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波‖读画如读诗:康定斯基的骑士《抒情诗》

 锦里春风故人 2022-08-04 发布于四川
读画如读诗:康定斯基的骑士《抒情诗》
撰文/徐波

康定斯基肖像(Portrait by Gabriele Münte)

1911年,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建立“青骑士社”,创办先锋杂志《青骑士年鉴》,宣传自己的抽象艺术和艺术理论,由此进入绘画创作的抽象画时代。也就在这一年,康定斯基创作了一幅非常优雅别致的油画作品,即《抒情诗》(Lyrics)。1913年他出版一本诗画合集,自称是“音乐专辑”(Klänge),包括他在1909年至1911年间创作的38首散文诗,以及1907年开始创作的56幅木刻作品。布面油画《抒情诗》被改作木刻收入诗画合集中,只是色彩稍有不同。这充分说明康定斯基对该作品的重视,其标志着他从现实主义风格到抽象艺术的转折点。

康定斯基:油画《抒情诗》,1911

康定斯基:木刻《抒情诗》,1913

康定斯基这首《抒情诗》不是用文字来写成的,而是只用了几条位置恰当的线条和几块色彩,以最简单的手法描绘了一飞奔的骏马和全神贯注的骑手,通过对形式、线条和色彩的自由运用,达到了情感和才智的完美结合,抒发了内在精神情怀。

《青骑士年鉴》封面

在他的一生中,马和骑手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心理分析者认为,这马和骑手是康定斯基的“阿凡达”(Avatar),是引导康定斯基完成人生转折的另一个自我,是他心灵的指南针。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骏马和骑手的主题反复出现,成为重建他的童年、概念化他的天赋和命名他创建的艺术组织“青骑士”的无处不在的重要意象。

康定斯基:Tempered Elan,1944

骏马和骑手的象征符号主导了康定斯基艺术生涯的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一往无前,勇于挑战的骑士精神指引着他在其30岁的人生转折点,毅然放弃法律学教授的职业生涯,投身绘画艺术事业。他在自传中说过自幼喜欢马,骏马和骑手是他童年记忆的中心,可被视为他勇猛精进的自我投射与精神象征。在他死前不久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Tempered Elan)中,马和骑手的符号再次出现也绝非偶然。因此,骏马和骑手主题经过多年的缓慢演变,如他坚持认为的那样,其抽象艺术来自自然,是逐步去除了风景画的具象性,在其艺术实践中发现了另一种基本的、永恒的、不变的,他称之为形式的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在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不再试图表现世界,即描绘其对象(如具体的马的形象),不再是对可见事物的描绘,而是要描绘不可见的东西(如他对马的感受),即他所说的“内在需要”(inner necessity)。

康定斯基:《蓝骑士》, 1903

康定斯基:《森林中》, 1904

康定斯基:《圣克劳德公园的骑马人》, 1906

康定斯基:《即兴 III》, 1909

康定斯基:《山峦》, 1909

康定斯基:《即兴ⅩⅡ: 骑士》,1910

康定斯基:《即兴ⅩⅩ: 两匹马》, 1911

康定斯基:《印象Ⅴ: 公园》, 1911

康定斯基:《白色之上 II》,1923

1903年的《蓝骑士》(blue rider)到1909年的《即兴》(Improvisation Ⅲ),一直到1911年的《抒情诗》,画中的马和骑士的形象还清晰可辨。然而,1911年是他走向抽象艺术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同年创作的《印象V公园》(Impression V:Park)中,完整的骑士形象已难觅踪迹,画面左侧的黑色线条好像勾勒出马上骑马的轮廓,前景处那一抹缥缈的蓝色像是骑士的斗篷,整幅画色彩鲜明,线条狂野,让画面凸显出速度感。到包豪斯时期,他在作品《白色之上》(On White Ⅱ)中,索性将骑士形象简化成几何图形,使用硬朗的交叉对角线构图,黑色线条从画面中心向着斜前方的延展,来表现骑士纵身跃起,骑马奔驰的意象。

