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子·轻重己第八十五注

 猪王小屋 2022-08-04 发布于北京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徧矣。(徧,《集韻》或作辩。《礼记·曲礼》:“然后辩殽。”其注云:“辯音徧,义同。” 道徧即道辩,道明悉也。)

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冬至历小寒、大寒,计四十五天,第四十六日,始立春。)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絻即冕。《史记·礼书》:“郊之麻絻。”其注云:“絻,亦作冕。”)搢玉总,(总,朱本作揔。揔,俗亦作摠,《集韵》《韵会》祖动切,𠀤与总同。故总同揔,手进物也。依礼制,此手进物当为笏。《晋书·舆服志》:“古者贵贱皆执笏,有事则搢之于腰带。” 《左传·桓公二年》:“袞冕黻珽。”其注:“珽,玉笏也”《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带玉监,(带,佩也。监通鉴。玉监即玉鉴,指光洁可鉴的玉片,古用为带饰。)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循,抚循,慰安也。)号曰祭日,牺牲以鱼。(祭品为鱼。张佩纶谓鱼非牺牲,非也。汉后以牢为牺牲,岂不知春秋及上古,活人和鱼等杀而祭之生灵皆可为牺牲。)发出令曰:“生而勿杀,赏而勿罚,罪狱勿断,以待期年。”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樵,焚也。墐,涂也。此处“樵室”“墐灶”,当作“墐室”“樵灶”。墐室者,以花椒和泥涂壁。樵灶者,烧灶也。此亦云“椒室”“敬灶”,后儒不知“椒室”即墐室,“敬灶”即樵灶,而音误“椒室”为“樵室”, 音误“敬灶”为“墐灶”也。)所以寿民也。耒耨,(耜,《说文》臿也,耒之金也,广五寸。耒,《说文》手耕曲木也。耒耜,类似犁的翻土工具。耨,柄长三尺,刃广二寸,以刺地除草,如铲。耜耒耨,以言耕地除草。)怀鉊鈶,(鉊,《说文》大镰也。鈶,《五音集韵》镰柄也。怀鉊鈶,怀揣镰刀。)橿(又,手也。橿,锄柄。《释名》齐人谓锄柄曰橿。又橿,指手持锄头。)渠,(权读若贯,穿也。《集韵》古玩切,音贯。权渠,即穿通水渠。)绁,(繉,读若绳。绁,凡系骡牛马皆曰绁。繉绁,指用绳子系好骡牛马。)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教民为酒食,所以为孝敬也。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无妻无子,谓之老鳏;无夫无子,谓之老寡。此三人者,皆就官而众可事者,(众,《集韵》《韵会》之戎切,𠀤音终,义同。谓此三类百姓,皆需依靠官府而大多数可以从事一份差事。)不可事者食,(如果身体或其它原因不能干事的,官府提供饭食。)如言而勿遗。多者为功,(多,称美也。扶助孤鳏寡,众人称美者有功。)寡者为罪,(寡,少也。扶助孤鳏寡,少而不及者为罪。)是以路无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相,扶助也。路有行乞者,则是扶助有过失也。通译“相之罪”为丞相之罪过,义非是。)天子之春令也。

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春至即春分也。)天子东出其国九十二里而坛,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星,(祭星者,祭祀大火星也。春分时,大火星在东。火出,代表着农事的开始,故设祭以求福也。号曰祭星者,以七星在天而明也。后儒不明,以为祭祀天上星辰,则义偏,失其原旨也。)十日之内,室无处女,(处,留止也。处女,指待在家中的妇女。)路无行人。苟不树艺者,(树艺,指耕种土地,树艺五谷。)谓之贼人。下作之地,上作之天,谓之不服之民。(作与诅同。《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处里为下陈,(下陈,犹后列也。)处师为下通,(通同陈,《汉书·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其注云:“谓道之也。”下通亦下陈也。)谓之役夫。三不树而主使之。(主,坐也。使,也。役,《说文》戍边也。主使之,指有罪坐充军戍边。)天子之春令也。

以春日至始,数四十六日,春尽而夏始。(夏始,立夏也。)天子服黄而静处,(以周为火德,故夏日火王之德避讳不用。服黄者,偏取长夏土王之德也。土性中和,故静处而安也。)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聚大众,毋行大火,毋断大木诛大臣,(古本“诛”上有“勿”字,如此则行文更为工整,当依古本为是。)毋斩大山,毋戮大衍。(衍,《小尔雅》泽之广者谓之衍。)灭三大而国有害也。”(三大指大臣、大山、大衍。)天子之夏禁也。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宗,同姓曰宗。《说文》尊祖庙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以麦。(盛,《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其盛以麦,指麦在器中以祀于太宗也。)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殊族者处。(王念孙云:“人当为入。处,止也,言同族者则入祭,异族者则止也。”)皆齐。(齐,《谥法》执心克庄曰齐。皆齐,指众人皆执心克庄。)大材出,(大材,指学识才能出众的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讳也。(始而,表示某一情况或动作开始。忌者,敬也。讳者,畏也。忌讳,犹敬畏也。)

