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级管理(10):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

 leeechen64 2022-08-04 发布于重庆
家长是教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合作伙伴。学校和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担负着同等重要的任务,但家庭对孩子影响处于更重要的地位。家长会是家庭、学校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交流合作形式。它是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的桥梁,也是家长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情况的纽带。因此,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当前中小学家长会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召开次数偏少。大多数学校平均1次/学期,甚至有的学校1次/学年。
二是时间比较固定。大多数家长会一般都在半期考试后举行。
三是内容单一陈旧绝大多数学校把家长会开成单纯的学习动员会和"考试成绩发布会"。
四是形式呆板。首先是领导向家长们灌输有关家教的大道理;其次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本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就如何辅导、教育孩子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发放本班及同年级学生成绩统计,批评某些表现不良的学生。第三,任课老师依次是语数外,然后是理化生,最后是音体美逐一登台发言。
五是出发点不妥。学生评价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对优生分析过多,以致差生家长不愿参会或很少到会。
六是让家长陷入两难境地。家长一方面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另一方面害怕开家长会,惟恐自己的孩子成绩靠后,在其他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来,而那些"问题"的学生的家长更是惶恐,害怕老师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毫无颜面自尊。
七是家长会给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家长会有损家长尊严。一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借助家长会发泄平日里那些调皮孩子给他(她)带来的怒气,一些有头有脸的家长坐在教室里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一面听着劈头盖脸的教训,一面压抑着心中越来越大的怒火。
二是家长会让学生惶恐不安。教室外,躲着偷听的孩子听到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飙,提心吊胆。毫无疑问,今夜难免要下"暴风雨"。
【案例】有位开完家长会,带着一张暗无天日的脸回到家里,一言不发,钻进书房,关上了门。几次叫他吃饭,房内杳无声息,这死一般的寂静得让孩子心里发毛,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家里的空气凝固,忐忑,紧张,不安,害怕等笼罩住整个家庭,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三是家长会开成了攀比会。即使“五好”(德智体美劳)孩子,也难免要听爸妈喋喋不休:人家××这次考100分,你怎么才得98分呢?”“老师说你最近有点松懈,该加把劲儿了"×××都当了班干部,你也得努力哟!"
难怪有学生把老师发的家长会开会通知"丢了",或者"忘了"交给家长,要么就是编出"爸爸出差,妈妈请不了假"之类的谎言,甚至有学生花钱请人冒充家长参加开家长会。


二、为什么要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了解学生家长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学生所受教育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有专家认为,就一个人终身教育而言,家庭教育起到30%的作用,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50%(这就是为什么我主张缩短中小学教育的学制,尽早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因为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学生的个性品质不少都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学校教育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具体包括: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问卷调查,也可以对话访谈。教师针对了解到的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互通学生表现情况。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场所。家长需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因此,相互交流学生情况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首先,班主任提前做好准备,思考如何引导家长尽量讲一些教师想知道的情况,内容要有针对性;其次,班主任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时,要认真筛选内容,尽量不要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负面信息,面对家长,教师心中要"装着"学生。
三是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家长是教师的助手,提高家教水平,有助于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优秀家教就是生动的教材,易为其他家长借鉴仿效,因此,班主任要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理解孩子,这是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会可增加向家长反馈学生心声环节,让家长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自觉改进家教方式。
四是宣传有关政策,增强理解互信,消除隔阂误会。例如,利用家长会宣传“五项管理”、“双减”等国家政策,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家长会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而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与家庭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
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尊重、平等、合作,应体现在家长会的全过程:家长会前,老师要就会议内容、召开的方式征求家长(有时包括学生)的意见,精心设计邀请函,并说明会议的主题;会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家长甚或学生,让他们成为家长会的主角,这样家长们可以有更多机会了解孩子在校的全面情况,转变家长关注孩子的角度,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还可以有机会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班级的教育工作。
附:家长会通知书
【案例1
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升入初中半个学期了,有什么变化吗?他们适应中学的生活了吗?欢迎您本周五来学校坐坐,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谈谈您的困惑、您的教育体会和您的经验。
【案例2】
家长同志: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孩子长大了,在家肯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您可能也会有些问题想跟别人交流。请您本周三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学校,参加我为您和孩子组织的座谈会。希望您带来宝贵的教子经验,与大家分享。
【案例3】
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经一天天长大,正在一步步迈入青春期。这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为了帮助您的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决定首先为家长开设青春期教育讲座。我们分别在本周四下午3点、周五下午3点等待女生、男生家长的到来。
这是几份带着满满温暖与体贴的家长会通知。它们一改往日学校、教师板着面孔向家长下达命令。教师要在会前通过这张通知把家长会的内容告诉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而且时间还可以有弹性。
新型家长会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或者和学生共同唱一台戏;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请学生讨论决定。


