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雨》这一课

 错的多美丽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巴金说,《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新教书《雷雨》(节选),随着上课随着修改教学设计,上完一节就改下一节,进度一再调整,设计一再调整,因为得到师生切磋的乐趣。
1课时,要求通读教材节选文本,了解剧情,画出人物关系图,并附“一句话剧评”。
2课时,选取学生部分“一句话剧评”,揣摩几个关键词,了解戏剧尤其悲剧常识,布置台词评点。
3课时,展示台词评点,探究命题及情节结构矛盾冲突。
4课时,探究人物形象性格,语言艺术和主题的多重性。
课堂上总有许多新鲜生成,觉得很有意思,记录下。
一、一句话剧评
原以为剧本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仅凭注释①和节选文本,小孩们画人物关系图会有难度,没想到都像模像样地画出来了,除了极个别把“关系”误作“称谓”,比如把周朴园和鲁侍萍关系写成“前夫”或“前任”,也是啼笑皆非。后来课上问他们为什么能捋得那么清晰,小孩们一脸偷笑的表情:是因为每一条人物关系线上都有饱满的故事。
果然,故事,任何时候都能让人印象深刻。
找小孩概括剧情,讲到鲁侍萍三十多年前被赶出周公馆的原因,问有几种可能性?
答:封建大家庭的门第观念,礼教专制;即将迎娶的富家小姐不允许;周朴园的感情厌倦,始乱终弃;鲁侍萍的真情破碎,保持尊严的倔强抗议。
不得不说,不要低估现在小孩的理解力。
节选“一句话剧评”:
ü  光鲜的外表下有被隐瞒的罪恶,最终真相大白。
ü  封建家庭貌似和谐的表面下藏着罪恶与腐朽。
ü  一个封建家庭的没落史。
ü  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令人叹息,平和的表面下矛盾激烈。
ü  有时候,过于追求利益与所谓名誉会泯灭人性,结局一定玩完。
ü  揭露封建家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面目。
ü  看这个体面的家庭”……
ü  表面看似秩序和谐,其实早已支离破碎。
ü  罪恶的爱爱的罪恶
ü  命运很不可捉摸。
ü  充满无奈与悲哀,命运的齿轮与卡槽终是不适。
ü  抗争与压迫中,辗转出的是忠诚还是背叛?
ü  相爱相杀,一波三折。
ü  由一场主仆之间的爱情引发的悲剧。
ü  一部混乱腐朽狗血的家庭悲剧。
ü  隐藏多年的恩怨情仇终于一朝爆发的狗血剧。
ü  狗血淋头一出好戏
ü  狗血的,腐烂彻底的家庭伦理悲剧。
ü  这些是罪恶,却牵动人心。
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ü  资本操控一切的阶级斗争真相。
ü  一场无厘头却又很真实的剧。
ü  ……     ……
大概分了分,小孩的剧评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狗血”,就在课上问:
为什么觉得狗血?
答:太扯了。
问:为什么太扯了?
答:都太巧了。觉得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一面羡慕地感叹他们的不谙世事的天真确凿,一面就浅浅探讨了一下“戏剧和现实的关系”:
戏剧并非纯属戏剧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它的原生素材往往源自现实生活,不过为了凸显戏剧表现的效果,要在艺术加工上更集中更激烈更鲜明,所以才“典型”得引起观众和读者的注意,那些貌似极端的巧合设计也是因此,而且,有时候,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或许会更尖锐,更惨烈,……
接着找小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学剧评稍作点评,每个小孩的选择都不同,但很有意思地与他们日常的性格表现有呼应。
然后我们共同切磋了几个同学们关注的“关键词”:
伦理?爱恨?命运?悲剧?
