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鸿门宴》

 错的多美丽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二 品品项羽做过的几件事
霸王项羽的骁勇,是历史一贯共识,无论是巨鹿之战的一战震诸侯,还是楚汉相争时震慑神箭手楼烦,还是最终东城快战的众将拜服,但是如果因此便以为项羽纯属一介莽夫,毫无头脑,却是古今错怪,其实项王有识,表现在许多历史事件中,不但思虑明确,而且果决有断。
第一件,杀殷通。
会稽守殷通死得太冤,然而他必须死。
本来殷通识时务,见秦朝命数将近,天下由陈胜王揭竿,云集响应,便想约着项梁起事,没想到项梁早有打算,一面虚应,一面叫来侄子项羽商议。再见,项羽二话不说,已经提殷通头颅在手,出门示众,怕有人骚动不服,又顺势杀了百余人。从此,项王横空出世,貌似受叔叔项梁指挥,其实心里也早有主意,因为行事无比果决,杀人没商量。
殷通原本也想起义,为啥项梁叔侄不是顺势入伙,而非得杀掉他呢?
其一,起事也须投名状,否则若有人中途反悔,曾经的同盟便会成为最危险的敌人,杀掉殷通,等于向众人表示与秦王朝的决裂,是义无反顾地决裂,没有退路可走,而且杀的这个人必须有一定的说服力,不杀殷通,杀个小卒谁会当回事呢?
其二,不杀殷通,起事便由殷通主导,他地位高,又是首先提议者,那么开始的领导权就旁落了,对于早有大计在心的项梁叔侄来说,不允许一开始就受人挟制和管辖,自己起头儿,自己争先,谁敢不服,就看看殷通的头!
第二件,诛卿子冠军宋义。
宋义起初是有先见之明的,还曾给项梁出谋划策,后来项梁自负,被杀,宋义占了上位,在围巨鹿的河北军中,想着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还出言讥诮项羽鲁莽无识,却没想到,项羽默不作声,冷眼旁观已久,挑宋义饮酒高会时,对冻饥士卒宣言: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假楚王令斩宋义,“诸将慑服,莫敢枝梧”,项羽以此掌得上将军兵权。且不忘追杀宋义子宋襄。
这一事件中,项羽的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1.沉得住气。
宋义的上位表面上是因为齐使高陵君显的推荐,其实是踏着项梁兵败的耻辱与鲜血,而项梁于项羽,于情于义,不啻生父,但是项梁死后,宋义取而代之,项羽也居下僚,但项羽始终默不作声,没有一句牢骚怨怼,其实在伺机而动。
2.懂得挑选时机。
秦围赵城巨鹿,作为盟军之首的宋义,眼睁睁置同侪于水火不顾,按兵不动,只想着坐收渔翁之利,项羽先是跟他好说好商量,建议“疾引兵渡河”,与赵军里应外合,发布正义之声,却反受宋义奚落并恐吓: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然而,宋义还是草率了。抓住这个好机会,项羽开始动员群众,一面是领导在饮酒高会,并以权谋私,一面是士卒冻饥,不用多说,只需把眼前现实“鲜明地”摆一摆,对照一下,士卒必然群情激愤。
3.善于发动群众。
项羽后来许多关键时刻在走群众路线这一点上,似乎远不及刘邦,但是在夺取诸侯联军的领导权的攸关时刻,项羽分明智商在线,他深知得军心即得军权,所以他站在士卒立场,设身处地,慷慨激昂,痛陈利弊,一番军前演说,迅速把握了舆论场上的主动权。
4.处事果决,不留后患。
仅仅停留于口头演说发动,就怕一时群情汹涌,一瞬就散了,人心照样游移。项羽此刻揣度人心人性精准,于是果决进行了下一步:诛杀宋义,不由分说;追杀宋襄,不留后患。杀得正义,追得堂皇。可惜宋义,起初谨慎精细,最后身死,依然死在自负膨胀和利欲熏心。
杀掉宋义,势不可回,项羽“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项羽以其隐忍,绸缪,果决掌得军权,怀王的授命只是情势所迫的顺水推舟,不然,还有好果子吃吗?
杀宋义这一段符合毛主席的一段论述:

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

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

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

“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宋义是有优势的,但是他无准备,有错觉,局势逆转,稀里糊涂丧了命。而项羽则有准备,声东击西,表面像是跟宋义讨论巨鹿之战的战略战术,其实是要借此化劣势为优势,逆转局面。