二、家长会召开的形式
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
对话讨论式:就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亲子、师生、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展示式: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联谊式: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欢快的形式,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增进感情和了解。
参观游览式:学生、家长、教师一同外出参观游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促进沟通。
【案例4】家长会从一个名为"盲行"的游戏开始。
家长被蒙上眼睛,由不是自己孩子的学生搀扶走过一段有障碍有转弯的路程。在行走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以动作暗示。这个有趣热闹的游戏给家长会营造出了气氛后,老师亲切道出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的初衷:
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心情,让学生体验搀扶的艰难——这是一次部分学困生的家长会,"这些孩子目前就像在黑暗中行走,需要亲人的扶助,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要互相体谅。"这就是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接着,老师拿出15分钟请家长和孩子倾心交谈。之后有几位学生站起来主动谈了自己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也纷纷检讨了自己过去不当的教育方法。家长会的最后,老师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下一句赠言,鼓励孩子树立信心。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们感觉既轻松活泼,又主题严肃,形式新颖。学生们反映这次家长会后,加深了对学习的认识。
【案例5】班里出现了考试作弊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教育。有一位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学生或找家长,而是不动声色地让每个学生养一条小金鱼,一周后开家长会时带来。面对一桌子的鱼缸,老师说,"我们今天要搞一个金鱼的评比。但不是比谁的鱼大,谁的鱼漂亮,我们是要比谁的鱼的的确确是自己养的。"在一片愕然的目光中,老师引出了诚实的话题,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赵老师是要用这种特别的讨论式家长会,使问题更平和而积极地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诚实的认识,还要使父母们意识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老师共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讨论后的发言中,家长们再三表示了对孩子品德的要求与希望,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忽略之处。老师在最后总结时点题:"刚才同学们都与父母进行了交流,我相信你们肯定向父母做出了后半学期的保证,而且你们一定是慎重提出的,负责任的......"最后,所有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了"诚实是金"等赠言。一次本来可能会充满火药味的家长会,以这样的形式给了家长和学生提醒和教育。


【案例6】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见,真诚、坦率、得体的赞扬鼓励能够创造奇迹。正如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的那样:"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的确,在我们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赞扬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一位母亲成功教育孩子的真实故事,希望我们从中得到启迪。
孩子上学了,作为母亲,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这位母亲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他,教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他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人喂。
儿子上小学了,在又一次家长会上,教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准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喜悦的光芒,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忧虑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便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当儿子把一份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里时,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打在手中那份录取通知书上。
读罢上文,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我们深深地被这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所折服,尤其是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怀。"以爱育爱"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拿破仑曾说:"人类要靠虚荣和美名来点缀自己。"赞扬不仅仅是对其固有优点的肯定,有时,给一个人稍稍超过事实的赞美,就像用《灰姑娘》里的仙棒点在身上一样,会使这个人从头到尾焕然一新。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却缺乏像这位母亲那样非凡的"爱心"、"耐心"和"宽容之心",缺乏她那种细致扎实有创见的教育方法,而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等,随意地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并想出各种"招数"来惩罚学生,其结果往往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老师的主观愿望是想教育好这些学生,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行为其本身已失去了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所以难以带来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老师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老师,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期盼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级中挑出一个最笨、最丑的姑娘,要求全班同学改变对她以往的看法,并以假作真地从心里认定她就是班级中最聪明、最漂亮的姑娘,争先恐后地夸赞她,目的是让自卑的她建立自信心。一年后,这个姑娘的成绩居然跃居班级第一,并奇迹般的变得妩媚婀娜、楚楚动人。赞扬以惊人的力量发掘了她潜在的智力,展示了她内心深处蕴藏的美。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为师者轻描淡写的一句赞扬的话,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动作;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在学生心中荡起阵阵涟漪。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对待我们的学生,请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恶意的直言吧。这样,学生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自由地呼吸",乐观而向上,活泼而富有朝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