设计了几个问题:
有关伦理——
亲情伦理与血缘伦理的残破混乱?(父子亲情的丢弃,母子亲情的难以圆满,兄弟手足的敌对伤害,继母子的乱伦之爱的无奈与逼迫,……
父子母子伦理的真挚与虚伪?(父爱与母爱的真假与纠结)
有关爱恨——
跨越阶级的爱为什么不得善终?(周朴园/鲁侍萍)
无爱的婚姻剩下的是什么?(周朴园/蘩漪/郁郁而终的富家小姐)
伦理错乱的爱情因何而起?(周萍/蘩漪/四凤)
一个少年的单恋悲剧要暗示什么?(周冲/四凤)
有关命运——
命运是不是道德操盘手?是不是人定胜天的励志口号?
命运有时匪夷所思,有时耐人寻味,表现在哪里?
每个问题都有有意思的对话,是惊喜,比如说到命运的自我把握,问,如果你的命运一帆风顺,风平浪静,你感觉怎样?没想到,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太遗憾了,太腻歪了,太单调了,好吧,我再次赞叹了他们作为小青年的新锐勇气。
有关戏剧知识,明晰了两个概念:悲剧和悲(悲剧性);
重点探讨了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真正的悲剧?
王国维:《窦娥冤》《赵氏孤儿》“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朱光潜:“中国艺术的神庙里没有悲剧之神的祭坛”。/鲁迅:“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
看,学者大家们对这个问题也是见仁见智,举例《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阿Q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我们需要了解:
中国的所谓“悲剧”大多是“冤剧”,这种剧情的特征是最终会有“冤”的解脱(如《窦娥冤》),而真正的悲剧是无从解脱的,是矛盾不可消解的,是对所有期待的无情沉没,是正视死亡,焦虑、罪行、恐惧与绝望(如《雷雨》)。

二、台词评点
每个小孩站起来,需要告知自己选的哪一段台词,然后发表自己的评点,这个环节,有许多细节值得品味。
例1、节选文本开篇,鲁侍萍意外遇见周朴园,对方没认出自己,鲁侍萍一开始,连续两处舞台说明:看着他。她为什么一直“看着他”呢?
【评点】已认出对方,旧情依稀,沧海桑田。五味杂陈的此刻,这个人,就是当年厮守日常的深情爱人,这个人,就是当年突然翻脸绝情,残酷抛弃“我们母子”的刽子手。
例2、两个拥有共同往事的当事人说到无锡,都提到那是个“好地方”,两个人表达的意味一样吗?
【评点】周朴园的无锡,是青春爱恋的回忆发生地,是自己多年以来滤镜加持的美好印象;鲁侍萍的无锡,是炼狱般的一段人生:被情人无情抛弃,贫病交加,羞耻激愤,走投无路,怀抱娇儿跳河自杀,如果不是被人救起,恐怕人生就此截止,那样的地方痛苦多于美好,怨愤多于温柔,仇恨多于原谅,
例3、周朴园一再问询当年那位“梅小姐”的墓在哪里,说是自家的“亲戚”,鲁侍萍重复了这个称谓,两个人口中的“亲戚”一样吗?
【评点】周朴园没认出鲁侍萍,便在这个“陌生人”面前编织了一个自己的剧本,起初他想撇清关系,所以才含糊其辞地说那位“梅小姐”是自家的“亲戚”,好表明自己的探询与关注仅仅是因为一片好心与善良,这是周朴园粉饰回忆的谎言之一;有小孩说鲁侍萍觉得很伤心,因为自己当年明明与周朴园有过一段美好爱恋,到如今却只落个周朴园口中的“亲戚”,连个“爱人”都算不上;鲁侍萍是当事人,当然知道自己与周朴园的关系,面对周朴园竭力自圆其说的谎言,她的反问其实饱含嘲讽。
例4、那件绣了梅花和“萍”字的旧衬衣,对鲁侍萍和周朴园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
【评点】鲁侍萍绣衬衣的两个细节,是少女纯真爱恋的细腻婉转,体贴入微,是侍萍的寄情之物;周朴园一直保留着这衬衣,并且时常拿出来怀念,其中或许有一丝真情,但更多是希望众人关注的“深情形象”,所以更多是作为营造自己体面深情形象的道具。
例5、周朴园在相认后,说“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他希望往事不要再提,鲁侍萍偏偏要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
【评点】伤害过别人的周朴园,当然希望一切罪恶不再被人提起,而被伤害过的鲁侍萍,伤痛与苦难却始终刻骨铭心,历历在目。
例6、周朴园告诉鲁侍萍自己记得她的生日,而且“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他想表达什么?
