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没成本不沉默

 精读君 2022-08-04 发布于福建

《你的变化成本,是高还是低?》中,精读君提到,凡事都有成本,运用经济学思维,进行成本分析,我们更有条件减小变好成本,增大变坏成本,让改变结构发生变化,推动第二序改变。

除了变化成本外,还有很多类型成本。根据时间维度,可以分成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将来时。

其中,沉没成本并不沉默,尤其是沉没成本较大时,往往会显著影响我们情绪,进而诱导我们非理性决策,让我们掉入沉没成本陷阱。
 
什么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陷阱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读友们可以参考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403:沉没成本》。全文附后,期待你能读有所得。
 

精读君



《403:沉没成本》

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战争损失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皮洛士生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古希腊,是小国伊庇鲁斯的王子。他一向心醉于亚历山大伟业,企图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国。
公元前281年,皮洛士率领大批军队进攻罗马。在阿普利亚境内奥斯库伦城附近,双方展开激战。
在这次战斗中,皮洛士损失极其惨重。他虽然赢得胜利,但损失大批有生力量。
战斗结束后,将士们向他表示庆祝,皮洛士看着硝烟还没散尽战场,叹息道:“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也就彻底垮了。” 
Q1:什么是沉没成本?
A:
1、沉没成本(Sunk cost),是一个类比概念,指的是:
已经发生、不可收回支出
例如,前置思考中提到,尽管战争中皮洛士取得胜利,但这场战争所投入人力、物力太多,无法收回,阵亡将士也无法死而复生,这就是沉没成本。由于沉没成本太高,即便赢得最终胜利,皮洛士也心生悲痛。
2、成本具有时间维度
凡事皆有成本,例如任何一种协作,都有交易成本。成本是一个重要概念,运用成本视角分析问题,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
成本有多种类型,根据时间维度,可以区分出两类成本。
第一类是机会成本,是尚未发生成本,属于将来时,这也是“机会”涵义所在;第二类是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成本,属于过去时,这也是“沉没”涵义所在。
在做决策时,我们往往要考虑成本因素和时间维度,就需要同时评估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其中,沉没成本会显著影响我们情绪和决策。
前置思考中,皮洛士悲痛之情就是一个例证。在他看来,再付出一次如此巨大沉没成本,即便是胜利,他自己也会垮掉。
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沉没成本,供读友们参考,提高成本视角运用能力。
Q2:怎样理解沉没成本?
A:
1、识别陷阱
沉没成本意味着,支出不可回收,成本已经沉没。除复盘反思减少后续成本沉没外,我们不应该再受沉没成本影响。
问题是,我们并没有那么理性,往往会因为已经投入不少沉没成本,觉得可惜,继续追加成本,导致沉没成本进一步增大。
我们来考察一个情境。比如说,你预订一张电影票,已经付款而且不能退票。看之前,你并不知道这部电影怎样,是不是合你的口味。
当你走进电影院,坐下来观看30分钟后,你感到昏昏欲睡、索然无味。这时,你会怎么办?是坐下来忍着看完,还是站起来直接走人?
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既然是花钱买的票,如果不看完就走人,会是一种浪费。这种想法,就表明已经陷入沉没成本陷阱中。
经济学家认为,此时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因为在走与不走这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过钱,为什么还要忍受你不感兴趣电影的折磨呢?
类似的,在放弃中,精读君提到亲密关系中一个沉没成本案例。
芥末与女友异地恋。女友一再出轨,却又在被发现时痛哭流涕,请求芥末原谅
芥末心里其实很明白,这段感情早已经没有持续下去意义,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一个顽固信念:“我在这段感情里投入那么多,我怎么可能放手。”
这也是一个典型沉没成本陷阱。由于人只是有限理性,沉没成本陷阱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常见,即便知道沉没成本概念。
比如说,股市上经常发生一种现象:一个人持有一只股票,然而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没有上涨,却跌了一大半,而且还呈下跌趋势。
当时购进这只股票,基于价值投资原则预测应该会上涨,但后来发现,这种判断错误。这时理性做法是,尽快出手,割肉止损。
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陷入禀赋效应,高估自己持有股票价值,同时又想,我都已经持有这么久,后续应该有希望涨回来。最后股票一路跌下来,赔得血本全无。
当然,股市中这种情况很微妙,需要仔细辨别。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是,看好某企业长期发展,购进该企业股票,持有数年甚至几十年,中间无论如何涨跌,如果不与此前预判相违背,都会一直持有。
这种做法是跌了也不割肉,和前面说跌了要割肉,表面上看似相反,但本质判断其实一致。
如果理性分析这只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判断没有变化,那么即使跌了很多,仍然继续持有。相反,如果背离此前判断,或者此前判断有误,就应该割肉止损,而不管持有多久,买了多少,卖出会有多大损失。
也就是说,两种情况操作原则都是基于理性决策,而不是受沉没成本思维偏误所影响。
可叹的是,能这么理性决策的人并不多。
比如说,迷恋赌博的人,越是输得一塌糊涂,越是要将赌博进行到底。他们想法常常是,既然已经输了不少钱了,那就更要赢回来。
然而,赌场不会同情他们,赌下去结果只能是,越输越多,直到倾家荡产。
也就是说,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人们想要挽回沉没成本心理动机太过强大,从而让人做出非理性决策,进而导致更大损失。
如果沉没成本越大,例如花费金钱越多,感情投入越久等,这种思维偏误力量就越强大。
摩托罗拉公司铱星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拉为了这个项目投入大量成本,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
