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TVB女演员叶璇自曝了一段视频,引起了不少争议。 视频中,她自述跟朋友去餐厅吃饭,吃完起身准备离开时,她突然看到隔壁桌的桌面上还剩着许多食物,其中还有一大盆未动过碗筷的蔬菜。 于是,她问了服务员:“我可不可以吃这个洋葱?” 服务员一听,有点愕然,说可以去厨房拿两个新的来。 叶璇连忙解释说:“我不是想吃这个,只是看到他们完全没有动,心里很不舒服,感觉很浪费。很多地方的人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这样浪费不好,还是应该都吃掉。” 餐厅老板看到了这一幕,颇为感动,后来还主动给叶璇免了甜品的单。 视频一播出,许多网友对“铺张浪费”的现象感同身受。 细究之下,你会发现满桌剩菜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人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汇丰银行去年公布过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达到12.79万元。 过度的消费欲望,让太多人抛弃了节俭的美德,最终落得伤人害己。 如果你想戒掉过度欲望,看完下面的概念,或许你会有所启发。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 冰糖肘子端上来,梁先生说同样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 什锦炒饭端上来,梁先生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为糖。 最后,服务员上了一碗八宝饭,大家也想当然地认为他不会动筷,因为八宝饭不仅有糖还有淀粉。 但出乎大家意外的是,梁先生却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面对大家的疑惑,他解释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多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这就是饿鼠效应,即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放纵,早衰短命。 作家海明威所说:“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只有学会管理过度的欲望,自我节制,才能真正驾驭自我,不受内心欲望的控制和摆布,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情境A:你打算去剧院看一场演出,票价是100元。当你到达剧院的时候,发现自己丢了一张100元的钞票,你是否会买票看演出? 情境B:你打算去看一场演出而且花了100元买了一张票,在你到达剧院的时候,发现门票丢了。如果你想看演出,必须再花100元买票,你是否会买票? 实验结果显示: 在A情境中(丢了100元),88%的调查对象会选择买票,12%的人选择不会。 在B情境中(丢了门票),46%的调查对象选择会买票,54%的人选择不会。 这就是心理账户,即存在于人头脑里的一种虚拟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丢失100元和丢失门票,在客观的价值计算上是等价的。但在人们心理中,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心理账户,统筹收支。 心理账户管理的原则是:分类管理,独立核算,平衡发展,除特殊情况外,互不挪用。 每得到一笔收入,我们则根据分配原则,分配到对应账户中。 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按习惯或者凭一时的喜好盲目消费。 小吴看中一款新出的漂亮手机,性能非常好,售价为5000元;小宋看中另一款,虽然不是新款,但是配置也比较高,很实用,售价为2000元。 于是,两个人分别购买了各自看上的手机。 上班后,两人来到公司,同事们看到两人买的手机,并问了一些问题。 小吴原本以为大家会比较欣赏他的新款手机,没想到大家却对小宋的手机感兴趣,有人还说下个月也买一台。 这件事让小吴很纳闷,明明自己的手机才是最新产品,大家却热衷于旧款。 多数人的购买决策情境是,预算相对有限,需要在产品价值、价格等多个因素中进行权衡。 这时候,盲目购买并不合理,而性价比就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辅助我们决策。 尽管在众人眼里他是如此成功,然而事实上他的生活却十分槽糕。 逢年过节他准时将礼物送达母亲手中,但他却错过了母亲最后的离别。 他买了许多奢华的物品给妻儿,妻子却向他提出离婚,因为她没有得到想要的陪伴。 就连他自己的身体也十分不好,每天需要服药才能入睡。 可以说,除了赚钱,他并没有感受过幸福。 后来,约书亚开始反思,他渐渐发现:过于追求物质,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于是,他毅然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清理内心杂乱的思绪,同时清理家里的东西。 他试着在30天内丢弃30个物件,没穿过的衣服、没用过的器皿……直到他的生活里只剩下288件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约书亚发现,这样极简的生活不但没有让他感到空虚,反而觉得内心越来越充实。 他放弃了7位数的工作,但从此拥有了大把时间:精心做一顿美食,约朋友喝下午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甚至,他终于有时间拾起小时候的梦想,他开始提起笔写东西。 这就是做减法。 《少即是多》有一句话:从物质中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从加法时代转向减法时代,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丰富才是幸福的王道。 追求精神的富足,才能真正让人感到幸福。 结果这些人都回答:“最后篮子会被装得满满的,因为每天放在篮子里的鸡蛋,比吃掉的多一个。” 富翁微笑:“致富的首要原则就是,在你的钱包里放进10个硬币,但最多只能用掉9个”。 这就是九一法则,即量入为出,开支最多不超过收入的90%,要强制储蓄10%以上收入。 要想达到财富自由,我们必须强制储蓄。哪怕你只收入一块钱,也要把10%存起来。 只有储蓄,积少成多,然后通过适当的投资,提高利率,才能充分发挥复利效应,让钱生钱,最终实现被动收入超过开支。 当然,这里的9:1,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 过度的物欲,会让你迷失人生的方向。 尤其是当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过剩的欲望时,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收敛自己的欲望,精减自己的目标,过有质感的生活,才是当代人应该追求的人生。 此外,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中还介绍了其他相关的概念:有限理性、经济人、边际成本、免费、成本…… 有兴趣的读友,可以拓展阅读。 最后,想请大家做一个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