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畏难情绪从2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大宝的畏难更强烈一些。小宝倒是常常有无知者无畏。如果有这样的情绪怎么排解呢。  初为人父人母,各种状况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细节。以至于要和其他人讲,需要做很长时间的铺垫。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孩子就会有情绪,甚至会有激烈的表达。这个时候情绪容易让大人血压飙升,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不愿意面对难题。 在班里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孩子总是害怕,但是具体也说不好怕什么,可能是怕别人笑话,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跳绳,孩子觉得自己上不到200,心里一直给自己暗示,跳着跳着就放弃了。 我肯定考不了满分,我不会这个题也没关系,xxx也不会。我做错了正常,xxx还是学霸呢,也错了。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发现并没有明显改善,成绩没改善,可能只是一次偶然的成绩,于是自暴自弃。
 很难从内心承认自己的平庸,自然也更加接受孩子的平庸。 孩子畏难,意味着家长要一直陪伴着,给孩子做更多的事,所以自然也就让孩子越无法去尝试更多的内容。 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孩子需要家长,而更多是家长需要孩子。 从负面一些的角度来看,正是家长的某种自私,造就了孩子的依赖。 孩子依赖的背后是家长的依赖。从孩子身上寻找安全感。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快发现孩子变得不可控。但是自己已经无法抽身。 孩子很小的时候,看了一些帖子一些书,给孩子买了一些积木,时间有点久远,记不太清了。 积木很多,但是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印象中没有说很难。 但是去水上乐园里面的“跳楼机”,简单说说就尝试去了,结果又玩了几次。 我想从这2个事来看,孩子的兴趣和对未知的担忧,是畏难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人来说,如果不喜欢拼积木,那个时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冲浪对孩子来说,看到是有些人失败了的窘迫,这个时候,家长只能打样了。 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让他更勇敢一点,一个出发点是多做运动,当时报了一个足球班。我的参与并不多,后来教练换了也不知道,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并没有改变什么。当时另外一个出发点是让孩子尽量多接受挫折。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喜欢挫折,没有受虐的爱好,从踢球本身并没有获得乐趣。双减前参加过一个培训班,出发点是,如果能接受高难度的,回来学校的内容应该是碾压的。现实情况是当场就压死了。因为也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受到的是满满的挫败感。 从这2个事可以大概总结出,孩子在这个事中获得的成就感几乎是没有的。但是也架不住家长时不时心血来潮,伴随这2个事,中途还给孩子弄了画画,纸牌,户外,篮球,游泳等。兴趣并不是天然的,目前的观察,它是不断强化出来的。
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看了很多书,觉得给孩子培养这个培养那个。 结果都没能坚持下来。
最终很有可能顾此失彼。
- 如果把畏难当成一个问题,这个解题的思路可能已经偏离了。小步快跑的目的是维持信心。通过不断的小胜利,让孩子有兴趣继续。最近陪孩子练习单杠,从挂臂开始,虽然进度慢,孩子还是坚持下来了。
- 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做决策,一起承担决策失败的结果
畏难情绪是告诉我们,孩子需要我们协助,但不是“问题”,也不是不可救药。 孩子表现出来的,可能不是畏难,而是很大的情绪表达,如果这个时候告诉孩子,你就是软弱,无能,对孩子来说,宁可坐实,也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畏难。 畏难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就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如果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储备,能给孩子更多努力的能量。
记忆卡使用-092 还是没坚持下来,先不找原因了,要找也是自己懒,这咋好意思呢。闪卡可能和记忆宫殿是同一个体系的套路,核心都是视觉化记忆,只是用了差异化,这个差异化就是在6岁以前孩子的认知还没有完全脱离视觉。但是这个现在电子设备这么多的情况下,可能不是6岁,早就提前了。 费曼学习法-097 这几天刚开学,下周要做检查,不知道会咋样 错题本-180 亲自上手弄了,量确实太大,用啥工具都不够,只能辅助。
时间管理-140 目前的计划本能做到的是作业不落下,自己能做的作业都是拿出来的,不会临时少了这个少了那个。下个阶段要做的事,对自己作业的时间预计更准确,开始做之前先预估一个时间。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