  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金缕衣:以金线制成华丽衣裳。  堪:值得,可以。  直须:就应该,不必犹豫。  

【赏析】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