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学书法两三年可达到形似,字外功夫也很重要,要多读书以涵养气质,除此之外,一位好的老师更是能让你事半功倍、一蹴可就。1、王献之年纪轻轻就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后世称其父子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之所以能早早成名,皆因他们有好老师,王献之得益于其父王羲之指导,而王羲之则有幸遇到卫夫人为他启蒙。东晋著名书法家卫铄,师承楷书开山鼻祖钟繇。传卫夫人撰写《笔阵图》,她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所以文章开头便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她提出七种笔画的写法︰她的书法理论不但造就了书圣王羲之,对后世人学书法也有着非常重要指导的作用。  2、虞世南是初唐时期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便是师承虞世南和欧阳询。有名师指点,褚遂良进步很快,当时受到不少人的吹捧。他问虞世南:“我的字能否与智永前辈相比?”虞世南当头棒喝:“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你比不上他。”褚遂良深知书法博大精深,非穷一辈子努力难有成就,于是回去后埋头苦练,在虞世南精心指导下,他终于成为初唐著名的书法家。 3、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书学上鸾翔凤翥,几乎经过长达三四十年的历练,但前期充其量也只是稍有自己的面目,更有着长达十年之久的彷徨期,他后来能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全赖他遇到名师。天宝五年(746年),颜真卿三十七岁那年遇到张旭,获张旭传授笔法,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便在社会上享有了相当高的声誉。天宝十一年颜真卿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颜真卿如果没有遇上张旭,靠他自己慢慢摸索,恐怕到死也未必能成为后世推崇的大书法家,故有名师出高徒一说。
|