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作业设计(3):有效作业设计的标准

 leeechen64 2022-08-04 发布于重庆
这里的“标准”是有效作业设计的一种导向,即我们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考虑的相关要素。
一、“三标准”说
华中师大王后雄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成长是判断教学和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学习目标是对学生成长和规格的表述。凡是有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作业都是有效的作业。对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他认为有效作业设计应有三条标准和关注七个问题
标准1: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教学活动的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入和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的相对量。教学的时间有限但内容繁多,如何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较少的效果则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率是作业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没有效率制约,仅仅依靠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休息和休闲的时间,引起学生的厌学。
标准2:有效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有效作业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即教师专业成长。社会效益则是由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标准3: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的成功又给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良性反复,自然达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作业设计应关注的七个问题:
1.作业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否能建立广泛的联系和迁移。
2.作业目标是否明确,立意是否鲜明,是否指向学科的核心问题。
3.作业是否符合教学进程的需求,是否为学生构建了基本的支架或确定了思维的起点。
4.作业出现的实际和问题展示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否具有较高价值。
5.作业是否具有层次性、递变性、情境性、经济性等特点,是否集思考价值、智力价值和情意价值于一身。
6.作业是否体现了基础性、巩固性、主导性、适应性、经济性、有序性、主导性、活动性、开放性、多维性、动态性、诊断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7.正确认识作业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从学生角度看,作业具有如下“正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领域、产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没有时空限制,学无止境。
二、"五标准"说
朱亚萍等国内学者提出了有效作业设计的“五标准”说:
1.时效性。即作业设计要考虑效率、效益和效果等因素。
2.多维性。即作业设计要将三维目标整合一体。
3.差异性。即考虑各类、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处理好“吃得饱”与“受得了”的关系。
4.主体性。即作业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作业的自主选择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
5.创新性。通过作业,实现创新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八标准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郑宇认为,好作业的标志可以参考下面的几个标准:
1.它值得去做吗?
2.对学生来说,它值得做吗?换句话说,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学生了解做这个作业的真正原因吗?
3.它清晰吗?
4.它具体吗?
5.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的吗?
6.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
7.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吗?方法和材料能被有效地利用吗?
8.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
对于上面八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设计的作业就是好作业,有效的作业。
作业设计涉及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为了写这篇文章,笔者参看国内大部分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有关作业设计的文章,并结合“双减”政策规定,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首先,要搞清楚作业和作业设计的目的(有效作业设计的方向)一是打基础;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是改进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其次,要搞清楚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有效作业设计的依据)一是分级明确整个学段(小学或初中或高中)、整册书、整个单元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课标中的哪句话是这册书、这个单元、这堂课的目标要求。二是如何将这句话(教学目标)层级化:第一层:兴趣、动力和态度;第二层: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第三层:各种技能,如观察技能、书面技能、沟通技能;第四层知识点(或考点)。三是根据目标制定单元、课堂作业的双向细目表,即这个单元、这堂课有哪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根据认知目标的六个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来设计作业。
第三,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作业设计的基础)一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搞清楚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分类设计,分层布置;三是搞清楚学生易忘点、易错点、易漏点和易混点,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四是了解学生的生活,作业设计要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四,要真正读懂教材有效作业设计的根本。教师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如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的内容,举这样的例子、出这样的练习等。要思考如何依托教材设计作业,譬如改变例题的条件,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如何整合新旧知识设计作业,如何拓展教材内容,设计拓展练习等。
第五,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有效作业设计的保障)。有效作业的设计最终取决于教师,前面四条的落实都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支持。一是要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尤其是要加强学习理论的学习,有效作业的设计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支撑;二是多做题,见多识广。做题可帮助教师设计出好题、妙题,把控学生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三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错题收集,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四是教师要建立自己的题库,譬如将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收集起来,让学生通过做一道题就能解决一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笔者认为,作业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学习问题。因此根据上述五点,我提出有效作业设计如下标准:
1.作业是学生喜欢的、愿意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的。(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
2.作业关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后进生“受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跳一跳,能摘到桃”。(解决作业的层次问题和质量问题)
3.作业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的方法问题)
4.作业能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解决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
5.作业能在“双减”政策规定时间内完成。(解决作业的时间和数量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