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作业设计(4):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leeechen64 2022-08-04 发布于重庆
作业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备课中非常重要的环。我们可以把作业理解为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也可以是学生主动的操作活动或探究活动。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引导预习,巩固知识,激发兴趣,改进学法,开发智力,拓展视野,也可以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据笔者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忽略对作业的设计。作业设计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
一是使用现成作业的多,教师自己设计的少。
二是知识巩固多,实际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少。
三是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
四是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
为此,根据作业的功能,笔者认为,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一、把“自主”设计在作业之中。现代教学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觉醒,积极性、创造性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调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由依赖性学习过渡到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过渡到自主学习。“自主”应当成为有效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考虑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梯级作业,给学生预留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如教完《田忌赛马》,为了让学生能够识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疑惑、胸有成竹、垂头丧气、目瞪口呆、轻蔑、挖苦、得意洋洋、讥讽”等八个词语的学习目标,某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供学生选用:
A层次:1.抄写上述八个词语二遍;2.说说每一个词语的大意,试用“得意洋洋、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各写一句话。
B层次: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办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仍然取胜吗?如能,请你拿起笔,将第二次比赛改写一下。注意你是齐威王的谋士,写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将上述八个词语用上。
C层次:根据所给的八个词语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有层次性的不同作业,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保护其学习积极性,张扬其个性,展示其特长。分层作业,既要在作业的量上分层,也要在作业的难度上分层,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吃饱”、“吃好”。
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后,可设计以下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回忆作者李白的另一首古诗《赠汪伦》,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场景的异同。
第1题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2题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理解诗句;第3题是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受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学了《长江三峡》一课,某老师设计了以下作业:
1.辨字组词:撕(  )旋(  )涡(  )   嘶(  )漩(  )窝(  )
2.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刀砍剑劈  嘶鸣吼叫  东闯  西撞
3.摘录文中你认为三峡风光很壮美的句子。
4.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创作一幅三峡的山水画。
5.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6.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三是尝试“作业超市”,关注学生个性
所谓的“作业超市”,即通过大量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做、愿做、能做的作业。如学完《草原》一文后,“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
①必选。抄写《草原》一文的词语1-2遍。
②选做
☆辨字组词:
骏()渲()涯()跤()     俊()宣()崖()绞()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既……又……”、“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
☆☆☆☆☆自由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草原知识的资料。
☆☆☆☆☆☆当一回小画家,用笔把你想象中的草原描绘下来。
二、把“生活”设计在作业之中。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是用生活丰富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就为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活力。
以人教版第三册《识字1》为例,本课全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课后某教师根据本文特点,举办“我爱四季词语拼盘”活动,来丰富学生词汇积累。首先,根据学生对四季的喜好将他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接着指导学生根据所在组别分头搜集描写四季的四字好词;然后指派各组组长将搜集到的好词做成卡片在词语拼盘上展示,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样的活动让词语的积累变得生动、有趣又高效。
二是将学科知识与作业结合起来。用学科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科功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学习了小数点,可以布置学生编数学故事《小数点漫游记》,让学生的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三、把“兴趣”设计在作业之中。
苏霍姆林斯认为:智力发展大都信赖于兴趣。实践证明: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学生都努力学,学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但有些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一成不变,脱离实际,却成了学生的负担,甚至有的“望业生畏”,患上了“作业恐惧症”。因此作业设计应富创意,形式新颖,并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体验真知,增长才干。
如在学了《赤壁之战》一课后,学生对三国故事大有兴趣,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届时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心得。在学了《晏子使楚》一课后,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晏子春秋》这本书。在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发给学生颐和园空白方位图,请学生独立填写各方位的地点名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和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是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学习了古诗《江雪》,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
二是做一做。如某老师在一册设计了“我会拼”这一作业,要求如下: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认真看看图上的小动物,想想它们是怎样拼成的。请你也开动脑筋想一想用纸片还可以拼出什么,并动手拼一拼,周二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想象最丰富。
三是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学了课文《两只小狮子》,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故事结果都由自己设计。
四是查一查。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如人教版第三册《太空生活趣事多》,这是一篇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学生很感兴趣,趁着这股东风顺水推舟、趁热打铁,紧扣课后两个启发性的学习提示:
(1)“太空生活太有趣了!我还想多了解一些。”
(2)咱们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介绍宇航员生活的书。”引导学生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去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又如学了《黄山奇石》,可是如下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2)请你做一回导游,搜集有关黄山奇山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看谁起得好、起很多。
四、把“专题”设计在作业之中。譬如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供了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1)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香港,美丽的明珠》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香港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纪儿童勤俭节约状况,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
(3)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
(4)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
(5)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
(6)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
(7)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
(8)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
(9)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
(10)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
(10)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
另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五、把“综合实践”设计在作业之中。譬如某小学搞了一个种植园,将种植园分成若干块分给各个班,并把种植园建设与学科课程结合。(1)与美术结合,如让学生根据本班地块设计栅栏、画学生喜欢的植物、给植物设计标牌、做植物书签,给植物拍照,然后展出照片等;(2)与数学结合,如让学生计算本班地块的面积,统计种子的发芽率等;(3)与科学结合,检测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质,如何改良土壤,选择栽种什么植物;制作植物标本等;认识植物的名称,给植物分类,了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探索植物的奥秘等;(4)与语文结合,写观察日记;以植物为题作文,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等;(5)与劳动技术结合,让学生参加种植蔬菜的过程,如松土、栽种、施肥等,让学生用自己种植蔬菜制作佳肴等。(6)与德育结合,收获蔬菜时节,请父母到校亲自品尝学生炒的菜。
又如某初中的“护绿在校园植物”,学校依据学生需求、活动内容和课程资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确定如下主题:

主   题

内       容

成       果

我喜欢的校园植物

1、 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概况和观察的注意事项,初步设计观察记录表

2、 观察校园植物

描述特征、发现问题、感受

研究报告

我与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1、植物的多样性有怎样的表现

2、校园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研究报告与校园植物分布图

为校园添新绿

1、 了解校园种子萌发的条件与意义

2、 校园植物的种子繁殖(采收、种植、观察、完成报告)

设计校园植物种植方案

我给校园植物标名称

校园植物的分类(资料、标本等进行从生物学角度对校园植物分类与命名)

1、 展示自己的成果

2、 给校园植物挂生物分类名牌

我们的校园植物网

1、 了解网络与植物资源

2、 在网络查找校园植物的相关资料

某中学校园植物网设计与制作

我为校园环保作贡献

1、了解生物繁殖(无性)、修复、与环保

1、校园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征文)

2、提出设计方案

课题研究

1、 校园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科学探究(观察与查阅资料)

2、 课题探究(主题研究性学习)

报告、设计方案或小论文


知识领域与运用:
生物学:生物学的分类方法及历史(林奈的双名分类法),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生理学(生长发育)、生物的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化学:土壤浸出液成分分析及酸碱性的测定。
物理学:噪声,光污染,长度、温度、质量等的测量
环境科学:环境污染、空气成份的测定和噪声的测定、生物修复
科学方法:经验认识方法(观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和理性思维方法(比较和分类、归纳、分析、数学方法、综合)
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总之,有效作业设计关注作业的基础性、自主性、差异性、趣味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