【评点】有小孩认为,鲁侍萍当年没有明媒正娶嫁给周朴园,是她一生的遗憾,所以周朴园才用这样的话来安慰她,这是时下“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言情故事给小孩们的潜移默化,放到鲁侍萍这里可就错了:周朴园的心目中,名分比爱重要,他以为给“死去”的鲁侍萍一个“正式嫁过周家”的名分,是给侍萍最大的恩惠,所以他以施恩者的口吻,来向眼前的鲁侍萍示好;却不知道,在鲁侍萍心中,爱比名分重要,因为当年珍贵爱,她才肯无名无分跟周朴园在一起,然而现实给了她最残忍的结局,加上后来三十多年的苦难,早已让侍萍懂得,自尊和清醒比那份名不副实的爱更可贵,因此,周朴园的这份迟来的“安慰”并不能打动鲁侍萍,顶多会让她为自己当年的天真“叹一口气”,说“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例7、周朴园问到自己三十多年前遗弃的儿子,起初问“他现在在哪儿”,得知就是鲁大海,就“冷笑”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最后又强调“他还是我的儿子”,对这个儿子,他到底是什么心情和感情呢?
【评点】当周朴园获知自己遗弃的儿子还活着,他也想探询儿子的下落,这是周朴园的正常人性的“闪现”,当他得知鲁大海就是自己的儿子,那份可能有些愧疚与哀怜的情意顿时一扫而空,他马上“冷笑”了,并倒打一耙,斥责鲁大海作为自己的“骨肉”对自己的“反对”,这斥责是一个父亲对着一个母亲,暴露了周朴园的冷酷绝情,他又一次为自己找到了“坦然自处”的借口,最后当鲁侍萍分明地划清他们父子的界线,周朴园又强调自己“亲生父亲”的身份,是要表达无论自己对这个儿子有过多少亏欠,自己依然拥有高高在上的绝对父权,封建家长的傲慢与冷酷再次暴露。
……
在品味台词的过程中,引领小孩去揣摩戏剧语言摇曳生姿的魅力,也引领他们去思考人性的多面与复杂,是一个交流发现思考新生的过程,因为剧本故事的时代背景与当下时代环境有别,小孩们经常会有别出蹊径的表达,有的明显有误,但需要切磋他的理由,有的是很有意思地创新发表,值得关注。

三、探究剧本命题的内涵
先问:提到“雷雨”,你会想到什么?
答:想到雨前厚重的乌云让人沉闷压抑,想到雷声轰隆的震撼惊吓,想到急雨滂沱而下时涤荡的力量。
再问:这部剧中,你认为哪些人物有“雷雨般的”性格?
答:鲁侍萍刚强,刚烈,倔强,像雷雨;鲁大海勇敢斗争,毫不怯懦,像雷雨;蘩漪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有反抗精神,像雷雨;周冲崇尚正义公平,敢于抗议,也像雷雨。
三问:剧本命题意味着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暴雨将至的酝酿,我们当下的时代是否大变革期,有什么新旧力量的冲撞与酝酿?
答: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拥有高效,快节奏,便利的特征,但同时也失落了一些传统社会的人情温暖,低头族拉大了人们之间的交际隔阂,人情趋向淡漠与隔膜。
四、探究人物形象
传递认知:没有绝对的坏人和好人,学会去感知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关于周朴园——
对周朴园有既往已久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奸诈,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而言的反动资本家”,细读文本,找找剧中周朴园除了以上论断特征外,身上有无人性的原始本能的自然流露或暴露,哪怕一闪而过?