可是,公司决策者一直觉得,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那么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仍苦苦支撑,继续追加投资
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没有前途。最后,摩托罗拉只能忍痛接受这个事实,彻底结束铱星项目。为此,摩托罗拉公司损失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
从理性视角来看,沉没成本永远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与其相伴随机会成本,才是决策相关成本。
当你出现“我已经……”之类想法时,就要警醒自己,可能掉入沉没成本陷阱。
这些想法包括:“我们已经行驶这么远……”、“我已经读了这本书这么多页……”、“我已经花了两年时间接受这个培训……”、“我已经将就了这么多年……”。
2、复盘改良
沉没成本虽然不应该影响决策,但并不意味着,沉没成本没有价值。事实上,复盘反思沉没成本产生过程,可以总结经验,帮助我们后续减少不必要沉没成本。
以前述看电影为例,下次订票可能就会注意,多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了解清楚自己口味,查看相关预告片、评分以及点评。
如此一来,走进电影院后发现与自己预期相差太远概率,就会显著降低。如果仍然失望,可以起身离开,同时反思这一次选片,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下次注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是自己不擅长决策领域,我们更要注意在决策前发挥搜商,收集足够必要决策信息
有些读友可能会说,一张电影票而已,这种沉没成本并不高,不用太较真。但如果算上通勤时间、机会成本等,代价并不低。
退一步来说,尽可能避免掉入沉没成本陷阱,是一种理性思维习惯,值得我们培养。看电影只是小事,如果是亲密关系、重大投资等,可能就是难以承受代价。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沉没成本,从前提上,我们就可以减少陷入沉没成本陷阱概率。
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做决策时有时很难知道决策是对是错,但真正高水平组织,都会想方设法提高决策质量,尤其是运用上游思维来未雨绸缪,减少无谓沉没成本。
时间管理中,精读君提到,管理学家德鲁克判断企业管理好坏标准是:
“多年以前我初次做管理顾问时,常常弄不清楚,一个企业机构管理好坏区分——但并不是说我没有生产方面知识。后来我才发现:一个平静无波工厂,必是管理上了轨道。
如果一个工厂常是高潮迭现,在参观者看来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危机,都早已预见,而且已将解决方法变成例行工作。”
“同理,一个管理上了轨道组织,常是一个令人觉得兴味索然组织。在这样组织里,所谓'引人注目’事情,大概就是为未来做决策,而不是轰轰烈烈处理过去问题。”
组织如此,个体如是。如果一个人持续追求成长,能力达到相当水平,做好ABZ计划,预留冗余度,工作和生活都不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要想做到一点,就要注重养成复盘改良思维习惯。以规避沉没成本陷阱为例,一开始可能难以识别,而后一旦有这种想法就能及时识别,最后本能就会提前发现。
3、加强识别
沉没成本思维偏误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虽然不容易克服,但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就有条件应对,减少其负面影响。
一种有效做法是,当掉入沉没成本陷阱后,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统计。
当统计达到一定次数时,通过这种量化反馈,我们就能够提升对于沉没成本思维偏误敏感度,从而在下一次发生时能够快速识别,调用元认知,避免掉入陷阱。
在这个过程中,精读君介绍一种判断信号,供读友们参考。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水杯问在座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胳膊会有点酸痛。”一名听众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那胳膊肯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抽筋,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跑一趟。”另外一名听众大胆说道。
“很好。在我手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重量会发生变化吗?”“不会。”
“那么拿杯子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可能抽筋呢?”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抽经,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呀。您应该把杯子放下。”一名听众回答。“正是。”教授说道。
“其实,生活中问题有时就像我手里杯子。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教授这个观察视角,就沉没成本而言,给我们启发是:如果手中沉没成本正在逐渐增加,我们感到越来越吃力时,这就是一个信号,我们可能要及时放弃
当我们为过去不良习性、糟糕决策、疏忽损失、拖延荒废而自责、后悔遗憾内疚时,这些沉没成本会在心里变成负担,如果没有走出来,就会变得越来越重,不堪重负。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陷入其中,越来越感到吃力时,就要及时提醒自己,放弃这些沉没成本,即刻行动,因为这样无法改变过去,也无益于当下和未来。
正如曾国藩所言:“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意思是,不为未来不确定性所忧虑,不被当下外界环境而左右,不沉溺于过往而被牵绊。
这并不是说不要预测未来,也不是说不要总结过去,而是说对于未来,我们更关注硬趋势,对于过去我们更关注经验,从而活在当下,成为自身主宰。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沉没成本不沉默。
沉没成本既已沉没,就让它沉没。如果它不沉默,我们要理性忽视其所产生信息噪音

后置思考:
①你观察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陷入沉没成本陷阱?
②关于如何避免规避沉没成本思维偏误,你有什么经验?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