康定斯基:《蓝山》, 1909

除了心理意识的分析外,也可联系宗教经历来分析康定斯基的骏马和骑士主题。因此,有人认为,骏马和骑士的主题象征着他对传统审美价值的抗争,以及他通过艺术的变革来实现更美好、更属灵的未来的梦想。1909年,也就是他完成《蓝山》(blue mountain)的那一年,康定斯基还创作了至少七幅以骑士为主题的油画。在那一年,他的风格变得越来越抽象,其主题关注点从描绘自然事件转向宗教启示性故事。到1910年,艺术家的许多抽象画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学来源,即圣经《启示录》。骑士象征着《启示录》中的骑士,他们将带来史诗般的毁灭,之后世界将得到救赎。如《即兴Ⅲ》中头戴红色兜帽、身披橙色披风的骑士形象非常显眼,他正骑一匹蓝灰色的马踏上一座桥。这好像是《启示录》描述的景象,七印中的第四匹马的颜色正是蓝灰色。《新约·启示录》第6章7-8节是这样说的:“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康定斯基:《即兴Ⅸ》,1910

康定斯基:《作曲Ⅷ》, 1923

康定斯基将自己的诗画合集称为“音乐专辑”,也经常将他的抽象作品像音乐作品那样命名,如“即兴九号”(Improvisation Ⅸ)、“作曲八号”(Composition Ⅷ),等等,这也不是出自偶然。关于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创作与音乐的关系从来就有不少猜测。他多才多艺,喜欢诗歌和音乐,并且与现代派音乐家勋伯格有交往,他们都是“青骑士社”成员,长期有通信联系,分享和探讨艺术创新经验。同代人和他本人都说他真的能“听到”颜色,“看到”声音。康定斯基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音锤,心灵是钢琴那无数的琴弦。艺术家是弹琴的手,通过弹这个或那个键来引发心灵的颤动。”因此,他的抽象艺术作品,那些跳动的圈圈点点,鲜明的色块,多变的线条似乎可以像听音乐那样来欣赏。当我们看他的作品时,仿佛艺术家仅仅借助明亮的色块、线条和轮廓就能创造出一种快速运动的感觉,好像整个管弦乐队在我们的脑海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喜欢康定斯基的人不少,都觉得他的抽象艺术色彩和线条变化无穷,既生动又神秘,像诗歌如音乐。本来欣赏现代艺术到这一步也就差不多了,不过观者总想弄个明白,试图看透艺术家的心思,明白艺术家创作意图,想懂得作品表达的“意义”。然而,要做到像读一篇散文那样的“明白”,要像看一幅具象艺术作品那样的所谓“懂”,对于欣赏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来说是不现实的。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不好“懂”,其实所有现代艺术都很难“懂”,首先是现代绘画不懈地求新求变,全然不同传统古典艺术,不追求再现写实,似乎完全拒斥对外在世界的模仿;其次是艺术家不断向内挖掘,深化自我探索和内在精神的表现,似乎就不求人人都懂;第三是由于其从具象走向抽象,着重结构和形式的探索,赋予作品更自由的解释空间,这就需要观者更主动地参与。因此,欣赏现代绘画就更像读诗歌听音乐了。诗无达诂,各随所得,音乐同样要听之以心,不同的人有不同体验,欣赏现代艺术最讲究个人的审美体验,要求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当然,有丰富的知识方能养成良好的艺术品味;有良好的艺术品味才能有更深刻的艺术体验。因此,欣赏现代艺术尽管看重主观审美体验,不过知识、品味、体验之间的关联不可不留意!

金克木先生在论诗歌时所说,艺术家用艺术语言发送的信息总是一个世界。接收者能不能发现并进入这个世界,这是能不能欣赏的问题。发送者怎样传达这个世界,这是创作的问题。在现代艺术的信息传达中,观者是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艺术家有一个世界要表达,观者接收到一个世界,其实都是自己的世界。“所谓懂也只能是类似参禅的人的悟道。此一偈来,彼一偈去,如来拈花,迦叶微笑。有的人觉得这一下是当头棒喝,懂了,而别人也许还在茫然。”


因此,现代艺术是一定可懂的,只是不可能人人都懂,还要弄明白到底要在其中“懂”什么。如康定斯基自己所阐释的,观者不能太局限于外在世界,总是要在绘画作品中去找寻一个“意义”,就是去寻找一幅画各个部分之间的外在联系,关注画家对自然的模仿,对客体自然的表现,留意画作的解剖和透视等,而唯独不去探寻对绘画内在生命的理解,也不想使绘画直接作用于自己。放下寻找“意义”的功利性企图,接受画家的邀请,用心去接近艺术的内在生命,通过审美来超越现实,在审美愉悦中走向终极自由,“看不看懂”就不再重要了。

康定斯基: Romantic landscape,19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