周朴园在剧情推进过程中渐次暴露的个人逻辑:一切问题可以用钱来解决;名分地位比爱重要;如果我亏欠了你,你一定会来讨债;哪怕我抛弃了自己的儿子,我依然可以高高在上做拥有话语绝对权的父亲。
如果说“周朴园是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那么去探寻他“坏”的人性之外的“正常人性”,也是个有意思的过程,小孩们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旧情难忘,以及对鲁大海的情不自禁,比如周朴园当年确认侍萍自杀的现场心境,三十多年怀念里的真情,曾经草菅人命的周朴园却制止仆人殴打鲁大海,在与鲁大海对质过程中也有几分父亲教导儿子的语重心长……
关于鲁侍萍——
叙述自己的苦难为什么偏当“别人的故事”来讲述?(旧社会底层妇女的认知局限,多年历经苦难的意义,不幸中的清白自尊,清醒的觉知)
她为什么拒绝周朴园的钱?(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对自己骨气和尊严的维护)
从这个旧社会底层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关于个体成长强大的启示?(保持自尊,有尊严地活着比外表的体面与虚荣更可贵;苦难是难熬的,熬过来就是另一种强大;遭遇命运的捉弄,尽量清醒面对和选择;学会放下艰辛的过往,有时不一定是原谅,而是为了更理智地活下去;任何时候,不要拿尊严去与人做交易,否则容易陷于被动;学会自救自强,才能拥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权利……)
五、探究主题的多重意蕴
1、教化的功能必须认可,但不是全部: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残忍的本质,猛烈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示出旧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2、对于人性的认知,承认各种存在的可能性。
3、审美的思考,探究剧情设计中的人为与“天意”:誓言与诅咒的一语成谶(四凤的誓言呼应她的触电而死,鲁大海对周朴园“绝子绝孙”的诅咒呼应结局的周氏兄弟惨死离散)/爱情与伦理的阴错阳差(继母子,亲兄妹的乱伦之爱的渊源)。
仿佛有冥冥中力量地推动牵引,有因果宿命的味道,但明明也有时代的压迫,人物性格的聚合,认识到现实各种意外巧合的合理与存在的意义,可以让我们心存敬畏,保持敬畏;同时在审视悲剧性的绝望与恐惧过程中,学会保持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一种必须坚守的良知,我们或许不能保证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也不能保证回避所有不幸与伤害,但我们可以保证自己的良知不泯。


附:教学过程设计了几道可以自由发挥的情境探究题——
情境任务一: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梳理选文矛盾冲突,这场悲剧毁灭了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情境任务二:对剧中周朴园形象,你有无新的评价?结合文本,寻找“新”的周朴园。(提示:结合文本,找找剧中周朴园身上有无人性的原始本能的自然流露或暴露,哪怕一闪而过?)
情境任务三:结合剧中鲁侍萍的形象塑造,关照现实发展,抛开性别局限,谈谈个体成长需要哪些品格养成?(提示:个体对自我命运有无主动选择权?遭遇命运坎坷后应该如何自处成长?)
情境任务四:关注剧中人物的命名——周朴园,鲁侍萍,蘩漪,周萍,鲁大海,周冲,四凤,结合人物身份及时代背景,任选一个人物命名,思考有无特别涵义?说说看。
情境任务五:关注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雷雨》剧中每个人仿佛都在命运的簸弄下狼狈周章,是人性悲剧注定?善恶周旋?挣扎逃脱与束缚牢笼周旋?抗争与压迫周旋?忠诚与背叛周旋?伦理与欲望周旋?……
试任选一个角度,一个人物,写一段人物悲剧命运小传。(遭遇,性格,心理,表现等)
 
期待小孩们继续给我一点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