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秋始,立秋也。)天子祀于太祖,(祖,别子为祖,指非同姓同族者。《说文》始庙也,指建国之始建功臣神位之祀,亦即太庙也。)其盛以黍。黍者,谷之美者也;祖者,国之重者也。大功者太祖,(太祖,国之大重者,配享太庙。)小功者小祖,(小祖,国之有功者,可民间另外设庙祭祀。)无功者无祖。(无,犹不也。无祖即不祖,不是国之重者,不得设庙祭祀。)无功者皆称其位,而立沃有功者观于外。(沃者,祼也,据祭祀而言,至生人爵行饮酒也。观,显也。《汉书·严安传》:“以观欲天下。”师古曰:“显示之,使其慕欲也。”此句当断在“其位”之后为是,旧解断在“立沃”后,则语义舛误,故皆谓“无功”“有功”颠倒。立沃有功者观于外,指君赐酒于有功者饮,以荣显于外也。此即赏有功也。如此语义畅然,也合乎明堂祭祀之礼也。)祖者所以功祭也,非所以戚祭也。天子之所以异贵贱而赏有功也。

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即秋分。)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惢者,心三星也。太惢,即大火。春分火出而祀,秋分火入而祀。)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秋分时,大火在西,故西出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锡监,指光洁可鉴的锡片。)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风,《玉篇》教也。凿,情也。《韵会》六情曰六凿。宋代陈旸《乐书》:“篪,有底之笛也,横吹之。”其音色悲,能与埙很好的相合。《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形容兄弟和睦。“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即引此典,谓同族兄弟一起祭祀,和美睦好,其情堪比金石之音之坚贞优美。旧注在此谓祭祀时演奏埙篪及金石,则失旨远矣,非是。)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中秋赏月拜月也。号曰祭月,以中秋月望而明也。)牺牲以彘。发号出令:“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作,为也。衍,指蕃衍。《广韵》进也。实,充也。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指边牧之地的诸侯。王,诸侯世见曰王。世见,即每三十年入朝觐见天子。《诗经·商颂·殷武》:“莫敢不来王。”《笺》云:“世见曰王。” 谓边牧之地的诸侯在秋分时候来朝见天子。)天子之也。(秋日谷熟为年终,古大火历以火伏为岁终。故秋计者,年终考成也。《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计弊群吏之治。”《疏》云:“六计,谓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为本,计其功过多少而听断之也。”此之谓。)

以秋日至始,数四十六日,秋尽而冬始。(冬始,立冬也。)天子服黑絻黑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行大火,毋斩大山,毋塞大水,毋犯天之隆。”(隆,尊也。《荀子·致士篇》:“君者,国之隆也。”其注云:“隆,犹尊也。”天之隆,指天神也。)天子之冬禁也。

以秋日至始,数九十二日,(时冬至也。)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坛,服黑而絻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号曰发繇。(发,起也。繇,役也。发繇,起劳役也。后文“趣山人断伐”“趣菹人薪雚苇”皆起劳役之事也。)趣山人断伐,具械器。(趣,读若促。山人,指住在山里的人。)趣菹人薪雚苇(菹人,指依草泽之地而居的人。薪,采薪也。雚,读若灌。雚苇即灌苇,丛生之芦苇。)足蓄积。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谓之大通三月之蓄。(通,陈也。大陈三月之蓄以备交易也。)

凡在趣耕而不耕,民以不令,(不令,指失其宜耕种之节令。)不耕之害也。宜芸而不芸,百草皆存,民以仅存,(仅通堇,《说文》黏土也。民以仅存,指民粟米不足,以黄土糊口也。《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即此。)不芸之害也。宜获而不获,风雨将作,五谷以削,士民零落,不获之害也。宜藏而不藏,(指阳气不能潜藏。)雾气阳阳,(阳阳,形容温暖如春。)宜死者生,宜蛰者鸣,不藏之害也。张耜当弩,铫耨当剑戟,擭渠当胁𩊆(赵本为获。《韵会》擭,黃郭切,𠀤音获,义同。故获通擭,并以擭为正。擭,读若护。擭渠,指护渠之盖板也。𩊆,《字汇补》音未详。胁𩊆,盾属。胁𩊆胁盾也。)蓑笠当𢫕橹,𢫕字书无,疑即“拥”字。拥,障也。《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橹,《说文》大盾也。𢫕橹,障蔽之大盾也。结蓑衣与箬帽可成障蔽之大盾。)故耕械具则战械备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