第三件,破釜沉舟。
如果说诛杀宋义令项羽“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一面得大权在握,一面得舆论斐然,但这仅仅是项羽筹谋的开局而已,他要的不是区区诸侯的表面逢迎,他要的是灭掉秦朝,取而代之,他要的是诸侯对他俯首称臣。这就需要实力展示了。而救巨鹿便是一场胜券在握的盛大军事演出。
巨鹿之战,是项羽生平的高光时刻之一,而且正在他梦想成真的上升期,也就更显耀眼,这一段在司马迁笔下是不赞一词的华彩之章,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巨鹿之战中,不仅展现了项王的战神本色,而且也充分表现了项羽作为杰出的军事家的谋略深远精准:
1.破釜沉舟,兵法妙用。
激发强大无两的战斗力: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是何等士气高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是何等绝杀澎湃!战场上没有温良恭俭让,只有利刃相接,你死我活,如何才能保证我必须生存,你必须灭亡,先要保证一种誓死的决心,不留退路,因为人性软弱,前有凶险,自然就想后退,如果退无可退,当然就得拼命,这一拼命搏杀,就势如破竹了。这策略韩信在井陉破赵时也用过,当时他命令士兵背水而战,理同“破釜沉舟”,韩信战后对懵懂中的诸将解说: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一路奋勇血战,遇魔除魔,遇佛杀佛,毫不犹豫,手段狠辣,不给敌人留有余地:
“围王离,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单看这些短句记述,就可想见当时战场楚军冲杀的勇猛迅捷,九战而不疲不馁,除了战斗力的愈战愈勇,精神力量的彼此感染也功不可没。虽然并未提及项羽的指挥,但也可想象项羽此时此景,当是所向披靡,冲锋陷阵的头一个,因为项羽心里清楚:此巨鹿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不是意气之勇,是情势权衡,这场战斗是自己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机不可失。
3.欲立大功,并不假手于人。
诸侯十余壁不敢纵兵,皆作壁上观,这恰恰给了项羽及其楚军大显身手,人前炫耀武力的好机会,可见,项羽是有意要给诸侯军看看自己的“一家独大”,不是虚与委蛇的口头夸饰,是用实力说话的不容置喙。楚军“呼声震天”,士气高涨,诸侯军“人人惴恐”,心生畏惧,楚项王所向披靡,诸侯将“膝行向前,莫敢仰视”,这鲜明的对比,场景俨然活现,从此,项羽的诸侯联军“上将军”之位,成了名副其实的功业。
4.总之,巨鹿之战,才是中原诸侯鹿死谁手的决战时刻,目标明确,实力强大,未雨绸缪,步步为营,如此项羽,怎么会是一介莽夫?
第四件,降章邯。
章邯的遭遇类似诸侯争霸时期齐国的乐毅,但是开局过程类似,结局因当事人的选择不同而不同。
在与秦军对抗的过程中,章邯无疑是诸侯联军最强大的对手,几次败绩,都因为对方是章邯。但是一将再勇,也难挡秦朝大势已去的战局,何况后方还有个奸臣赵高掣肘,这好像也是古今多见的历史桥段,总是在重复上演,总是有人重蹈覆辙。章邯也犹豫,先是派司马欣回朝试探,结果司马欣洞明时势,回来就熟计利害提醒章邯,后来又有陈余写信,拿秦朝前期名将功成身诛的历史事实来劝诫,章邯开始动摇,于是约降项羽。
项羽的做法也有算盘,他并没有当即接受章邯投降,而是继续与对方作战,一败再败,连挫秦兵锐气,打到他没脾气,加上考虑自己“少粮”,才与章邯期会殷墟,秦朝从此折损大将,章邯倒戈,项羽麾下如虎添翼。
当然,也因此项羽为自己埋下了为后世诟病批判不已的祸根,后来那二十余万被项羽坑杀的秦降卒,就是跟章邯投降的这一批“冤大头”。
第五件,封汉蜀。
鸿门宴上,项羽错过了杀刘邦的时机,因此留下妇人之仁刚愎自用的差评。但是鸿门宴后,项羽势力日盛,终成霸王,分封诸侯时,到刘邦,就显出项羽其实并不是真的自大狂: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你看,即使沛公老虎装病猫示弱在先,项王还是对他心存警惕,怀疑他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可是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就是向众诸侯表过高姿态,表示大人不计小人过了,现在如果又要杀刘邦,怕留下负约的坏名声,还怕因此引发连锁反应,迫诸侯为自保反叛,所以不如暂且保持高姿态,先借恶山恶水的封地打压一下刘邦,如果他识趣呢,就留着他,如果不识趣,再杀不迟,于是阴谋“巴蜀道险,所居不过迁人”,扬言“巴蜀亦关中地也”,封沛公居蜀为汉王,又遣将“距塞”,自以为狸猫换太子得计。
虽然后事说明,沛公成为汉王,也没有阻挡住他“大丈夫当有天下”的雄心,你有狸猫换太子,我就应明烧栈道,善刀而藏,待来日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卷土重来;但是,毕竟,项王并不像许多人错觉那样“胸中全无一点计谋”,在封沛公为汉王这一节,他也努力计算过了,只是情势万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位汉王身边聪明人太多,所以可惜项王的算盘不能最终如意,英雄末路一刻终于还是不远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