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堂荷韵 | 碧水群鸥野老心

 倚竹斋 2022-08-04 发布于浙江

    在天府之国成都的西郊,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它就是杜甫草堂。四周高楼林立,这里却是树木摇翠,安静从容,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浮在绿海中的岛屿;点缀其间的是一口口池塘,碧水清波,水面上的睡莲、菖蒲,池塘边的斑竹、朴树相映成趣。

    花径。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而入口的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是清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

    一览亭前,一位白衣白裤白须的老者,临风横笛,笛声悠扬,直入云霄。

    经历了1200多年时光,浣花溪畔的几间茅屋,终于被后人用敬仰和缅怀,蝶化为这片诗情画意的园子。是的,草堂落成至今,经过多次的重建修整,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茅草屋,保留下来的,唯有诗人的情怀,唯有后人对“诗圣”一种怀念。如今的杜甫草堂,庭院深深,亭馆俨然,宝塔轩昂,曲水园囿。

    关于杜甫,研究者甚多,著作也颇多。

    杜甫可以算得上最悲催的诗人了,他的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为了躲避战乱,他几乎跑遍了唐朝的大半壁江山,自759年冬抵达成都,到765年五月离开,这是杜甫的川中岁月,也是他一生中难得的闲适时光。一座草堂,一首诗,却成了一座流传千古的丰碑。

    他的一生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光彩夺目却如昙花一现,在群星璀璨的大唐时代,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和热爱。伴随着他一生的唯有疾病,贫穷,潦倒。

    在2020年,杜甫成为西方的精神导师。被BBC誉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并非“之一”,与但丁、莎士比亚置于同等地位。杜甫的诗之美,在于他充盈着慰藉人心的力量,象征着人类文明在道德上的感悟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叶嘉莹先生曾指出,唐朝诗人中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眇,各有千秋。唯有杜甫,他有一颗圣贤之心,却没有圣人般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浣花溪畔。只有一个不堪避风雨的茅草屋,一场大风把他的小草房给吹破了,此时的杜甫心里该是多么凄凉啊!然而此刻,杜甫想的是什么?他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此时的杜甫的眼睛没有停留在自己的悲惨处境之中,想的依然是天下的苍生。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何等的尊严,这又是何等的洒脱?这就是杜甫,这个星空下寂寞的老人,他给后世留下的,除了抑郁沉雄的诗歌,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